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动机与博物馆宣教策略的应对性分析

2021-02-02 06:33刘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
关键词:动机博物馆分析

刘飞

摘 要:动机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体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动机也呈现多层次和个性化的特点,博物馆将信息和知识传递给观众,从而影响着参观者的内在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博物馆教育和宣传功能的效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参观者的动机与宣教活动策划为研究切入点,对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的宣教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资借鉴,推动故居各项宣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动机;博物馆;宣教;策略;分析

社会公众作为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构成较为复杂,可以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民族等分为不同的参观群体,不同的参观群体具有的动机和目的是有差异的。博物馆要发挥教育和引导功能,提升服务效果和水平,注重研究社会群体的参观动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全面推进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1 参观动机的属性和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意义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通过感官对博物馆内的图片、文字、影像和场景进行认知和感受,每个参观者由于个体的差异及动机的不同,在参观的过程中,运用知觉、触觉、嗅觉、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博物馆传达和输送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参观者的动机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参观者的年龄,可以分为少年儿童、青年、中老年等群体。根据职业和行业划分,可以分为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党员干部群体、游客群体、社会组织群体等。同时,还可以以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学习需求等因素作为划分标准,分成不同的参观群体。根据参观者动机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学习知识、休闲观光、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等。

从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博物馆主要是为传播文化知识和信息,促进参观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社会教育和引导功能;参观者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也是对博物馆信息供给的选择、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进而获取自身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提升自身的知识面和眼界,产生心理共鸣,这是一种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在此期间,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是双向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博物馆与参观群体或参观者之间是一对统一体,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双向沟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满足双方的目的和动机,使沟通达成一致和共识。由于参观者的不同特点和目的,呈现出多层次的个性化特点和需求。因此,博物馆要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宣教措施和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最佳宣教效果。

2 新时期博物馆宣教活动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以往博物馆的传统服务理念是以物为中心,是一种相对封闭和单向的服务过程,主要通过文物藏品的展示和陈列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缺少与参观者的互动和双向沟通,因此,传统的博物馆宣教模式宣传效果不佳,难以引起参观者的心灵共鸣。

在现代条件下,博物馆的主流理念是以人为本,对参观者动机的研究,也是对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具体实践。观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学习,更多的需求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级博物馆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知识和信息供给、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旅融合发展等多重服务功能,因此,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博物馆宣传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博物馆作为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也是城市或地区对外宣传的窗口。博物馆具有丰富的藏品和信息资源,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多样的展陈方式将藏品的内涵和故事传递给社会公众,参观者可以直观地学习和认识藏品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满足学习的需要,这也是大多数参观者的动机所在。通过激发参观者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对博物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的载体。

二是博物馆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面对的社会公众是广泛和多样化的,每位参观者来到博物馆,都具有自身的动机和目的,比如学习的动机、休闲的动机、交流的动机等,通过参观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达到参观的目的,提升对博物馆的兴趣和印象。因此,博物馆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注意研究和把握不同人群的动机和目的,结合馆藏资源,充分满足参观者的需求,实现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和共鸣,这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博物馆宣教工作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前,我国国民教育的范围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还包括在博物馆内的课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很多博物馆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成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设施,对于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意义。

3 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在宣教工作方面的成果

王羲之故居享誉海内外,是一代书圣王羲之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属于古典园林式建筑群,始建于晋代,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集书法欣赏、旅游休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精品。王羲之故居內文物景点丰富,包括晒书台、洗砚池、王右军祠、集柳碑、四宝台、琅琊书院、左公祠、五贤祠、普照寺、鹅池等文物古迹。近年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调研和分析社会公众的参观动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宣教工作载体,丰富宣传手段,宣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书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重要目标。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也是世界书法爱好者学习考察的重要目的地。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立足实际,结合并发挥优势资源,自2003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多届书圣节活动,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共享文化盛宴,共同研讨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相互学习借鉴书法技艺,促进羲之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对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扩大临沂在国内外城市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深入推进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单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认真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文明风貌,邀请文明礼仪培训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围绕日常宣教工作的接待、仪表、着装、语言、表情等细节,结合工作中的各类实际案例,进行了生动和详细的讲解,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掌握了文明服务知识和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展现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文明窗口形象。同时,还深入开展了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组织宣教人员在城市公共道路、广场、车站等地方发放文明宣传单,宣传市民文明出行守则,引导广大游客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出行和文明旅游,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深入开展“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热爱生活、文明旅游的文明理念,推出一系列惠民旅游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的知名度和文明形象。

三是丰富青少年群体的书法艺术研学游活动。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书法教育相对较为抽象,通过组织青少年的研学游活动,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在参观和学习中领悟书法艺术魅力。近年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书法研学游活动,邀请知名书法专家授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书写习惯,进一步丰富了假期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加直观和生动地体验中华书法艺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

四是推进书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王羲之故居作为临沂市标志性的文化旅游景点,近年来,大力培育羲之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水平,坚持高点定位、长远谋划、细化责任、统筹安排,加大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创新景区服务设施的艺术特色,丰富宣教工作的现代化手段,推出智慧语音导游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推动故居旅游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游客营造了贴心舒适的环境,实现了旅游与书法文化融合发展的局面。

五是充分发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不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好,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依托羲之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书法课堂、公益宣讲、家风家训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诚信、爱国的志愿服务理念,目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4 新时期推进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博物馆宣教工作要紧紧围绕参观者的动机和需求,敢于打破常规,创新载体和手段,使宣教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和贴近生活,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享受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一是提升宣教服务工作的標准化和规范化。博物馆宣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想做好宣教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宣教工作规范化程序,掌握宣教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让宣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宣教策略,加强对宣教人员的业务培训,宣教人员应始终保持积极、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还要灵活运用数字化宣教设备,及时应对和处理宣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参观者的认可和好感。

二是重视利用数字信息和网络媒体的宣教手段。在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影响着社会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也为博物馆宣教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博物馆传统的宣教手段主要是侧重于馆藏文物的静态展示,或通过纸质宣传品进行社会宣教,效率相对较低,宣传面和覆盖面较小,因此,博物馆宣教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化信息平台,对服务模块进行创新和完善,通过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构建网上模拟藏品和展厅,将馆藏文物资源转化为信息数据资源,实现藏品的全方位展示,使广大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地参观博物馆,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动机和爱好,在网络中进行自由学习、观赏和交流,提升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重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双向沟通机制。当前,参观者的动机和兴趣呈现出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和分析参观者的所想、所盼、所需,强化服务理念,推进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双向沟通,尊重参观者的主体地位,完善参观者的反馈机制,向参观者积极争取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立足实际,突出馆藏特色,丰富展览和活动,加强讲解服务工作,提升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四是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对参观者的构成和动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突出参观者的体验和互动,积极创新载体,突出宣教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开展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研学游活动,拓展社会教育的服务空间。深化博物馆与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积极开发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文化创意产品,增强参观者对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印象,实现宣教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5 结语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离不开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博物馆要尊重参观者的主体地位,认真研究和分析参观者的动机和爱好,建立并完善双向沟通交流机制,不断突破常规,创新宣教载体和宣教方法,扩大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新时期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227-228.

[2]刘世斌.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7):36-38.

[3]郝军霞.论博物馆宣传推广的有效途径[J].企业导报,2012(15):255-256.

[4]吴金鹏.关于基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晋江市博物馆群建设为例[J].中国博物馆,2008(1):28-31.

猜你喜欢
动机博物馆分析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博物馆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露天博物馆
凶手的动机
博物馆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