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021-01-27 11:58李文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创新力青海省农民

李文萍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

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农业-食物系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3.3%,农业-食物系统的就业比重达36.07%。以上数据表明农业在我国GDP增长、稳定就业方面起到巨大的贡献。据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披露,2019年青海省粮食产量创近五年新高。据2018年青海省人口普查,青海省农村人口占比达到45.53%。可见,农业在青海省和国家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的几点问题

(一)农业建设现代化程度不高

当今社会背景下,农业现代化、高度集约式生产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青海省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较为缓慢。据2018年青海省人口普查报告,农民工数量达93万人。在农民工群体中,以壮年男性居多,从事传统务农工作的多为女性、老年男性等。由于农业劳动力不足,造成大部分农田无人耕种、乃至荒芜的情况[1]。并且,这部分农业劳动力缺乏现代农业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耕种水平较为低下,农业生产手段落后,因此造成农业建设现代化程度不高。而农业建设现代化程度较低会导致个体农民不仅会导致其抵抗自然灾害带来的减产、绝收等损害的能力降低,而且也会导致其面对市场变化风险导致的销售受阻的能力降低。

(二)农业投资规模小、资金缺乏

根据一项针对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显示,在针对收入问题上,46.2%的农民表示不满意,39.2%表示基本满意,仅有13.6%的农民表示很满意。而在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农民当中,被追问影响收入的因素(可多选)时,42.1%的农民表示由于缺乏资金[2]。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对收入满意度低同时又造成农民对提高自身收入的信心降低,加剧了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不良的循环产生。而本为以惠农为目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储后,多是转向城镇投资,而农业生产的投资由于回报周期长、收益低等原因,所以投资规模较小。由于资金的有限,又使上述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受阻,产生恶性循环。

(三)产业创新力较低

产业创新力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指技术创新力,二是指文化创新力。在上述调查当中,有41.3%的农民认为缺乏技术导致农业收入提高受阻。青海省由于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农业生产与其他平原地带有着较大的差别。针对青海地区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进展十分缓慢,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文化创新力上,青海农业生态文化的定位较为模糊,宣传力度较弱,造成青海省在打造特色农业的进程上发展缓慢。

二、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几点策略

(一)加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

传统个体农民无力达成农业集约化生产、引进大型农业现代化生产设备,因此应当推动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牵头进行合作发展。在土地管理体制上,要在自愿、自主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3]。通过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不断扩大规模,扩大生产。在金融政策上,以“惠农”为根本目的,适当放宽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的限制,降低投资门槛,切实为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的发展提供助力。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当积极鼓励对外招商,加大农业开放力度,以对外开放带动农业发展。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应当以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农产品价值较为稳定,通过进行深加工从而刺激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的第一层次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结构的升级;第二层次是要调整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当建立、健全市场与农民沟通的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应当丰富农民对外交流的渠道,向农民普及市场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促使农民积极、主动获取市场信息,形成良性互动。

(三)挖掘农业特色,赋予文化内涵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只要求“吃得饱”的社会。尤其在我国经济环境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健康观念的普及导致人民对于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海省作为生态保护较好的农业大省,应当紧紧抓住机遇,把握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的风口,找准产品定位,将自身的农业生产灌注民族特色,赋予有机、绿色、原生态的文化内涵,从而满足我国人民对农业产品日趋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应当牵头,积极发挥宣传部门的作用,与电视、广播、网络等多个渠道进行协同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为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寻找突破口。

(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应当大力支持针对青海省农业生产特色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且积极进行高科技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机械的引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可供青海省农业发展借鉴的案例,组织专家组进行研究。同时,宣传部门应当与基层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将科学的农业生产方法的普及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密切关注新的生产方法的效果与作用,并重视当地农民的生产经验,做好问题的收集与总结,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形成“科研人员—基层部门—农民”的双向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创新力青海省农民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国家创新力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