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1-01-27 11:58尧铭近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职工国有企业经济

尧铭近 中国人民大学

前言: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国有企业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发展的坚实后盾。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需求,而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让国有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时代下的经济环境,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因此我们必须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真正让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实现其管理职能,有效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我们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分析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模式,找到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第一步。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老旧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几十年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已经适应了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但是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这也是所有国有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现状。国有企业管理者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带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也让管理者认为计划经济是成功经验,不能随意放弃。然而新时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如果仍然视计划经济为主,将会与正在进行的深化国企改革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国企领导者不能及时学习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继续采用一言堂式决策管理模式,将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必将把企业带进不可逆转的困境。

另外,从学科角度来看,经济管理的系统性很强,需要相关部门的人员具有综合的经济管理能力,但是国企内部“资历”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员工发挥作用的一座大山,老员工以“成功的工作经验”压制了部门内部人员的发展,却对管理方面常识性的错误视而不见,这浪费了很多让企业经济正常发展的机会。

(二)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经济监管存在漏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查处了超过200人的国企领导层。国企官员的贪污不仅给国企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对国企员工的从业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更让社会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如果国有企业不能从源头上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势必造成国企根基的动摇,让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困境,甚至会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重组。

其次,国有企业经济决策有偏差。一家企业,经济决策是其搏击经济浪潮的轮舵,只有经济决策正确,企业的发展才能顺应经济大潮。但在国企领导层,部分决策者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把控,常常主观臆断决策经济发展方向,没有把市场需求作为考虑基础,直接加大产能,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过重,产能过剩,产品滞销,利润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去库存的目标迟迟不能完成,拖累了国企转型发展的步伐。

再次,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有缺陷。不同的国企有着自身特征明显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国企的经济管理制度已经脱离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死板,却又没有及时补充完善。尤其是当国企经济管理制度要进行改革时,部分领导层和企业老员工产生了畏难情绪,害怕改革,甚至去反对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让企业在面对新经济浪潮冲击时,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升级,想要解决却又无章可循,阻碍了国企健康稳步发展。

最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足。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参与下进行的,只有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可,审计工作才能开展。这样一来,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企业员工觉察到了经济风险的到来,企业也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部署,作出正确的应对。如此,国企规避经济风险的能力被人为地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危机。

(三)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

国有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生产特性,这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思想上,国有企业的员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仅关注自己的所得部分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对国企改革带来的不稳定性十分抗拒,创新管理的积极性也就谈不上。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影响,从管理层到员工层再到体制上,都未能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从体制上,国有企业机构臃肿,各种现行的规章制度繁琐,单独部门没有一个标准的权责,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并不紧密,企业行政命令的推行十分缓慢,这些都不利于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是符合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多年的社会、经济、民生发展,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我们的社会经济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国有企业固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日益多变复杂化的经济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新的经济管理模式,深化国企改革,突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促进生产转型,为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新技术成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要越来越注重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利用经济大数据来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三、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创新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关键点在于人,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供应充分也是企业后续高速发展的必要资源保障。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特性和发展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经济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帮助人才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管理创新的岗位需求。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例如高素质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招聘等,设置合理的晋升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注重后续的岗位培训,让这些高素质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进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企业经济发展决策要有科学合理的机制

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源于管理机制的改革,国有企业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明晰权责,划定事务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科学透明的决策方式,会促进国企职工积极参与到改革中,发挥职工主人翁的精神,为改革献策献力,提升归属感。

另外,国有企业发展决策权要下放,总公司负责经济战略化决策,分公司的发展及经济发展决策要归分公司所有,权责明晰才能建立一个清晰的责任制度。分公司在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时候,多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让决策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执行。

(三)企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考核体系

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病是“大锅饭”思想严重,即使在企业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依然不高,却又要求着高福利、高待遇。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层要抓住职工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科学考核体系,把不思进取的职工剔除,让积极发挥才能、以企业发展为荣的职工有更好的晋升机会。建立科学合理的赏罚机制,有效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企业领导层要帮助职工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在追求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职工个人价值的追求,这能最好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保障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站稳。

(四)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事务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发展,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要以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基础。因此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以市场为主导,融合竞争、共赢、共享的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企业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企业转型。

在深化企业经济模式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是企业领导层要以身作则,不断自我革新,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尽早地、彻底地摒弃保守经验论,具备市场危机意识和发展竞争意识,利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企业;二是要鼓励经济管理相关部门的职工多学习,与兄弟单位之间多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更为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确保自身理念的先进性,才能更好的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献计献策;三是企业要搭建一个有效听取意见的平台,生产一线的职工最清楚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领导层要积极反馈职工的意见,脚踏实地地做好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创新。

(五)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机制、审计机制的改革

低成本才能高效益,经济管理体系中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缩短资金的使用链条,防止浪费,还能为产品创造价格优势,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改革要从“实现一个小目标”做起,把最终的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分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降低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与成本控制机制息息相关的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机制,企业审计部门的职责就是及时、准确地反应企业生产涉及的各领域情况。这既能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新科技带来的成本降低,又能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经济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审计机制的改革首先要各部门的领导积极配合,自觉履行监督职责,其次审计人员要及时纠正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制度,再次搬开阻碍审计工作开展的“石头”,肃清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人和事,确保审计工作合理、有序、有效地进行。

(六)坚持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数据采集统计、统筹分析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势必要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到经济管理体系中。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要激活思想,构建创新性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合理应用信息化系统,探索出大数据背景下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分配。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内部工作人员提升文化价值观念,确保企业利用信息化的观念融入到各个阶层,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达成创新性企业文化积极影响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

(七)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反馈机制要有效

国有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国有企业在完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时,反馈体系的构建也要提升日程。更加完善的、动态化的反馈体系能让企业及时掌握职工的动态、市场的变化,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深化改革进程的平稳有序,帮助企业达成增值保值的目的。

结束语: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要注重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能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实现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在经济管理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企业、员工、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革新管理理念,科学制定管理制度,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管理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职工国有企业经济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