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21-01-27 11:58相娜日照市岚山区财政局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会计报表会计科目报表

相娜 日照市岚山区财政局

从事业单位本身角度来讲,其是一个公益性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支付,服务宗旨是为社会带来专业服务,开展医疗、教育等工作,促进社会的安定发展。事业机关经营发展过程,发展能力将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关乎国家发展。因此,针对事业机关会计制度,特别是会计核算体系发展,及时提出完善策略应对发展局势,规范事业机关会计体系,确保会计核算顺利开展,实现事业机关正常发展。

一、新会计体系的特征

(一)会计模式获得革新

新会计体系变革的最大创新点是会计模式获得了创新,原来的单平台预算会计制度被双软件会计核算方式所取代,新会计方式中也包含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

新会计体系具备“双基础”的特征,预算会计的前提是收支实现制,财会核算的前提是权责发生制。新会计体系具备“双体系”特征,采取预算收支与预算结余三大要素公共开展预算会计;采取收入、成本、净资产、负债和资产5个要素展开财会活动,两种核算形式有效融入同个会计核算体制下,如此就是常称的“3+5”财务核算形式。新会计体系还具备“双报告”特征,预算年度完成时,需要以两种核算形式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步完成。

(二)融进全责发生制

因为考量到财会功能的增强,新会计体系中,把权责发生制融进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科目编制上对投入核算形式进行了划分,需要还有长期股权投入过程,核算时要以权益法为中心;预提成本、递延成本、预计负债等确定方式获得了增加;把摊销、折旧融进无形资本、经济适用房以及公共基建项目和固定资本核算方面,把减值概念像坏账准备等融进其中;添加了应付款项和应收账款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机关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介绍

(一)会计科目修改对核算资料的影响

根据新会计制度发现,会计科目的修改是关键内容,且由其转变就会给会计核算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科目调整时企业化特征给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新会计体系中,若想实现与企业会计业务的充分连接,要求借鉴企业会计科目标准对其调整,比如,将对外投入具体细化,分成短期投入、长期投入等,且加入累计折旧科目。另一方面,采用会计科目修改,把行政管理特征进行处置。比如,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会计科目修整时,合理设置预算会计科目,促使行政事业机关会计核算形式出现变化,促进了单位会计方式的转变与革新。

(二)会计报表改变对核算环节的影响

事业机关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会计报表是其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指引会计核算正常进行的基础。基于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一,报表作用变化。在以往的行政机关会计报表上,其报表作用是向上级单位及拨款单位提供整年会计收费与管理情况,但并未向社会及时公布。伴随财务转型的深入开展,财务报表功能逐步向着社会公开化方向改变,主要表现在将原本资产负债报表细分为资产负债与收付两种内容,这些变化,造成会计核算更为标准与专业。第二,报表修改给核算造成的影响[1]。遭受会计科目修整的影响,事业机关会计报表记录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有的报表内容与填写内容出现变化,内容填写更为具体,内容逐步完整。这些变化,造成会计报表记录更为复杂,而且还给会计核算效果提出严格标准。

(三)基建并账业务的实行所带来的影响

基于新会计制度,给事业机关会计管理带来新的标准,即需要单位只能够产生一个会计核算对象。所以,在会计账目办理中,应当将事业机关基建账目融入会计账目上,且实现集中核算与办理。该种方式下,就会给会计核算造成一些影响。比如,在并账处理时,有了时间方面的要求。由于并账处理需要按月执行,而且实行时要求会计工作者结合新会计制度内容,注重转账核算,并确保并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过程,不仅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困难性,而且还给会计核算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机关会计核算的完善策略

(一)完善会计核算方式,坚持新制度核算标准

若想执行新会计制度为事业机关会计核算业务提出的新标准,促使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新会计制度内容,合理完善会计核算形式。一方面,核算模式借鉴工作。因为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单位会计核算开始向着企业会计管理趋势发展,所以,对于会计核算形式应当借鉴企业核算模式,进而更好迎合新会计制度需求。但在参考时,不能完全根据企业会计管理形式,需要符合事业机关会计核算需求。另一方面,消除核算时行政管理思想。若想执行新会计制度内容,消除行政管理问题,还应当结合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分析,在探索时,根据具体状况,完善核算方式及模式。

(二)加强会计报告运用实践探究,突出报表的内在作用

在事业机关会计核算环节,应当注重对会计报表的运用,会计报告在事业机关财务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透明性[2]。基于新会计制度,若想提高会计报表的透明性,需要定时进行报表对比与公布,使社会民众参与进会计管理之中,对事业机关具体资产、负债状况有一定了解,确保单位资产控制透明。另一方面,采用报表内容合理改变管理观念。基于新会计制度,财务者应当完善思想管理,更为直观体现会计管理标准及内容,把财务报表运用价值充分体现,提高事业机关会计管理质量。

(三)改进核算方法处理,基建并账处置和连接工作

基于新会计制度,事业机关需要贯彻执行基建殡葬处理业务。这一过程,应当采取现代化会计管理手段,做好如下几点工作:第一,基于技术管理方式,确保定期做好基建并账处置工作。期间应当在会计核算控制中将现代化会计核算形式与工艺融入其中,得到会计基础控制[3]。比如在基建并账管理环节,能够通过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并账智能化处置,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及效率。第二,在并账时,要保证账目衔接的准确性和精准度,若想在并账处理时保障账目衔接标准科学,应当根据实际状况,安排专业人士负责并账管理任务,且采取职责管理手段,提高并账管理效果。而且,强化并账管理监控,采取定时和不定时账目监管手段,确保殡葬衔接的精准度。

(四)重视单位会计核算

相关单位内部管理层要加强针对会计报表的核实力度,当前因为新制度的颁发,促使许多内容需要得到完善与整改。因此,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相关工作者应当修改会计报表上的资料,且对其持续完善。此外,为保证实际业务的效率及效果,要求由管理层深化单位职工的编制内容,对职工的工作性质予以确定。基于这种办法,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管理水平,进而加强对资金费用的控制。

(五)完善固定资本计提折旧及核算

一方面,精确的把握科学原则,指引衔接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固定资产修改与衔接直接关系国有资产稳定,因此,需要把握一些基础原则。比如,综合性原则,不仅涉及固定资本折旧计提要点,而且还要结合新会计制度需求进行,不能根据事业单位本身要求任意调整;客观性原则,开展折旧核算时,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合理评价,不能草率行之;动态化原则,要结合新会计制度需求及标准,不能根据原始制度展开核算[4]。另一方面,科学设置固定资产折旧具体以及核算明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划分与折旧不清楚问题处理方法,基于这些明细要求指导工作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加强固定资本折旧计提及核算监督与控制,防止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数据失真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视角下,要求事业单位根据新制度标准,大力推进会计制度变革。该种背景下,事业机关会计工作者应当根据新制度标准及要求,推动单位会计业务转型。重视对新会计制度上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内容的深入探究,确定这些因素对事业机关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且采用科学的应对策略,提高行政事业机关会计核算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各种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会计报表会计科目报表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LabWindows/CVI中Excel报表技术研究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三大报表读懂养猪人的成绩单
完善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报表体系的思考
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若干思考
浅谈会计科目扑克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现代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思考
职称考试会计科目知识点归集(一)
月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