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021-01-27 11:58李云端丹东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盖章公章表格

李云端 丹东市委党校

打好扶贫攻坚战,是党向全国人民的一项庄严承诺,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2018年2月,带着新时代的政治宣言,辽宁省选派1.2万名干部到经济困难的乡镇工作和到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辽宁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党圆满完成新时期党向人民群众提交的一份政治答卷做好人才保障,然而乡村一级的公共服务供给缺失已成为扶贫攻坚克难的一道硬伤。近日《半月谈》杂志刊登了一则《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乡村振兴亟盼“放管服”改革红利》文章,与笔者调研时发现的问题不谋而合。

一、时不我待:让“放管服”改革红利惠及基层末梢

经过多轮放管服改革,地方省、市、县(区)三级的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不断优化。但扶贫工作普遍面临审批限制过多、机制不畅、收费不尽合理、政府服务不足等困难。“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成为制约扶贫工作的一道“硬砍”。比如给贫困户盖房子,得先走十几道审批手续;想好好修缮一下老宅,得先交危房鉴定费和设计费;盖个厕所也要招投标……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发展意愿强烈,但群众“来回跑”的“烦民证明”在乡镇和村一级仍然比较突出:

(一)频繁填表,耽误扶贫“正事”。层层填表,数字脱贫的形式主义作风抬头。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民主评议会议记录……有的表格还要求一式三份,一个数据录入错误就得全部推翻。特别是当前非常注重数据留痕,用各种签字、拍照、登记、留痕证明自己的工作轨迹。填不完的表格成为基层最繁重的工作,让基层驻村扶贫干部苦不堪言。当前攻坚脱贫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全体扶贫干部扑下身子深挖措施,拔除“穷根”,而各扶贫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却耗费在“浩瀚”的“表海”里,没有时间抓落实,造成诸如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主业”被耽搁。

(二)“烦人证明”泛滥,基层群众办事“来回跑”。“来回跑”、“重复跑”、“多次跑”等现象出现。例如调研中发现某扶贫项目,先在村委会盖章,再到所在乡民政部门盖章,再到县民政局盖章;一些学校在建档立卡户身份的证明上,所加盖的公章必须要有“扶贫”两个字,否则,就不能证明其建档立卡户的身份是真实的,比方说西部山区的一建档立卡户,其儿子考入了省级重点院校,当时带到学校的证明所加盖的公章为某乡人民政府,学校以证明上没有“扶贫”两字为由,要求其重新出具证明,孩子父亲只能先请村委会出了证明,然后又到乡镇盖章,由于乡镇扶贫办没有自己的“扶贫公章”,他只能到县扶贫办盖章。

(三)部门“各扫门前雪”,管理“断链”。政出多门、审批环节多、各部门协调不通畅、相互掣肘,工作缺乏协同性。许多部门“各扫门前雪”,一旦出事就让基层担责。基层扶贫干部涉及扶贫项目须要协调林业、土地、建筑、物价部门等多个部门审批,由于职权和角色的限制,基层干部协调起来很困难,很多事情费很大劲却不如县长一句话。

二、追根溯源:扶贫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缺位

近年来中央惠农支农利好政策频传,放管服改革红利没有惠及到基层扶贫领域,群众的获得感仍然不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追求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作风,让扶贫干部疲于应付。精准扶贫,数据统计本是必须的环节,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表格落实表格”的形式主义做法只会是花拳绣腿的作秀,毕竟填表填不出脱贫攻坚出路。如一些扶贫检查工作,不是到田间地头看看脱贫成果,到贫困户家里瞅瞅生活现状,而是直奔办公室,看看墙上挂的扶贫标语响亮与否,表格存在与否,看看扶贫工作的汇报材料做得多不多。

(二)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缺乏标准,扶贫领域服务和监管混乱。扶贫政策执行时变味走样, 与办事没规矩、没标准不无关系。由于没有标准,农村建设缺少新的统一指导和规划,“农村几乎挖一锄头就违法”、不少村要么停止建设,要么违规建设;由于没有标准,一个项目报上去,虽具备同样条件,有可能批,也有可能不批,有可能一个月就批下来,也可能一年都批不下来;由于标准缺失,项目达到同样的条件,有的部门认为可以办,有的认为不能办,甚至同一部门不同人员,处理结果也大不一样,由于当事人没有明确的预期,只好找关系、托门子,滋生很多权力寻租的空间。当前,省市县三级政府正在整合信息数据系统实现“一网通办”,但是乡镇一级层面公共服务标准依然缺失。

(三)政策配套不到位,基层干部协调权力有限。上级领导作出了一系列惠农利农的承诺,许多要基层落实,靠基层去协调,一方面由于基层干部权力有限,协调相关部门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落实惠农政策基层没有相关配套细则、政策缺少针对性、操作性,令基层无法执行。干部如果想办成事,只能自己做一点延伸和突破,但害怕被上级追责约谈,很多干部“担心多干易出事”不敢为,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安稳稳就好”,农村发展呈现“村民热、干部冷”的现象。

(四)基础设施薄弱,村里资金短缺。以笔者帮扶的村为例,山上打的井从水管引下来接到各家各户,算是自来水。但是有几天管道堵了,还确定不了是堵在哪里,牵连到四十多户五六天吃不上水。政府和村里没钱施工维修,只能村民自己凑钱,一段一段的挖开疏通,寻找堵点。挖坑要毁坏几户村民的庄稼,反复协商,总算同意了。驻村工作队只能暂时和村民一样洗脸刷牙、洗菜做饭只能接雨水对付对付。这都不算事,愁人的是,产业项目的钱没了,拖来拖去,项目也就黄了。

猜你喜欢
盖章公章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盖章”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一枚智能公章破解“两难”
谦虚
统计表格的要求
一个公章管到底
抱紧我
智能盖章机的设计研究
一种翻页盖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