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2021-02-01 03:04曾伟立尹福根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胃癌

曾伟立 尹福根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4%[1],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资料显示,胃癌的治疗效果与确诊时间、严重程度、后期的诊治等存在密切关系[2]。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以往多采用开腹术,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术已在临床全面推广。为进一步明确腹腔镜微创术在胃癌治疗中的疗效,本研究特与开腹术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胃癌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病例,且经影像学及病理学确诊,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具有感染高风险者、既往开腹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72岁,平均(55.2±3.5)岁;肿瘤直径3.5~6.8 cm,平均(4.1±0.6)cm。TNM分期:Ⅱ期10例、Ⅲ期16例、Ⅳ期4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3.4)岁;肿瘤直径3.3~6.7 cm,平均(4.0±0.7)cm;TNM分期:Ⅱ期11例、Ⅲ期16例、Ⅳ期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麻,采用5孔操作法。脐孔处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各组织相关位置及肿瘤位置、大小。再在左右两侧分别置入其他4个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行根治性全胃及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21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步骤含淋巴结清扫、分离大网膜、吻合远端或重建消化道。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指南(2007版)》[3]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技巧》[4]。

1.2.2 对照组 患者取位、麻醉同观察组。麻醉起效后于腹部剑突处做切口,逐步切开进入腹腔,其他分离、游离、吻合等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肿瘤标志物。于手术前及手术后4周收集患者空腹清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3)炎性因子。于术前、术后24 h收集患者空腹清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2组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淋巴结清扫数目。(5)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术后出血等。

1.4 统计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2组术后4周CEA、CA199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水平相当(P>0.05),如表2。

2.3 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组IL-6、IL-8、TNF-α术后24 h均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2.4 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5.4±6.3)、(37.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15,P=0.52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P=0.000),如表4。

3 讨论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仍是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开腹术虽然能够提供清晰的术野,操作方便,但因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对患者手术耐受度是个严峻的考验,临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在腹腔镜的快速发展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断成熟,手术中无需大切口,可显著减轻创伤,且利于术后恢复,已广为患者接受。Liang等[5]通过分析6个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少于或低于开腹手术。另有研究对164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5年生存率(97.6%VS 96.3%)无差异,但并发症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42.7%VS29.3%)[6]。

表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及术后4周CEA、CA199比较

表3 2组术前及术后24 h IL-6、IL-8、TNF-α比较

表4 2组并发症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手术解剖层较多,淋巴结清扫面较广,而且淋巴结转移途径与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术者的操作技术也是决定手术时间不可忽视的原因。丰富经验的医师可在较短时间完成整个手术,但,初学者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及积累过程,随着其技术的熟练,手术时间也可随之缩短[7]。本研究中,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腹腔镜可放大血管及相关组织,便于操作,减少误伤,且超声刀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分离时可沿解剖缝隙展开[8]。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得益于腹腔镜损伤小,利用术后康复。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检验和监测手术效果及是否复发的重要指标,而CEA、CA199对胃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常作为检测对象[9]。CEA是一种体内的糖蛋白,其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10]。有报道指出,在胃癌中、晚期CEA明显升高[11]。CA199是一种低聚糖,研究指出,在多种肿瘤中,CA199均表现为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CEA、CA199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能达到开腹术同等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效果。

IL-6、IL-8是免疫应激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其浓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血行转移、不良预后等有重要关系[12]。TNF-α可由创伤、麻醉、炎性反应等促使合成并释放,而它又能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起作用,促进IL-6、IL-8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增加损伤程度。同时,TNF-α还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并在肿瘤分期恶化过程中不断升高[13]。本研究结果中,2组IL-6、IL-8、TNF-α术后24 h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4]。我们认为这与腹腔镜手术刺激小、手术出血量少、切口短、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小等有关。

本研究中对照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患者可更早的下床活动,更有利于切口愈合,特别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耐受度更高[15]。值得注意的是种植转移是腹腔镜手术值得重视的问题,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可从以下几点预防[16]:①减少器械与肿瘤的碰触;②尽量在腹腔内进行胃切除,避免胃组织过度牵扯;③切除的标本要用标本袋保存好;④解除气腹时要缓慢将气体排出,待完全排净后再拔套管。本研究中,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及预防对策,未发生种植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能够达到与开腹术同等的效果,但可减少对机体的损伤,促进术后康复,且不增加并发症,是治疗胃癌值得选择的微创术。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远期疗效的随访研究,日后可做大样本、远期疗效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