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29 08:00李梦飞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缝隙成人护理人员

李梦飞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急诊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在50%以上[1]。对于成人ARDS,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需严密监测病情,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维持患者身体机能。常规护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全面性,需结合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轻临床症状。无缝隙护理模式紧密衔接患者入院至出院这一过程,护理人员分工明确、资历搭配合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2]。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成人ARDS患者110例,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RDS患者110例,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20例,男34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9.67±11.56)岁;基础疾病:28例肺部感染,16例肺挫裂伤,7例肺部感染合并全身感染,3例肺部感染合并肺挫裂伤。观察组中女21例,男35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34±11.07)岁;基础疾病:30例肺部感染,15例肺挫裂伤,6例肺部感染合并全身感染,5例肺部感染合并肺挫裂伤。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符合2019年《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3]中ARDS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道积血、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气道梗阻、肺气肿、颅脑高压、肝肾功能不全者;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既往接受过胸部手术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密切关注病情,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给予药物并讲解药物服用重要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干预至患者出院,措施如下:(1)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ARDS临床症状、应对方法,每周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指导低年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实行定期考核,使护理小组更加高效、主动。(2)无缝隙排班。依照ARDS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责任制工作方式,将上班时间分为白班(08:00-20:00),夜班(20:00-08:00),对于工作任务繁重的时间适当增加帮班,在人员分组时实行以老带新,以更好记录患者临床情况,且要求减少护理人员交接班次数。护士长要每日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小组成员护理能力。(3)无缝隙护理。 ARDS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会产生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需以温和态度、专业知识抚慰患者,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住院期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实现心理无缝隙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方案,耐心解答疑问,并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实现病情无缝隙护理。同时,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锻炼、饮食方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评分,SDS评分>53分为抑郁,SAS评分>50分为焦虑,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高[4]。(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Murray评分包括低氧血症、顺应性、呼气末正压、X线胸片等4个项目,总分0~4分,评分越高表明肺损伤越严重;Marshll评分包括心血管、肾脏、呼吸系统等3个项目,总分0~12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5]。(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健康教育等内容,总分0~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93,效度系数为0.82。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s)分

SDS SAS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4)tP干预前55.12±5.41 54.23±5.34 0.868 0.387干预后41.18±4.62 47.56±5.08 6.896<0.001干预前53.65±5.02 52.33±4.82 1.406 0.163干预后36.55±4.78 43.17±4.52 7.458<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rray评分及Marshl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urray评分及Marsh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urray评分及Marsh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rray评分及Marshl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rray评分及Marshll评分比较(±s)分

Murray Marshll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4)tP干预前2.58±0.61 2.49±0.56 0.805 0.422干预后1.38±0.36 1.79±0.44 5.357<0.001干预前7.14±1.12 7.02±1.08 0.572 0.569干预后2.45±0.47 5.66±0.59 31.620<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常规护理中的不完整与断层之处进行补充,能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将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专业护理服务[6]。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加上对自身疾病的担心,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本研究给予成人ARDS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在患者入院后,以温和态度、专业知识抚慰患者,可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住院期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成人ARDS患者中,可减轻负性情绪,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在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中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锻炼、饮食方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每日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可增强小组成员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成人ARDS患者中,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成人ARDS患者中,可减轻负性情绪,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自觉性,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缝隙成人护理人员
养大成人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雨的缝隙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成人不自在
空中翱翔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