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影响分析

2021-01-29 08:00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难产顺产盆底

赵 敏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分娩和妊娠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妊娠期间,随妊娠月份增加,子宫增大,腹腔压力长时间增加,会导致盆底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与松弛现象[1]。压迫尿道周围的软组织和阴道使尿道近端与膀胱颈下移增加尿道旋转度,使尿道闭合压下降。此外,在妊娠期,产妇的雌孕激素水平会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到盆腔结缔组织胶原蛋白代谢,从而削弱盆底结构的支持作用[2]。生活中人群普遍认为,剖宫产相比自然分娩,对盆底功能的损伤会较小,目前临床上也对此一直持有争议。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头对产道挤压,会使盆底肌肉等软组织受到严重的伸拉、撕裂,导致盆底神经功能及肌力受损,尤其第二产程延长、合并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产道损伤等危险因素的产妇,情节更严重[3-4]。但由于盆底功能不仅是因在分娩过程中会受到影响,在妊娠期间也会造成极大损伤,所以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故本研究针对不同的产科因素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作具体分析,并分析采用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到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8 487例临床资料,将其按顺产未侧切、顺产侧切、剖宫产、难产分为四组,例数依次为3 933例、985例、3 473例、96例。顺产未侧切组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1.56±5.41)岁;首胎产妇2 718例,二胎产妇1 215例;单胎产妇3 889例,双胎产妇44例。顺产侧切组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40.49±4.84)岁;首胎产妇631例,二胎产妇354例;单胎产妇963例,双胎产妇22例。剖宫产组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2.53±4.26)岁;首胎产妇2 406例,二胎产妇1 067例;单胎产妇3 434例,双胎产妇39例。难产组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2.53±4.20)岁;首胎产妇61例,二胎产妇35例;单胎产妇94例,双胎产妇2例。四组上述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四组患者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型号:PHENIX USU4,厂家: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治疗:在分娩42 d后,实施治疗。治疗采用电刺激技术与生物反馈技术,取患者半卧位,两腿分开,将肌电型盆底肌肉治疗头消毒后送入阴道,初始频率设置为50 Hz,随后酌情递增至80 Hz,初始电流强度从0 mA开始,逐渐增高,上限60 mA,脉宽设置在200~320 us。通过压力曲线、肌电图或其他形式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依次对患者I类、II类肌纤维实施高强度与协调性的收缩训练。治疗持续30 min,2次/周。

1.3 观察指标

盆底功能判定标准:I类肌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1 s为1级,2 s为2级,3 s为3级,4 s为4级,5 s及以上为5级;阴道收缩肌力最大强度≥40%。II类肌力:阴道收缩所持续次数:1次为1级,2次为2级,3次为3级,4次为4级,5次及以上为5级;阴道收缩肌力最大强度≥60%。肌力<4级说明盆底功能异常。阴道疲劳度:收缩曲线峰值和6 s终点峰值间降低比率,0为正常,<0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前,相比顺产未侧切组、顺产侧切组、剖宫产组,难产组肌力损伤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盆底肌力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盆底肌肌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女性盆底组织在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中为满足胎儿发育及娩出的需要,会发生比较复杂的结构变化,随子宫不断增大,不断慢性牵拉盆底组织,导致盆底出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5]。加之在妊娠期间产妇脊柱会发生弯曲改变,向前突出,会将重力指向盆底,且激素水平不断变化,盆底组织胶原代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引发盆底结构支持能力下降,增加盆底功能受损风险[6]。此外,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由于胎头对产道进行挤压,会直接对骨盆底造成机械损害,且随肌肉扩张、盆底伸拉会使盆底组织出现结缔组织与神经连接分离变化,导致骨盆肌间接性受到损坏[7]。盆底损伤早期可能无明显影响,但虽年龄增加,很容易出现阴道松弛甚至子宫脱垂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性生活质量。

表1 四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四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比较(±s)

注:相比本组治疗前,a表示P<0.05

治疗前顺产未侧组(n=3 933)顺产侧切组(n=985)剖宫产组(n=3473)难产组(n=96)FP治疗后顺产未侧组(n=3 933)顺产侧切组(n=985)剖宫产组(n=3473)难产组(n=96)FP 8.61±0.83 8.65±0.80 8.43±0.97 8.86±0.64 35.290 0.000 5.99±0.02a 6.01±0.09a 5.96±1.87a 6.20±0.19a 1.690 0.167 8.49±1.03 8.51±1.05 8.21±1.32 8.67±1.05 42.791 0.000 6.04±1.94a 6.14±1.98a 5.99±1.82a 6.34±0.10a 2.524 0.056-0.01±0.00-0.01±0.01 0.00±0.02-0.01±0.01 387.640 0.000 0.02±0.04a 0.02±0.03a 0.02±0.03a 0.03±0.01a 2.603 0.050 0.00±0.02 0.01±0.01 0.00±0.01 0.01±0.02 129.711 0.000 0.02±0.03a 0.02±0.04a 0.02±0.04a 0.03±0.01a 2.513 0.057

分娩分为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两种,且因每位产妇个体差异不同,自然分娩也会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存在阴组水肿、弹性差、会阴体过长或过短等因素,为保证母婴的安全正常会考虑侧切。小部分产妇分娩第二产程过长,胎头长时间挤压撕裂盆底肌肉,相比产程顺利的产妇,对于盆底功能的损伤较大[8]。诸多人群认为,剖宫产相比自然分娩,盆底功能损伤较小,也已有大量有关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对此存在一定的分歧[9]。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不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均会对盆底功能造成严重性损害,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因此,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产后早期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均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采用的盆底康复仪盆底肌肉电刺激,是产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积极手段,可通过肌力被动锻炼的方式,防止肌肉萎缩。经电刺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因压力牵压而暂停功能的部分神经细胞,恢复神经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电刺激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电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并通过神经收缩进一步增强括约肌收缩,从而控制尿流[10-11]。电刺激神经肌肉后,抑制膀胱收缩能力,降低逼尿肌代谢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强储尿能力。并通过松弛盆底肌来缓解因肌痉挛引起的疼痛,从而调节下尿路功能。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将肌肉活动信息转化成视觉与听觉信号传递给产妇,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对产妇的不良收缩活动给予纠正[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四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均得到显著恢复,说明正确的康复训练不管对何种分娩方式均能发挥较好的成效,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分娩会对产妇盆底肌肉产生损伤,其中难产的损伤更为严重,给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肌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难产顺产盆底
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和顺产到底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