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影响的研究

2021-01-29 08:00刘小丽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刘小丽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一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发展的高发区,研究表明,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约为9300多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占其五分之一[1-2]。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疲劳,肝功能不正常等,其病因与家族性传播,婴幼儿期感染病毒、免疫功能低下、既往有其他肝病史等因素相关,但具体的病因尚未清楚。乙肝病毒感染的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其具有传染等特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

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携带者的群体逐渐壮大,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4]。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妊娠高危因素之一,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巨大儿、早产、肺炎、窒息等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母婴的身体健康发育[5]。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有一半来自于母婴传播或儿童期感染,因此母婴传染对于HBV患者的影响重大[6]。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我国约有30%~50%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B超检查逐渐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诊治手段,针对胎儿超声诊断能够及时判断出胎儿的发育状况[7]。

国外相关学者研究报道,孕期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的影响较大且相关的报道较所,但针对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的研究报道较少[8]。而我国以孕期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国内针对于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故本次实验探究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影响,旨在为临床评估及防治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相应的思路和依据,取得相应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相同期内收治的80例孕期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携带组,另选取在健康体检的82例肝功能正常未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孕妇作为对照组。各组基线资料如下。感染组:共82例,年龄分布为21~44岁,平均年龄为(31.5±4.5)岁,孕周36~42周,平均(38.2±1.4)周,孕次为1~5次,平均(2.1±1.2)次;携带组:共80例,年龄分布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0.5±4.3)岁,孕周35~42周,平均(38.6±1.5)周,孕次为1~4次,平均(2.2±1.1)次;对照组:共82例,年龄分布为22~42岁,平均年龄为(31.3±4.4)岁,孕周35~41周,平均(38.1±1.4)周,孕次为1~4次,平均(2.2±1.3)次。三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比较(±s)

注:孕次为偏态资料,比较采用秩检验

对照组(n=82)携带组(n=80)感染组(n=82)FP年龄(岁)31.3±4.4 30.5±4.3 31.5±4.5 1.164 0.314孕周38.1±1.4 38.6±1.5 38.2±1.4 1.225 0.296孕次2.2±1.3(1~4)2.2±1.1(1~4)2.1±1.2(1~5)1.455 0.483

纳入标准:(1)患者不存在影响胎盘早剥、胎盘前置等合并症者;(2)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3)肝胆疾病史者;(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1)患者在交流、沟通方面有明显的障碍;(2)患者存在甲、丙、丁、戊肝炎等其他病毒感染;(3)肾功能不健全或具有肝脏、心脏疾病的患者。

1.2 仪器及方法

1.2.1 仪器: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东芝提供,仪器型号:TOSHIBA APLIO500)。

1.2.2 方法:在本研究中针对所有的受试者采用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产前检查,步骤如下:(1)提前将尿液排空,扫描孕妇腹部,对胎儿的各部位进行彩超检查。(2)注重观察胎盘、羊水等是否存在异常的情况。(3)重点排查二维彩超模糊区域,对于临床检查存在异议的胎儿安排在分娩后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感染组、携带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围生期结局、母婴感染和胎盘体积、妊娠期并发症、肝脏结构变化等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试者分娩方式的比较

数据显示,感染组患者的剖宫产例数为34例(占41.46%),携带组患者的剖宫产例数为29例(占36.25%);对照组患者的剖宫产例数为29例(占35.37%)。感染组患者的剖宫产率略高于携带组及对照组(P>0.05),携带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数据比较接近,见表2。

表2 三组受试者分娩方式的比较 例(%)

2.2 三组受试者围生期结局的比较

(1)新生儿窒息:感染组患为16例(占19.51%),携带组为5例(占6.10%);对照组为4例(占5.00%)。感染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携带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则相对接近。(2)低体质量胎儿:感染组为16例(占19.51%),携带组为5例(占6.10%);对照组为4例(占5.00%)。感染组患者的低体质量胎儿率均高于携带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与对照组的低体质量胎儿率则相对接近。(3)早产:感染组患者的早产例数为18例(占21.95%),携带组患者的早产例数为7例(占8.54%);对照组患者的早产例数为5例(占6.25%)。感染组患者的早产率均高于携带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与对照组的早产率则相对接近,见表3。

表3 三组受试者围生期结局的比较 例(%)

2.3 三组受试者的母婴感染状况和胎盘体积比较

超声诊断结果表明,感染组患者的胎盘体积小于对照组,感染组患者的母婴传播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受试者的母婴感染状况和胎盘体积比较

2.4 三组受试者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感染组、携带组、对照组的胎膜早破率分别为21.95%、5.00%、2.44%,感染组高于携带组、对照组(P<0.05),携带组和对照组的胎膜早破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携带组、对照组的胎儿窘迫率为24.39%、6.25%、4.88%、感染组高于携带组、对照组(P<0.05);携带组和对照组的胎儿窘迫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三组受试者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例(%)

2.5 肝脏结构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对照组、感染组、携带组胎儿,超声影像学检查均未探及肝脏结构有损害。

3 讨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携带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我国为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灾区”,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关键途径[9],因此针对妊娠期孕妇探究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影响的意义重大。本次实验探究孕期乙肝病毒感染对胎儿超声诊断影响,旨在为临床评估及防治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相应的思路和依据。

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超声检查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式,其检查的结果能够为医师提供相应的胎儿信息,为及时反应、评估胎儿的状态提供相应依据[10]。在本研究中,感染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携带组及对照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的顺产率均低于携带组及对照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顺产率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孕期乙肝病毒感染与患者的分娩方式的关系不大,实验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相似。

感染组患者的胎盘体积小于对照组,感染组患者的低体质量胎儿率、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实验结果表明,孕期乙肝病毒感染能够影响胎盘体积及围生期结局。原因分析如下:(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够通过多因免疫反应导致患者的肝细胞发生损害,进一步引发患者的肝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等情况的发生,妊娠能够进一步加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杂性,影响孕妇在妊娠期间的肝脏代谢,减弱雌激素灭活作用[11],从而诱发早产。(2)由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盘发育,导致胎儿质量、胎盘体积较小。

在本研究中表明,孕期乙肝病毒感染能够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原因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盘发育,破坏胎盘的胎膜结构,进而破坏胎盘的完整性,从而发生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1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对照组、感染组、携带组胎儿,超声影像学检查均未探及肝脏结构有损害,实验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于胎儿肝脏结构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胎盘体积及围生期结局,增加患者妊娠期并发症,不利于母婴健康与安全。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