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2021-01-27 11:58蒋靖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水平

蒋靖 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社会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社会公平关系的平衡、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从社会层面来讲,社会保障可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从经济层面来讲,社会保障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只有两者之间长期处在协调、适应的关系中,国家方可持续、稳定的发展[2]。

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保障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施的社会再分配,一个国家只有在雄厚的经济条件下才可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全面落实,因此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3]。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物质的支持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的完善离不开资金、社会的支持。举例来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高,其有关社会保障的制度比较完善,具有丰富的保障内容、广泛的覆盖面。其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步较高,保障的水平较高。像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步较晚,加上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可提供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资金较高,因此其社会保障的水平也较低[4]。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可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影响着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一个国家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可保证公民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医、上学、养老等,进而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5]。目前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大有存在,导致居民之前存在着较大的收入悬殊,出现比较严重的阶级分化现象。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6]。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目前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会将存入银行中,消费欲望不高,其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农村、偏远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但是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过度高于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人对生活出现消极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劳动者积极性降低等现象。社会保障可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因此其可保证社会经济水平的平衡发展,进而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第一,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近几年政府的财政报告进行分析,受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缓慢的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推动力减弱,而增加了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扶持[7]。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近几年我国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认知有所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新农村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其保证的重点逐步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转移。同时城市社会保证制度的建设也不断完善,其完善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但是相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平衡因素。其对农村社会保证体系的重点是解决低收入或未有经济来源人口的基本生活,然而并无法保证在就医、孩子上学等方面的发展性保障[8]。同时城镇私营、小微企业职工的入保率较低,且在部分入保群体中存在着较大的待遇水平差异,其发展不平衡现象较明显。

三、保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的对策

第一,大力提倡经济发展。国家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财富支持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丰富的财力支持下,才可以有物质支持来解决社会中的许多问题。而财富支持的高低收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在社会保障水平刚性的背景下,只有不断的促进经济发展才可以保证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进而可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降低失业率等,因此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本质性的作用中,其最有价值的作用是可推动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社会财务的再分配作用充分发挥后方可为社会中低收入、弱势群体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区的社会保证体系比较完善,城区居民均可享受到基础的保障生活,举例来说,城区的医疗制度比较完善,大部分人在生病后可及时去医院救治,其在生病期间的基本生活可通过最低社会保障得到保障,在该种环境下,居民劳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多数人均投身于城市建设中,可进一步的促进了城区的经济发展[9]。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居民的人口数量比较庞大,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对于城区来说,其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我国要在稳定城区保障体系基础上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出发,其可在减轻年轻居民养老负担的同时可保证老人晚年的生活有保障,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应当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方面入手,不断引起先进的医学器械及药品,提高农村就医的条件及环境,进而可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证。

第三,调整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财政支出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调整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财政支出结构可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的逐步上升。在实际的调整中,应当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及物价指数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及调整可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其可适用于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政府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经济投入,进一步提升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10]。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保障在合理范围中有一定的倾斜度,进而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适应的良性关系。

第四,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的主体,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并没有得到完善的保障。因此在后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中,可建立城乡居民覆盖的多层次、多支柱的保障体系,同时要保证国家、企业、家庭、社区四个主体效用的充分发挥。对目前社会保障覆盖面进行分析,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是最薄弱的环节,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的重点是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保覆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调整的时候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情况、地区人口结构与消费价格指数等情况进行。同时在不断的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并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现有的问题。有关资料中显示,农村地区部分人、小型企业未交社会保险的原因是因为无法负担所交费用,因此在后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中,应当适当的降低社保缴费基数,使各个小型企业、居民的的经济水平可达到参保能力,进而促使更多居民可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应当不断的健全、完善社会保证体系,使其可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良好的适应性,进而促使社会可更稳定的发展,人民可更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制度水平
张水平作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