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

2021-01-27 11:58杨瑞安上海市宝山区海滨中学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国家

杨瑞安 上海市宝山区海滨中学

一、引言

知识产权是对知识产权人的知识性作品进行保护的一种权利。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创作者、创新者权利的有效途径。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科技创新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中,知识产权制度风险十分隐蔽,控制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有助于鼓励创新,保护传统文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并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

二、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

(一)知识产权的全球化风险

在全球化进程中,若某个国家掌握了核心的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垄断,则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甚至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是知识产权的全球化风险。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文化成果,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文化成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类似地,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如果某个国家掌握了某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或核心技术,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相应的垄断,不仅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国际市场上相应商品的交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的研发和生产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在知识产权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全独立的。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势必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使得知识产权存在一定的全球化风险[1]。

可以说,在国际竞争中,科学和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才能鼓励创新,为科技的发展保驾护航。事实上,许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都与其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当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权利,避免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2]。

(二)知识产权的技术风险

知识产权制度的明显化特征就是现代化,每个国家都希望可以在知识产权层面保护自己本国科技的发展,而知识技术有着局限性的本质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知识产权带有技术风险。

知识产权的产生与发展与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鼓励科技创新,更是为了引导科技创新走上正确的道路,避免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领域的新技术可能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事实上,技术的发展越迅速,带来的问题可能越多,而当前知识产权理论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多数领域的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知识产权已经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知识产权体系尚未覆盖所有领域。如何规避知识产权的技术风险,让知识产权制度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是法律工作者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3]。

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发展,但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与网络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网络更新的速度较快,海量的信息涌入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使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提高,如何惩处信息化时代与网络技术相关的侵权行为,是法律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在网络时代,一些侵权行为更加隐蔽,这可能会加大追踪的难度,制约知识产权的正常发展[4]。

(三)知识产权的生态风险

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国家掌握了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就等于垄断了生物方面的技术创新,就等于掌握了生物方面的知识产权,这可能导致生态发展失衡,这就是知识产权的生态风险。

一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关系生态环境的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牺牲环境是不可取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可能需要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多数先进的技术已经被发达国家垄断,使用成本较高。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侧重于与国际接轨。事实上,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更多地维护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现行的部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没有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很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学的发展[4]。

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如何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的进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几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然而,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不佳,侵权现象时常发生,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几乎很少有农林工作者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应用一些生物技术保护生态多样性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能存在侵权行为,他们可能会被技术发明者起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不断进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真正将知识产权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说,知识产权生态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性,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

三、知识产权制度风险的法律控制

(一)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工作主要涉及立法手段、司法手段和政策手段。立法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它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知识产权。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知识产权本身,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时,应注意知识产权自身的特征带来的风险,并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此外,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公平、有效,从而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主体的权益[6]。

同时,我国的一些法律工作者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而常常忽视知识产权的本质。完善相关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创新,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保护我国的生物遗传资源,避免其他跨国公司强占和掠夺这些资源。法律学者应当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维护国家的重大利益。此外,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应当侧重于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7]。

(二)尊重国际化知识产权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在未来,知识产权的覆盖范围将会更大,它将为更多个人和企业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世界各国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多种创新,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制定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真正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规避知识产权的全球化风险,分析其他国家法律体系的特征,找出不同国家与我国的制度差异,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使制定的法律法规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8]。

此外,企业在预防知识产权的风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必须增强识别和防御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也逐渐加快了现代化步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从有形的传统竞争变为知识产权和使用法律能力的竞争。在这种高端竞争下,我国的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他国家的大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运用能力,有效地规避可能制约企业发展的风险,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中,国内企业应积极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采用游说等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谈判,并在谈判中阐明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这样在国际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就会体现国内对知识内容保护的权利诉求,让国内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在反垄断法中增添知识产权保护内容

一些跨国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滥用知识产权,给中国的企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我国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严加处罚,以防止知识产权滥用,避免跨国公司占用我国的资源。只有不断完善反垄断法,才能为中国企业的权利提供切实的保障,让民族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9]。

(四)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制度风险能力,提高胜诉的概率,而且可以降低知识产权的维护成本。一个健全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政府建立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和企业建立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商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应根据我国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不断健全与政府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在遇到可疑情况或突发情况时,相关部门应当快速做出反应。此外,应当研究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以确保在外国政府和企业提起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之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赢得诉讼的概率,切实保障我国政府和企业合法权益[10]。

(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是该国国际地位的基础。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规避知识产权的技术风险,鼓励对产业发展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科技创新。因此,无论是法律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共同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1]。

在国家层面,应当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让知识产权真正助力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一些企业必须明确认识到,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竞争,也是知识产权与法律制度使用能力之间的竞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公司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充分重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权利和待遇。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知识产权的本质是维护我国的利益。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法律工作者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法律工作者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既往案件的特点,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应当积极研究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有力地控制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切实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利。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法律国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把国家“租”出去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