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晋中路径
——从一村一区一县饱览“醉”美晋中

2021-01-29 10:20晋中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1年7期
关键词:示范区农村

■晋中市财政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晋中市财政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治晋理政新方略,坚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建立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2020年,市本级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资金8.50亿元(不含债券资金),依托全市乡村振兴廊带建设,坚持发展一批、带动一批、辐射一批,农村面貌焕然一线。同时,紧紧抓住市委“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有利契机,探索拓宽发展路径,打磨提升选树先进典型,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共引进社会资本560余亿元,引入企业300个,带动村集体增收9.7亿元、农民增收8.6亿元;推动全市95.4%的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61.3%的村集体达到10万元以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前行的不竭动力,也成就了今天的醉美晋中。

一、从旧貌到新颜——黑水村的蝶变

黑水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西侧,鹿泉山下,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全村373户,900余人。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规划管理滞后,这里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不容乐观。街道破损、尘土飞扬、民居老旧、散乱无序。2019年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以来,黑水村将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响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乡村环境面貌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不仅仅是黑水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过去黑水的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仅靠种植玉米、蔬菜、杂粮等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户均12000元左右,辛苦且收入低。乡村振兴战略和“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实施以来,该村依托路桥集团苗木基地和物流园区,实现了全村的耕地全部流转,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700元,村集体增收200万元。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近打工、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合作社和公司等,增收渠道更加多样化。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可达18000元左右,户均35000元,还成功入选了《2020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二、从起步到成型——农高区的崛起

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晋中市太谷区境内,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该区自获批国家级农高区以来,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型”总目标,高举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面旗帜”,聚焦“十个突破”,示范全省“十大产业集群”,强力推进谷城院一体、产学研用贯通,全力打造山西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入选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省农博会会址永久落户。“谷城院”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科技创新花开遍地,百名院士专家、高端人才投身农谷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2家,转化新品种、新技术208项。稼祺藜麦研究院等12个科研机构落户。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了“土地+产业(2+5)”抵押贷款,构建了新型产业化联合体,开展了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有序推进综合水价改革,镇农民经济组织联合会实现全覆盖。产业振兴实现突破,围绕“研发+中试+推广+加工+销售+融合”全产业链条,建设了以任村、范村为主,番茄小镇、先正达农业为引领的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区;以小白、北洸为主,沙子地、白燕为引领的万亩红枣苗木示范区;以阳邑为主,晋汾白猪、保森种羊为引领的绿色养殖示范区;以侯城为主,广誉远国药为引领的生物技术生产示范区。沟域经济渐成气候,积极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东卜康养小镇,凤翼山酒庄、田森岸珀酒庄初具规模,孟母养生健康城、鑫炳记太谷饼文化园成为研学游热点。推动上安等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升润月山庄、美宝山庄等景点接待功能,2个村入选省级3A乡村旅游示范村,做足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色,夯实了产业振兴的基础。

三、从脱贫到奔富——左权县的坦途

左权县是我市国定贫困县之一。该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5乡、1个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区、1个城区,16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18920户,贫困人口49586人。几年来,该县以项目为引领,推进规划衔接,把项目作为摆脱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以项目支持规划、以项目引领规划,将工作重心与有机中药材大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百里画廊景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清漳河全流域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以集成为抓手,集成政策优势、部门合力、扶持优势,以园区为路径推进产业衔接,重点谋划实施万亩、万头(只)、万吨“三个万”园区。同时积极探索农旅互动、工农互通、文旅互融新模式,发展壮大有机中药材、光伏发电支柱性产业,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2019年4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13%。202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四个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之一。

四、从经验到启示——乡村振兴的晋中模式

总结一村一区一县的经验以及启示,实施好乡村振兴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尊重历史”适度开发

在整治上要保持村庄原貌,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机理和历史文脉,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发展元素结合起来;要保留“乡愁”,让美丽宜居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了内涵。在发展上要坚持特色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农村竞争力。文化上要坚持传承保护,围绕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在文化传承上掉队。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传承保护,让陈旧的文化搭上新时代的快车,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内外协作”同心协力

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振兴的外部支持。要强化招商引资,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助力,积极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乡村自身的内在活力。通过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等建设主体的文化技能素质,促进内生能力成长。

(三)“上山下乡”招才引智

一方面是强化乡村信息化建设。要大力发展乡村商务经济,打开通道、扩大市场,没有真正把整体的联动效益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优势资源走出乡村,走向市场,才能保证农村的活力源源不断。另一方面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才能强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大学毕业生和先富起来的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资创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和团队,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推动建立乡村发展多元机制。■

猜你喜欢
示范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