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1-02-01 21:5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向英语教学中职

刘 倩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 安徽·宿州234000)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迫使各行各业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历层次较低的中职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应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既要全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是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往往变成了英语理论知识的灌输,淡化了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岗位。因此,中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紧密联系专业及其发展,据此调整课程内容,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以此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学不受重视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理念是为社会培养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的教学重心主要倾斜于专业课。那么公共课比如说英语课,对于目前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副科。这充分体现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课时和学制学分方面进行压缩和限制,致使英语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也因为如此,学校平时不注重对英语教育资源的投入,对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基本课堂管理和实际教学能力要求不高,没有深刻认识到英语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重要性。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差。

(二)英语教学脱离专业

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不注重挖掘英语课程中蕴含的职业元素,英语教学没有为专业课程服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教材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语文出版社的《英语》基础模块,尽管这两套教材中许多单元的话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这些话题在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中缺乏实际的应用环境。显然,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将会使学生在今后实习或工作岗位中的实践能力不足。另外,英语教师在平时构思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学的专业性和未来发展的职业性,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从而导致了英语教学内容和专业前沿信息的关联性不强,学生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同时,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探究能力没有被激活必然致使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导向性不明确,学生无法在职场竞争中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凸显自己的优势,这将严重制约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

(三)英语教学忽略实践

在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他们过多地重视英语理论知识地讲解,忽略了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英语教学实践。久而久之,造成了英语教学只局限于课堂,而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在实际的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无法实现把课堂全部搬到实践活动当中去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紧密结合单元话题的实际应用情境,以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单纯学习语言的层面上,而是加速实现语言的学以致用。准确来说,中职英语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紧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切实立足人才岗位的需求,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未来职场特色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其职业化性质决定了其更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一毕业就面临着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符或相近的就业岗位的局面,他们渴望尽可能又快又好地适应社会。从这一角度来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正是当前中职学校应该为之研究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提升教学内容和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结合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要求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学科,其本质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在中职英语日常学习过程中即为具备听、说、读、写技能。毋庸置疑,中职学生在未来求职的道路上,拥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和实际应用能力必然会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竞争的一大优势。基于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符合中职英语发展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着力于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和创造实际语言应用的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实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流动、岗位的需求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英语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教学内容更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专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因此,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前提下,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需要把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最大化地结合。由此,英语教学才会更具专业性和职业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应在立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被充分重视起来。

具体来说,首先,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学生资源是英语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层面、心理特征和感兴趣的话题等。中职学生在校的年龄段为15-18岁,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把平时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会涉及到的词汇作为英语日常教学的素材。

其次,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可以从辅助各专业课程设置的英语内容着手,例如计算机的一些英文操作指令和机器调试的英语说明书等。教师可以通过汇集这些素材来丰富英语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专业实用价值。

再次,企业资源也是英语教学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实地或网络查阅、搜集一些企业背景、文化介绍等,把企业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嵌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尤其是企业的工作场景可以作为英语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境。

最后,网络资源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如果被合理地开发、利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将极大地改变当前中职英语教学资源单一的现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访问学习的英语网站,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收集有价值的英语学习资源,并定期在班级开展交流。借助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外国文化,并通过原声电影、经典歌曲、热点新闻等锻炼自己的口语和听力能力,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

(二)以就业为导向,弱化理论,重视教学实践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不扎实,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待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在尊重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思路,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阶段梳理、整体归纳等能力。英语课堂不再是照本宣科地完成理论知识的输出,而是借助小组合作、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唯有在真实或创设的环境下被自然地运用才能得以最大化掌握。因此,教师为学生创造能够充分交流和互动的实践语言环境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的前提。以英语(工科类)(职业模块)(第2版)“Unit 4 Safety at Work”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针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以要求学生角色扮演、生动还原实训车间实景,使学生迅速代入情境,在课堂上产生共情,引出安全话题。如此一来,原本生疏难记的关于实训安全的英文表达通过真实场景的演练变得简明易于掌握。学生不仅轻松把握了安全规定的关键词,还增强了安全意识,实现了英语学习和未来就业的紧密连接。

(三)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植入职业素养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特色来挖掘相关职业资源,把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英语实用知识和职业文化素养充分考虑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去。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接学生参观或实习的企业,巧妙地把课堂教学活动置入实地工作场景,紧密结合工作环境,让学生接受一定的企业文化熏陶,以此快速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以英语基础模块1(第2版)“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针对酒店管理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把教室模拟布置成酒店酒会的场景,高度地参与感会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在这种教学安排下,学生不仅可以在创设的应用环境中轻松掌握从接待服务到分工协作,再到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英文会话和礼仪知识,还可以在职业场景的创设和参与中实现个人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结合不同专业,对接学习企业文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无形地植入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应用环境,提供更多的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践锻炼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受到未来求职企业的青睐。

(四)以就业为导向,综合检测,优化教学评价

单纯地通过试卷来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是教师惯用的评价方法。显然,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是存在弊端的,它只能反映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英语的实际掌握应该是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那么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也理所应当是多样式、多层次的。英语作为一种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教师在检测教学效果时除了书面考试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准确来说,教师需要采取的是课堂表现和课后任务、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际运用、反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易量化的方面来综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评价表,即学生课堂评价表和学生课后自评表。通过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才能清楚下一步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完善自己的课后作业,如何让自己具备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焦虑,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 语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未来职业元素的注入,英语教学才能更具专业针对性和职业发展性。中职教师在今后的日常英语教学中,要坚持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选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可以轻松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和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导向英语教学中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偏向”不是好导向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