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校徽多模态隐喻对比分析*
——以中美名校校徽为例

2021-01-28 07:55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徽模态隐喻

(淮阴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一、引言

大学校徽作为一所大学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徽源于徽章,是一个言、象、意的结合体。现代大学校徽通过丰富的隐喻来诠释一所大学的历史,理念,追求,表达出大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中美大学校徽的设计者主要运用图像、文字、颜色等模态与符号的巧妙组合,构成多模态话语,通过多模态隐喻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代表大学精神和追求。国内外对校徽的研究多从设计的视角出发,从认知角度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对于中美高校校徽的进行研究,对比中美高校校徽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

二、多模态隐喻

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隐喻认知不仅能够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形成理解事物的新框架,并且能够创造关于事物的新意义。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二是形成理解事物的新框架;三是创造关于事物的新意义(刘涛,2018)。Forceville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的基本方式,除了语言之外,图像、手势、颜色、声音等其他模态也可以是其体现形式,即图像隐喻、手势隐喻、颜色隐喻、声音隐喻等多模态隐喻。Kress & Theovan Leeuwen从视觉语法的角度指出图像、音乐及其他模态与语言一样都可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冯德正(2011)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阐释包括图像隐喻在内的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他详细分析了再现意义、图像互动意义和图像文本意义与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并指出基于系统功能学的角度能够更清晰全面地解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隐喻研究为探讨隐喻的本质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用多模态隐喻理论能够更好地阐释多模态文本后的隐含意义。

三、中美名校校徽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中美名校能够代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教育理念以及校园文化。本文选取美国八所常青藤高校和中国名校的校徽,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图文关系的隐喻构建对中美大学的校徽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教育理念。

(一)校徽中再现意义的构建

图像的再现意义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包括图像模态中符号动作、反应、言语以及心理过程,描述发展中的行为动作,变化的过程,瞬息间的空间变化形成隐喻潜势。概念再现反映符号动作双方之间权势和力量的对比,通过各符号元素之间的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形成隐喻潜势。中美校徽属于概念性图像,通过选取象征符号来再现学校这概念意义。在外形选择时,中美学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中国大学校徽外形大都采用圆形的设计风格。据统计,中国大学校徽采取圆作为外形的占88.6%。圆形图案隐喻凸显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即圆满、团圆的架构。在学校获取知识、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即是一个人的圆满。中国排名前八的大学校徽中仅有南京大学的校徽外形采用了盾形的设计风格。但是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也有“南京大学”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

美国大学校徽外形大都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盾型设计隐喻凸显唤起美国传统文化中“SHIELD IS GUARD”“SHIELD IS MARK”等概念隐喻。在古代战争中,盾牌是用来进行自我防卫的。后来为了在战争中便于区分敌我双方,就在盾牌上画上特殊图案,后来图案逐渐演化成盾行纹章,用以代表某一方或某个机构。美国校徽设计者延续了盾行图案作为基础。美国的八所常青藤高校的建立大多与宗教和教会有关,盾代表着保护教会的职责,盾也代表着防御,护卫之意。在美国以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文化中,盾徽因其常常作为贵族的家徽,具有庄重、高贵与典雅之隐喻含义。盾形校徽很容易唤起师生对于高贵典雅的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和守护文化的使命感。

(二)图像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的隐喻构建

朱永生认为互动意义有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主要方面(朱永生,2007)。校徽图像中的互动意义主要是指校徽的观看者和校徽图像之中世界间的特定关系。李占子认为图像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会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李战子,2003)。在互动过程中,图像观看者对校徽及校徽描绘的世界产生态度。

校徽的构图意义主要由校徽空间位置构建。Lakoff&Johnson认为图片的拍摄位置和空间位置能够构建方位隐喻。此类隐喻的解读主要依赖人类共同的经验或某社会群体共同认可的空间价值体系,即默认语境。根据人类的生理和文化体验,空间位置与信息价值之间的三个次映射分上下、左右以及中间和边缘,并根据不同的经验基础,形成相应的概念隐喻。

在中美校徽的构图中,上下以及中心-边缘方位在校徽的隐喻中较为常见。基于人类广泛接受的对于上下的生活经验,校徽中主要构建了“IDAEL IS UP” “REAL IS DOWN”这两个概念隐喻。在耶鲁大学的校徽中,位于校徽上方的缎带上用拉丁文书写着校训“光明和真理”,隐喻了耶鲁大学教育的理念是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徽将书本置于上方,并且用拉丁文写着“旧约和新约”,隐喻普林斯顿大学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培养未来牧师和公众领袖的教育目标。在中国大学的校徽中,位于上方的大多是校名的英文,下方是中文校名,隐喻了现代中国大学立足于自身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国教育走向国际,校园文化国际化的追求。

基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中间的经验,构建了“IMPORTANCE IS CENTRALITY”这一概念隐喻。美国校徽的中心大多是打开的书本,隐喻了知识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大学校徽的中心常常是通过抽象的图形或者植物以及学校典型地标建筑物构成。如在北大的校徽中间,由篆体“北”字构成两个背对背的侧立人像,篆体的大字构成站立的巨人形象放在北字下面,隐喻“以人为本”,凸显了北京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浙江大学校徽的中心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鹰。鹰的刚健、搏击个性形象隐喻浙江大学师生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大学精神。上海交通大学校徽的中间由铁砧,铁锤,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置于铁砧之上,隐喻了交通大学工程融汇古今、学贯中西、教育工读并重的核心教育理念。武汉大学校徽的中心是具有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的老图书馆,隐喻武汉大学的悠久历史和以知识追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南京大学的校徽中间是南京的市树雪松.隐喻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中美校徽都使用图像的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隐喻功能来展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中国大学校徽中在中心边缘概念中更注重中心图像内容的丰富性,常常选用典型地标性建筑、动植物以及文字图像来隐喻丰富的含义。美国校徽的中心设计较为简单,通常以书本为主。

(三)图像-文本关系的隐喻构建

Halliday认为图像是一个标识,文字是附加给该标识的价值。图像与文字构成一个识别关系过程,我们根据文字识别图像的价值。在校徽中的文字-图像隐喻的构建中,图像单独构成隐喻,文字阐释内容使隐喻意义得以凸显。校徽中的文字主要包括中英文校名、建校年代以及校训。以美国名校哈佛大学的校徽为例,哈佛大学校徽是在盾形的徽章上有三本书,拉丁文“Ve-ri-tas”(真理)分布在三本书上,下方的绶带上是大写的“HARVARD”。盾形徽章和三本书隐喻学校,拉丁文“Ve-ri-tas”(真理)阐释了目标域的教学理念就是追求真理,而下方校名“HARVARD”标明目标域是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的校徽图案有建筑、植物、书本和人,书本被放置在一束光中,隐喻知识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给万物以生命。两个人捧着书本前行的画面隐喻人类与真理前行。下方环绕的拉丁文“在旷野呼喊的声音”是《新约》中上帝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的话,隐喻对真理的追求是上帝的旨意,文字对图像隐喻进行了阐释和补充。

中国名校校徽中的文字大多数是中英文校名,标明图像所隐喻的目标域。但部分图文融为一体,除了表明目标域之外,还有自身隐喻意义。复旦大学内圈正中为小篆繁体中文“复旦”字样,以及蕴涵在篆体“复旦”中的“100”字样,隐喻凸现出复旦大学百年历史。南京大学校徽中上方中间“南京”二字的艺术写法塑形如地球,不仅阐释了目标域所在地,也隐喻了全球化。清华大学的校徽由3个同心圆构成,中间圆是一颗五角星,中环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从而构建“UNIVERSITY IS HUMAN”的概念隐喻,阐释清华大学承担着民族命运的重任。外环中清华大学的中英文名对目标域“清华大学”进行阐述和补充。

中美大学校徽主要由文字和图像构成,图像常常作为源喻,文字常常为校名、校训和建校年代,对目标域进行阐释和说明。图文互动形成丰富隐喻,达到宣传自身教育理念的目的。

四、结论

校徽是大学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美大学有不同的定位和教育理念,校徽能够通过多模态隐喻方式,唤起广大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同感,同时传递本校的信仰和大学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校徽模态隐喻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我的心爱之物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火了高校校徽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为了我们自己,把校徽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