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2021-01-27 11:58杨雨丹东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情节严重界定民法

杨雨 丹东市委党校

引言:随着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对社会与公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人信息开展民法保护,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然而,当前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较为频繁,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侵害的现象越发严重,给日常生活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所以,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这一社会问题,要从法律的角度对个人的利益进行维护。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与法律属性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所谓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可以识别公民身份和涉及隐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如证件号码、工作单位、基本信息、家庭住址等,要意识到数据和信息资料的重要性。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存在一定的不同,个人信息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个人信息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隐私信息,二是金融信息,三是财产信息,四是身份信息;个人信息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同个人信息的类型,其社会危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民法保护具体实践过程进行区分。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个人隐私最早起源于国外,所涉及到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它与公共利益存在一定的不同,不允许他人侵入的个人领域,同时,个人数据和信息所指向的客体较为广泛。在进行专门法律规制制定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经过一定的加工制作与特定的主体相适应,其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资料,要符合法律价值的界定。

二、目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民法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阻碍因素

在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民法保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公民个人利益的保障,解决所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要分析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法更加完善。

(一)缺乏对个人信息权的精准界定。在当前的民法中,没有对个人信息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在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隐私和人格,然而,缺乏个人信息权概念的建立,导致法律的权威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会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在遭到侵害时,难以对案件的性质和标准进行准确的判决,使得个人信息权得不到实行。

(二)缺乏对个人信息财产属性的保护。在当前的民法法律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个人信息进行明确保护,要加强对财产属性的界定,然而当前的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过于片面,仅规定相关隐私泄露的处罚方案,没有完善财产属性的相关规定。比如,当公民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从事相关违法活动,那么按照当前的法律,只能对公民信息进行停止却不能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缺乏对个人信息财产属性的准确界定,导致个人信息侵害问题频发。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在当前的民法规定中,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还不完善,缺乏具体的执行策略,对于人格和隐私权具有详细的规定,但是,针对于个人信息的其他方面没有进行具体条文的支撑,涉及到的部分词语概念模糊不清,可操作性较低,使得公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三、认定情节严重的实践性分析

针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要对情节严重进行合理认定,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标准进行落实。首先,根据所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和类型进行结合,制定基本的评判标准,对于公民非自愿公开的信息泄漏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要从其数量和类型方面进行具体的判定处罚。其次,根据获取手段和行为动机,认定情节严重,特别针对于一些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以盗取等非法手段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以获取非法盈利的事件,要加大处罚力度,认定情节严重。

四、促进公民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措施应用

在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民法保护的过程中,要对个人信息权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引导公民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从而更好的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一)推动个人信息权概念的准确界定。在当前的民法中,对个人信息权进行准确界定,可以避免公民的个人信息遭到侵害,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特别在当前个人信息侵害问题频发,在民法中对个人信息权进行概念和内容的明确规定,可以更好的推动法律的完善,维护公民的权利。

(二)引导公民形成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信息是公民非常重要的资源,要借助法律和执法人员的功能,使公民能够自觉参与到个人信息的保护过程中,对于个人信息侵害的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首先,执法部门要开展宣传,借助新媒体、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能够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危害,使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能苟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信息,确保信息安全措施得以执行。其次,对个人信息侵害举报制度进行完善,公民发现个人信息遭到侵害,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收集,及时开展举报,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打击,使得法律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到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在网络时代下要避免造成侵害问题。因此,从法律的角度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要消除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借助法律对执法手段进行完善,使得社会能够保持稳定。所以,要对制度进行完善,对个人信息侵害的违法行为进行收集,使得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

猜你喜欢
情节严重界定民法
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的量化适用研究——以万有引力为逻辑起点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案的审查批捕要点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胎儿权益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