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一条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业务的新路

2021-01-29 10:20太原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山西财税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库账户会计核算

■太原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预算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积极应对今后一段时期复杂经济社会形势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支撑,完善财政基础工作,做好基础管理的必然选择。太原市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已于2021年1月份上线运行,预算一体化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进一歩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实现了预算指标对资金支付的控制,同时将简化整合资金支付流程,这对节约人力物力、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业务的特点

一体化国库业务以资金运动轨迹为纽带,将预算执行环节进行全流程的业务重塑与再造,把数据割裂转化为数据共享,规范性强、标准化高,约束性强、集中化高,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业务运行,“整链条”管理

国库各业务由“分块”调整为“整链条”运行,国库信息系统由“信息孤岛”调整为“信息集群”。横向看,指标、采购、支付、核算、报表系统全部打通,对体现资金运动特点的项目、金额等核心要素从预算编制、资金支付、采购对接、核算到报表贯穿始终,流程不再断链,财政和单位实时共享相关数据。纵向看,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国库信息系统规则及标准基本一致,可以实现数据跨层级动态汇总和比对分析,从根本上解决国库信息系统横纵向分散建设,集中化程度低,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无法实现的问题。

(二)业务标准,“一盘棋”统一

为适应一体化改革需要,将国库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对非税收缴、资金支付、总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账户管理、电子化等国库核心业务基本流程、控制规则进行统一,解决省、市、县三级财政国库部门业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资金运作效率高低不一的问题,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三)数据信息,“一张网”集中

一体化业务实施后,各级财政集中管理本级财政及单位支付、核算、报表等数据信息,上级财政集中管理下级财政和单位相关数据信息。预算执行旬月报、月度库款报表、年度财政决算、部门决算、政府财务报告等数据生产、加工及成品全过程在一体化系统中留痕,数据可永久追溯,既避免数出多门,也强化了预算执行过程及报表数据的约束力。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业务主要内容及变化

(一)三项新推进业务

一是推进财税库数据共享。财税库数据共享一直是国库努力的方向和想要实现的目标。一体化业务实施后真正实现了财税库三方“数据多跑路、人少跑腿”,财政采集、汇总基础数据效率大大提高,为研判后期财政收入走势奠定基础。

二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一体化。非税收入收缴是财政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业务环节。按照一体化要求,非税收入收缴在原要素的基础上,直接缴库或缴入专户的非税收入信息都在收缴系统统一归集,并按照“两码一渠道”的标准缴款,最终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非税收入收缴资金流与信息流同步采集。一体化业务实施后,有利于规范执收、加强监管,有利于信息透明、加强协作,有利于提高效率,方便缴款人。

三是推进单位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是国库承担的新业务。按照一体化要求,要对单位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生成标准的会计核算数据。一体化业务实施后,各单位会计报表、部门财务报表、部门决算可自动生成。部门单位核算标准细化,报表编制难度降低,财政掌握信息增加,单位报送信息减少。部门单位会计核算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也为大数据对比分析各部门单位运转保障情况创造条件。

(二)五项调整业务

一是调整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目前运行的国库集中支付是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的流程模式,资金支付划分为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多数县级财政仍采用人工方式办理支付业务。按照一体化要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变化较大,需全流程实行电子化管理;增加支付与采购、工资、现金提取的控制校验规则;取消支付方式划分,开设零余额账户的单位,原则上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资金;未开设零余额账户的单位(如企业等),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资金;用款计划在省、市两级全面取消,县级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二是统一总会计核算标准。目前,各地市、县总会计核算独立运行、分别管理,总会计账套及科目由各地自行设置,特别是县级总会计核算未完全实现电算化、规范化管理。一体化业务实施后,与现行方式比较,建立了包括账套与会计科目两方面内容的财政总会计核算体系,横向上重点考虑了总会计核算与指标、收入、支付、债务、结余资金、报表、单位会计核算,以及账户管理间的衔接关系;纵向上重点考虑了上下级财政间的业务衔接,确保全市财政总会计核算规范、科学、合理。

三是互享资金调度数据。与现行方式相比,上下级财政资金调度测算因素没有变化,但资金调度需与指标、财税库数据共享、库款月报等系统互通,将预算指标、结算单、留用资金、库款流入(出)等数据互享后自动提取、校验、计算,测算过程同时在系统中备案,各级财政可实时查询资金调度情况。

四是规范实拨资金管理。一体化业务实施后,国际贷赠款、社保资金、债券还本、粮食风险等专项实拨资金需与社保、债务等系统互通,实现从资金录入、资金拨付到核算的全流程系统化管理。

五是规范单位账户管理。目前,市级财政部门建立了本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制度,但多数地方尤其县级财政部门采用线下审批方式。一体化业务实施后,我市一体化单位账户管理业务由线下转线上办理,以系统控制、系统留痕为核心思路,并与OA、人行及商业银行账户管理、集中支付互联互通,统一单位账户类型、审批与年检流程,实现与人行、商业银行的账户信息共享,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工资统发批量审核笔数的要求是:审核100笔;签章50笔;发送20笔。工资统发业务涉及单位多,需审核的笔数多,而系统设计工资统发批量审核笔数偏少,使审核操作频繁,且工作效率低。

二是在接收代理银行支付凭证回单时,系统软件不能自动按代理银行归类接收。目前,系统接收到的支付凭证回单,不能按代理银行进行归类。只能先统一生成财政零余额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单位零余额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再按代理银行进行勾选,最后完成复核、发送。无法满足中心的岗位设置和内控管理要求。

三是系统无报表功能,无法满足中心与人行、代理银行之间的对账需求等问题,系统还需进一歩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关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建议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自运行以来,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依托,提高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简化了预算单位的工作流程,为更好地发挥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作用,特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网络是关键,建议建立完善长效运维保障机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增强一体化系统日常运维保障和技术支持能力。

二是建立财政支付中心与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代理国库集中支付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保证财政资金支付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资金支付、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内控监督与管理等业务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猜你喜欢
国库账户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