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观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2021-01-31 23:53练庆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挑战环境教育

练庆伟, 王 然

(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吉登斯、贝克等人从不同维度描绘了现代社会风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面对的社会风险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从漫长的农业文明走出来的、高度参与到全球流动的超大规模且快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因素压缩于同一时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叠加性风险。“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1]我们党历来重视风险问题,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新论断和新举措,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2],“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加强风险观教育作为重要课题。

一、风险观教育的现实价值

1.风险观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新时代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4]当前,我国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国际和国内风险挑战并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风险挑战并存。国内外风险挑战不仅叠加并在,而且还可能衍生出次生风险,比如某些国家公然使用“武汉病毒”等词汇污蔑中国,操纵和误导国际社会舆论,引发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风险是处于“可能永不但也可能”的未完成状态,风险也是处于“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辩证状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5]因此,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国内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绝不能犯战略性和颠覆性错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2.风险观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的育人要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具体指出“育新人”[7]的任务。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体现,是“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在新时代的继承发展,是培育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8]“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9]因此,时代新人需要有战胜险滩暗礁的担当和勇气,筑牢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根基,重中之重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风险诱惑中坚定政治立场,不为西方恶意灌输的资本主义不良思想所侵袭。同时,时代新人还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对公共危机事件舆论场的辨别力和良好心理调适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3.风险观教育是风险治理的内在需要

风险如同一堆易燃物一样会因自然、人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等原因燃爆,从而发生重大风险事故。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本质上是风险诱发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并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产生严重威胁,因而需要在非常态下积极应对的事件。风险治理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除涉及具体专业知识技能外,还依赖于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度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确保重大风险治理有序有效,但是制度归根到底需要由人去执行。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如果管理者对危机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或者做出决策后又不知所措,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好风险挑战,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风险治理离不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全体成员如果能正确看待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有利于动员团结全体人民,凝聚起共渡难关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指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10]不管是防范风险先手的能力,还是化解风险的高招都不是一日之功。因此需要普及风险观教育,提升每个人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战略主动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风险观教育的主要议题

社会风险涉及到各个领域,例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经济社会发展等,每个领域的风险治理都涉及具体的专业知识,但任何风险都涉及到人的生产生活及其管理体制机制。如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它带来一系列人与自然、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等非医学本身的反思。这些问题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及其发展变化,涉及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涉及以怎样的人生观去面对社会发生的变化等问题。从这个意义看,风险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风险观教育主要是努力让人们确立起正确看待种种风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看到党和国家在应对重大风险中的制度优势,培养主体面对危机的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等良好素质。

1.风险及意识形态风险的教育

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风险本身的教育。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风险观正确认识风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从物质的客观性理解风险的客观存在,从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角度辩证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从人类实践与自然界的关系、个体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去理解风险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等。二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风险。风险观教育不仅传递风险的知识,还有传播防范抵御风险的思维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风险治理的规律。风险教育要学习增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又把握局部的战略思维;要学习增强把握战略谋划、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辩证思维;要学习增强预判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底线思维;要学习增强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维方法、创新实践路径的创新思维;要增强学习尊重法律、参与和守护良法善治的法治思维。三是正确把握风险挑战与意识形态风险的关系。意识形态风险本身是我国面对的重要风险,同时其他类别的风险也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从国际看,不仅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风险,西方敌对势力还实施分化和抹黑战略将相关问题意识形态化,离间我们的党心和民心;从国内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和问题,由此容易引发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甚至形成不良社会思潮,从而危及意识形态安全;从互联网看,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不仅传播主体空前多元、传播信息空前增加,各种风险挑战升级演化成意识形态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意识形态斗争教育是风险观教育的重要议题。

2.风险治理的制度自信教育

这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具有显著优势的教育。一是党和国家风险治理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党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1]历史记忆将党在风险治理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依据时间序列展开,让人们从历史大势中提升风险治理的制度自信。因此,历史的教科书不仅是“必修课”,而且必须“修好”。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2]。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们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保证;紧密联系群众是面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显著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团结全党全国全社会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中国制度成就中国之治的故事有事实、有形象、有感情、有道理,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最重要支撑和最宝贵资源。三是制度优势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实践中要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借机颠倒黑白,要教育全体人民全面地、联系地和发展地看待制度优势。

3.面对风险的人生观教育

这是生存于现代风险社会中主体的价值观念教育。现代风险有传统的“自然风险”,更多是人类自身的“人造风险”,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性的附属品使人们面对和处理风险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树立风险应对中人人有责任、人人皆可为的健康人生观。一是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及调适。在《黑天鹅》一书中,人们处在安宁和平的环境下很不情愿去想象那些苦难危险的日子,人们会刻意逃避黑天鹅的存在。这种对风险的逃避行为并不能阻止风险的爆发,只会越来越淡化对风险的认识,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要有面对突发危机时的冷静和正确看待危机、解决危机的心理状态,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手足无措,被混杂的声音引入歧途。二是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风险治理中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社会风险如同笼罩的雾霾,不会因为贫富、性别、年龄等就差别对待,同时社会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全体人民携手共同面对风险挑战。责任意识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前提。三是提升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判断是个体基于其已接受的道德规范标准,对自己或其他人的行为进行评判的过程。风险社会中存在各种冲突使每一个个体都面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波助澜,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这些都亟需个体不断提升道德判断力去判断、选择和反思。

三、风险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强风险观教育

任何课程都要以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内在要求,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决定的。一方面,风险观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风险观教育不是新开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观教育等一样,作为渗透性的因素融入到现行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当中,这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主动性、勇于迎接挑战的现实需要。[13]另一方面,风险观教育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现代社会的“人造风险”主要源于科技,往往出现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生活等具体某个领域。法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技能是风险治理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专业课程也是进行风险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因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因此,专业课程落实风险观教育理念,不是弱化专业课程教育的标准,是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强化专业课程实践中立德树人的使命。

2.将风险观教育全面贯穿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风险观教育不仅要融入课堂教学,而且要实现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发挥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在风险观教育的作用。面对未知的风险,我们要坚持风险教育的常态化、应急性和跟进性的有机统一。首先,在常态时期加强常态化的教育。通过科研、文化交流、心理健康、企业管理、社区服务、国家安全等将风险观教育渗透于各个日常生活领域中,既起到警示,抑制风险于萌芽中的作用,又防范于未然,一旦发生风险有充分思想准备。其次,在危机阶段加强应急性的教育。风险本身的灾害性给全体社会成员造成极大影响,风险应对中的工作失误、失职等问题也会被放大,同时危机应对中还面临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平时积累妥善快速应对风险,同时要通过不同教育形式稳定社会情绪,弘扬优秀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强化对舆论场的价值引领,构筑起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最后,战胜风险挑战后加强跟进式的教育。战胜风险挑战后,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对风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同时要隆重表彰应对风险挑战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集体,充分利用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珍贵资源,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努力的磅礴力量。

3.不断优化环境提升风险观教育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环境论认为人与环境是统一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4]在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当环境与教育“同性同向”时起强化作用,当环境与教育“异性异向”时起消解作用。[15]风险是动态变化的,风险治理也是动态发展的,因此风险观教育的环境也具有动态性。相对于常态环境,危机应对阶段是一个非常态环境,随着成功战胜风险挑战,非常态环境逐步转化为常态环境。风险观教育要重视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教育环境的优化,尤其要重视优化媒介环境。一方面,新兴媒体方兴未艾,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媒介形式对长时间沉浸于网络的人们具有反复强化、综合强化和累积强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的普及使得个体与社会媒体等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和机会,互联网成为舆论工作主阵地、舆论交锋最前沿。面对影响力强大、鱼龙混杂的媒介环境,要高度重视媒介环境的优化。对敌对的颠倒黑白的舆论,要进行秋风扫落叶式的批判;对各种误解要摆事实讲道理,澄清误会;对困惑要指点迷津,使人们看清主流和大势。同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化克服验证消息真实性的繁杂程序和冗长时间的弊端,做到既防止真实消息延迟造成更大损失,又避免假新闻先入为主动摇人心。总之,在风险观教育的全过程要努力做到不仅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营造好的媒介环境。

猜你喜欢
挑战环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