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点 破难点 通堵点以点带面促进培训精准化

2021-01-30 18:20宋宁宁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痛点师资精准

宋宁宁

(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党校(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而要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致力于精准培训。

什么是精准培训?精准培训就是目标清晰,在团队的协作分工下共同高效准确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清晰,一定是基于对需求的精准把握。开展精准培训,就要因人施教,因需施训。以精准化破解培训的无的放矢问题,通过把脉会诊,对症解决问题。所以说,培训贵在精准化,难在精准化,但成效也取决于精准化。

事实上,任何一次培训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够做到精准培训。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所谓精准,一定是要先有一个目标,目标来源于需求,精准就是要针对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解决了这三点,我们在精准化上就向前迈进了一步。

1 满足需求去痛点

痛点,就是满足需求的切入点。而不同类型培训班的需求侧重点是不同的。以某国有企业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下简称中青班)为例。中青班的首要需求是组织需求。中青一、二、三班分别是针对50岁左右党组管理副职、45岁左右中层正职、40岁左右中层副职三类不同层级的后备干部进行的体系化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满足这些人员将来担负更加重要的组织职责需要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等等。这个班的培训总体要求是“坚持面向竞争、面向实战、面向未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能源领域的重要论述和对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培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重要载体,突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着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着力增强八项本领,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提升领导人员的战略谋划、引领创新等综合领导能力,为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顶得住作用、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坚强的保证”。如何将这一组织需求进行有效落地,就对项目组提出了“分解需求,精准对接”的高要求。

例如,在总体要求中提到,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地?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就要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培养需要,将这一思想分成理论讲授和实践解读两个子模块,优化课程和案例,进一步突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岗位特色。紧接着,进一步聚焦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企业的实践,重点突出如何在石油石化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企业层面的落实,从宏观到微观,由知到行,全方位多维度进行设计,相关课程累计下来,总学时占比接近70%,充分体现了“重中之重”这一主旨和要求。

又如,总体要求中还提到,以培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专业化对国企的领导干部意味着什么?就是专业特色化。如何在培训中凸显企业的专业特色,将企业所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入培训之中?

具体的做法是在方案设计上注重“三合”。第一,思路与企业实际相融合。通过“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能源领域的重要论述和对石油石化行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在企业的实践解读”模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企业实际相融合。第二,理论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理念、能源安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课程,将培训内容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第三,方法与具体工作相配合。通过企业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模块的课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党建课程,将战略思维、能力方法与班子建设配合起来。通过这三合,使培训彰显企业特色。

除了满足组织需求,满足岗位需求也是一些培训项目的重要痛点。以新任领导人员班为例。在新任领导人员班,学员都是任职一年之内的党组管理副职干部,“如何做好一名副职”这个岗位需求特别突出。对此,项目组在分管领导和部门主任的带领下专门进行了一次商讨,确定以“副职的角色认知和正确履职”为主题设置一次焦点访谈,邀请业内三位经验丰富、能力优异的领导和学员做一次交流,帮助学员深入了解岗位职责,快速进入副职角色。具体做法是,先通过金山表单做了一次匿名问题征集,了解学员的需求。在访谈时,项目组成员担任主持人,先就学员都关心的问题向三位嘉宾做了访谈,之后是学员自由提问。因为学员确实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并且三位嘉宾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出诚恳而贴切的回答,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当天的访谈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学员感到有实打实的收获。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授课,该项目组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理论知识的落地和提升整个项目的精准度的确大有益处。

相较于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类培训,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培训项目,如师资班,已经举办多年,尽管以前的培训涵盖了项目设计的全流程以及课程开发等内容,但在新形势下,依然会有新的个人需求显现出来。

在2020年青干班中,有一批系统内教师承担了部分授课任务,但他们在更好地进行课程展示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指导来提升授课内容的精准度以及课堂的表现力。如何帮助他们打磨完善现有课程是目前师资班的痛点。项目组尝试以“提升授课能力”为需求的切入点,采取讲、练、评结合的方式,切实实现每一位学员经过培训,都能带走一门满意课程的目标。

2 按需施训破难点

找准痛点之后,在实际去痛点的操作中,还面临很多难点。

这里的难点,主要是指按需施训的创新点。多年来,我们总结运用了很多培训的方式方法,而我们面临的难点是如何使旧方法取得新成效。

例如,像中青班、青干班这样的培训班,加强党性教育是落实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使命的重要内容。但如何使党性教育融入培训之中?在中青班,我们对标中组部对于干部党性的相关要求,在逻辑设计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方案。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双轨并行,并力求相互影响。

我们尝试的做法如下。第一,以教育活动匹配理论课程。比如,我们设置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这门课程,相应地,安排了“珍惜自由、远离贪腐”的警示教育案例教学;我们设置了“万华改革创新之路”这门课程,就匹配了赴万华化学集团的企业现场考察。通过看听行,催化对理论的认知。第二,使党性教育紧连实际工作,强化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政治理念。比如,聘任企业高管担任中青班的政治辅导员,通过“个人思想指导”“一对一施教”“一人一事”等方式为学员答疑解惑。另外,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按照专业相关、地域相近特点,将中青一、二、三班学员结成46对“手拉手对子”、开展谈话200余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这些创新方式切实将党性教育深度融入培训的全过程。

第二个难点是:理论学习如何内化于心?比如前面提到的理论课程占比高,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如何使这么高比例的理论课程真正内化于心?在中青班,我们探索了一些新形式。例如,在中青一、二、三班都开展了以“学习思想体会”为主题的理论沙龙,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相关教授听取学员的体会,然后进行点评和思想深度的引导。对于这种形式,学员反映效果不错。但如果学员人数太多,形式也容易陷于僵化,我们也进行了总结思考,在下一次的培训中打算尝试由教师先抛出问题,学员根据学习思考自由发言;根据学员的回答,教师再进一步深入追问,学员再回答,直到穷尽对问题的疑问。类似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话追问真理的方式。解除了疑惑,就实现了内化于心。

第三个难点是:企业考察如何触发学员行为?其实现在很多培训班都会安排企业考察的环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中青一班,就去了镇海炼化、浙江石油等系统内企业以及华为、阿里巴巴、万华、大榭石化等系统外企业。但如何才能使企业考察真正有效触发学员行为?

对于考察企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合适的企业更容易触动学员发生行为改变。经过实践检验,我们总结出两类比较适合做企业考察的示范点。第一类是国内甚至是国际知名的,有着很好的企业文化、管理特色和经营之道的企业,如华为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能够引发学员很大的触动,但学员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很多做法并不能照搬到自己的企业当中。不能照搬是不是就直接放弃?不是,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学员综合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认识到这些企业的很多理念以及制度背后的逻辑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经过雕琢是可以攻玉的。由此他们形成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建议。

比如在华为,学员学习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回来以后,就结合在华为所学内容,对自己的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理念如何落地进行了专题研讨,并拿出了成果。而这一成果对企业文化纲要的更新优化起到了切实的借鉴作用。

第二类是与企业密切相关,有深度合作且相互已经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的企业,如万华、大榭石化、威高、道恩。对这些企业的考察,可以确保学员能够了解行业最前沿的发展,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发现最紧迫的问题,从而有效触发或推动学员的行为。按照对外看标杆、对内找差距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做企业考察的对象,从而触发学员主动思考用于企业实践的途径和措施。

3 保障需求通堵点

除了满足需求的痛点和实现需求过程中的难点之外,还有需要畅通的堵点,也就是保障需求的理顺点。

中青班是高层师资特别丰富的一个培训项目,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两院”院士、国家部委领导、系统内高管等众多重要师资。但在师资邀请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师资邀请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特定群体的特定情况。党组领导以及系统内高管,平时工作繁重,但非常支持培训工作,也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和学员面对面进行交流,将一些好的经验方法和重要的业内信息传递给学员。不过,他们毕竟不是专职教师,对于讲什么、怎么讲, 是需要时间去思考和准备的。所以,对于这些师资, 一定要提前 3~4 周与其沟通授课的主题,之后再根据其工作安排择机确定具体的授课时间。项目团队也迅速将这个经验应用到中青班之后的新任领导人员班中。在开班准备阶段,我们就率先与这些领导进行对接和沟通。因此,在新任领导人员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了系统内高管类师资邀请的顺畅。

其次,要考虑到师资邀请的客观环境。中青班培训初期,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很多教师对是否接受授课邀请表现出了顾虑。但很多课程的教师都做过多年专题研究,可以说是某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翘楚,所以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师资。在做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努力之后,项目组了解到很多教师要么是本身顾虑疫情的影响,要么是受到单位对外出的限制。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会议视频、课程录播以及师生分开教室等方式开展培训,从而顺利化解了授课教师不能面授的危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痛点、难点和堵点,都是精准培训的切入点,而能够被称作是痛点、难点、堵点的,就肯定不是什么轻巧事、易出彩的事, 而往往是一些麻烦事、急难险重事甚至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解决问题, 尽其所能满足需求去痛点、按需施训破难点、保障需求通堵点,这才是精准培训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漫漫培训路,往往是解决了旧问题,又出现意想不到的新状况。回顾以往的培训,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对于培训真正达到精准,实现价值的最大创造,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培训无涯,止于至善。精准是目标,也是动力。至善未来,努力不止。

猜你喜欢
痛点师资精准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精准的打铁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精准扶贫二首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