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历史小论文题

2021-02-04 07:58史小军
求学·理科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史实论据自然段

史小军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曾经有道题被评为优秀试题,即2010 年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全国I 卷) 第40 题,尤其是第(3)问“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问题设计尤为出彩。这是一道论证观点题,也就是小论文题,此后此类题型成为高考常态化试题,备受高考命题人青睐。

而广大高考学子却对这类小论文题爱之寥寥,恨之切切。这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高考试卷上的参考答案经常是一个“略”字,或者是写得高深莫测,不接地气,让学生难以掌握。这道题得分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做题方法不科学,训练不到位。

那怎樣才能从容地应付小论文题,在高考考场上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呢?

2010—2020 年,小论文题主要经历了三种题型变化:论证他人观点题、提取信息说明题和论证自拟观点题。前两种题型,尤其是提取信息说明题,由于不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基本弃而不用。最近五年来最喜欢考的就是论证自拟观点题,我今天就重点讲述这类小论文题的答题思路和策略。

一、了解小论文题特点

1. 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

小论文题的命题越来越开放。首先,不再要求考生对某一特定观点进行论证,而是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一些史料,让考生自主选择观点或独立提出待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寻找合适的史实论据,展开论证。其次,“一题多解”成为试题的常态,命题者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量大、开放度高的材料为“多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逐渐从指定“参考答案”、提供“示例”向只提供“答题要求”和“评分说明”过渡,而且在“答题要求”上以“观点明确”取代了以往常用的“观点正确”,这一字之变,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评价观念的重大转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2. 从考查的重点看

尽管小论文题的命题形式不断变动,但其考查的重点始终指向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是此题型考查的重点。

3. 从答题要求上看

小论文题的问题设计往往包含两步:一是自行拟定论题;二是进行阐述、论证或说明。这就要求考生独立提出观点、看法,并进行史实论证,开放程度更高。结论性的答案不仅要观点明确,而且要用准确、可信的史实加以论证,做到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达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核心要求。

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信息进行审读、加工,大胆挑战权威,修订或否定“定论”,提出有理有据、逻辑缜密、自成一说、富有个性的见解。

二、小论文题答题技巧

1. 解读题干

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判断题目类型。

2. 根据要求,拟定论题,提出看法或观点

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逐字逐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2)准确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做好提出观点、看法或拟定论题的准备。

(3)围绕材料拟定合适的看法、观点或论题,必须要有充分的史实依据做支撑,没有史实做论据支撑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

3. 具体阐述、论证或说明

不管是阐述还是说明,都要用史实来论证自己拟定的看法、观点或论题。尤其要注意的是,要重视史实,论证过程言简意赅即可,切忌滔滔不绝,过度解读。

4. 答案布局

答案布局一般分为两种,三段论或五段论。

三段论的布局:第一自然段为观点、看法等;第二自然段为具体论证、阐释或说明,最好用两到三个史实做论据支撑,论据之间最好用序号或两个空格隔开,以便阅卷老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史实论据的数量;第三自然段为总结收尾,前后呼应,使小论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五段论的布局:第一自然段为观点、看法;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运用三个史实进行具体论证;第五自然段为收尾总结。

5. 小论文字数

结合多年的阅卷和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小论文字数尽可能控制在280 字以内最好。因为在网络阅卷时代,越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合适的观点,足够数量的史实论据及合理的论证过程,越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

三、例题精讲

【2018 年全国Ⅱ卷文综·42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

第一步,解读题干

1. 根据“要求”看,属于论证观点类型。

2. 论证的观点要根据材料自行拟定。

3. 论证的内容必须是关于“现代化”的内容。

4. 史实运用范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是经济史。

5. 答案布局:(1)写出启示性观点;(2)说明,即具体论证,重史实,轻论证;(3)概括性总结。

第二步,解读材料

1. 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实际;现代化发展要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急躁;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2.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体制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

3.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现代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三步,整理启示性观点

1. 现代化建设必须符合國情。

2. 故步自封的落后思想阻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 现代化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 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5. 现代化建设具有曲折性和渐进性。

6. 现代化发展要循序渐进、符合实际,不可过于急躁。

7. 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8. 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9. 科学管理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0. 体制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

第四步,史实考虑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大跃进”、“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启示: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实际。

说明: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成为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发生的主要原因。② 1978 年底以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③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总之,四十多年来,正因为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政策,才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示例二

启示: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

说明:① 1956 年中共八大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制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②“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总之,在现代化建设中,符合国情的决策,才可以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示例三

启示: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

说明:①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轰轰烈烈搞了三十多年,最终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改变。

②改革开放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市,针对国营企业,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后来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之,体制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调整生产关系的手段,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史实论据自然段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秋天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美丽的秋天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论据选择“四要”
不该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