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组织USP22、Glut1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2021-02-01 03:04朱太彩张水荣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癌细胞宫颈染色

朱太彩 张水荣 王 丹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在合并有HPV16或者其他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人群中,远期宫颈高级别病变或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2]。近年来,肿瘤调控蛋白的改变在宫颈癌的发病机理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肿瘤调控蛋白的改变,能够在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调控、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方面发挥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22(USP22)的表达,能够通过影响到癌细胞肿瘤蛋白的泛素化修饰过程,恶化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最终加剧癌细胞的持续异常分裂过程[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能够通过提高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激活程度,促进癌细胞信号物质的转运,提高肿瘤细胞的核DNA分裂速度[4]。本次研究收集我院病理中心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标本,探讨了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标本。入选标准:①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制定的标准;②所有标本均为手术后获取;③手术前患者未接受放化疗、免疫学治疗;④本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相关医学伦理规定,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严格保密。排除标准:①转移性宫颈、卵巢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②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③既往具有放化疗病史;④基础资料不完整,难以进行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年龄38~68岁,平均(55.2±9.8)岁;FIGO分期:Ⅰ期22例、Ⅱ期39例、Ⅲ期25例、Ⅳ期4例;肿瘤组织学分级:G1级22例、G2级36例、G3级32例;淋巴结转移39例;病理学类型:鳞癌75例、腺癌15例;病灶最大径≥4 cm 40例、<4 cm 50例。CIN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53.9±10.4)岁,CINⅠ级20例、CINⅡ级47例、CINⅢ级23例。2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免疫组化染色判定

Glut1蛋白阳性染色表达于细胞核中、USP22蛋白的阳性着色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①根据染色的程度分为0~3分:0分为未染色;1分为仅仅淡黄色染色;2分为棕黄色染色;3分为染色呈褐色、黑色;②根据染色的细胞占比结果:1分为占比≤10%;2分为占比范围>10%~50%;3分为占比范围>50%~75%;4分为占比>75%;其中染色程度×阳性细胞分值得到的积分<3则为阴性、≥3则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宫颈癌组织和CIN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比较

宫颈癌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2%、65.56%,CIN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4%、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宫颈癌组织和CIN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比较(例,%)

2.2 宫颈癌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宫颈癌组织中的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USP2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NM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宫颈癌组织中的USP22、Glut1蛋白表达相关性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的Glut1蛋白表达与USP22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γ=0.495,P<0.05),见表3。

3 讨论

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病居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前三位,近年来虽然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能够在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检出方面发挥显著作用[5-6],但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仍然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7]。有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的远期无瘤生存时间或者无进展生存期均无明显的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内病死率较高。通过对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评估,可以为临床上宫颈癌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肿瘤蛋白的检测,具有较为便捷的特征,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或者预后参考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抗原能够在宫颈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依靠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抗原来评估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一致性率较低,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进展或者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程度较低[8]。

USP22是泛素化修饰蛋白,其能够在癌细胞内肿瘤调控蛋白的激活及蛋白结构的修饰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宫颈上皮细胞的转录和异常增殖过程。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表明,USP22能够影响到癌细胞内P16/AKT或者E6/E7蛋白的激活,最终影响到高危型HPV病毒颗粒的整合进程[9]。Glut1蛋白能够在癌细胞ATP能量利用代谢方面发挥作用,干预到肿瘤细胞膜内侧癌基因的激活程度。Glut1蛋白对于葡萄糖转运体上ATP结合酶的影响,能够提高癌细胞内纺锤体异常分裂的风险,加速癌细胞非对称分裂。虽然有部分研究者探讨了Glut1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但多数研究者局限于Glut1蛋白的流行病学分析[10],缺乏对相关指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探讨。

表2 宫颈癌组织中的Glut1、USP22蛋白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例,%)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例

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式在于通过免疫组化探讨了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在宫颈癌病灶组织中,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表明USP22、Glut1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态势。USP22、Glut1的高表达,能够在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肿瘤细胞的浸润力与粘附力。还有部分研究者也尝试去探讨Glut1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宫颈癌患者中,Glut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水平可平均上升30%~45%,另外Glut1蛋白的表达还具有显著的病情依赖性,在宫颈癌恶病质较为明显或者短期内病死风险较高的患者中,Glut1蛋白的表达可持续上升[11]。本次研究还重点探讨了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USP22蛋白在宫颈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发生了显著盆腔内淋巴结转移或者组织学分级不佳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较高,提示了USP2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情关系。USP22不仅能够通过泛素化影响到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粘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肿瘤细胞浸润和突破宫颈基膜组织的能力,促进癌细胞浸润宫旁组织,最终促进临床分期的进展;USP22对于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能够提高癌细胞粘附盆腔淋巴结的风险,进而提高淋巴结转移的可能[12-13];在不同的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Glut1蛋白的表达同样具有显著的差异,提示Glut1蛋白的表达也能够影响到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进展。Glut1蛋白对于宫颈癌的病情影响,主要在于其能够影响到葡萄糖载体运输、能量代谢利用及癌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14-15]。相关关系分析可见,在宫颈癌组织中,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USP22、Glut1在影响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调刺激作用。

在宫颈癌组织中,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USP22、Glut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或者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有关。临床上必要时可以通过检测USP22、Glut1蛋白,协助整体评估宫颈癌的病情。

猜你喜欢
癌细胞宫颈染色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癌细胞最怕LOVE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癌细胞最怕Love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