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面管理模式柑桔园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特点

2021-02-05 09:25邓铁军任立云刘丽辉刘吉敏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木虱红蜘蛛频度

邓铁军,任立云,刘丽辉,张 兰,刘吉敏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27; 2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27;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宁,530027)

柑桔有害生物的防控是柑桔栽培管理的重点内容。我国柑桔有害生物(本文仅指有害动物)种类较多,据1997年报道,我国柑桔有害生物就有835种,属于4纲13目109科[1]。高俊燕等[2]在云南德宏柠檬园调查发现害虫58种,属于2纲9目30科。随着柑桔黄龙病防控形势好转,广西柑桔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柑桔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柑桔种植面积2005年为12.30万hm2,2010年为20.88万hm2,2018年达55.50万hm2[3]。目前,广西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柑桔业有望成为广西首个超千亿元的种植业。随着柑桔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出现了不同的柑桔栽培模式,给有害生物的防控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柑桔全爪螨(柑桔红蜘蛛)为害越来越重,防治越来越难。哪种栽培模式更有利于防控柑桔有害生物,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人们分歧大,争议多。为此,笔者开展了柑桔园留草、半留草和除草等不同栽培模式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特点调查研究,以期为选择合理栽培模式和开展柑桔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广西金秀县桐木镇,整片果园面积约7 hm2,位于山腰下部,一侧是山,另一侧约50 m处有一片管理水平一般的老柑桔园。桐木镇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瑶山脉,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冬暖夏凉[4],属于优质沙糖桔种植区域,沙糖桔连片种植面积大。

1.2 试验时间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从2017年10月开始,果园不喷施任何杀虫剂(含杀螨剂)。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开展有害生物调查。

1.3 试验材料试验果园为沙糖桔幼龄园,2016年10月种植,行株距为3 m×2 m。

1.4 试验设置在试验果园随机设置如下3种地面管理区域,每种区域有柑桔树80~100株,各区域间距不少于9 m。留草区:地面不盖防草膜,不使用除草剂,让草自然生长,仅每隔6个月割1次草。半留草区:在树冠下顺行向铺盖防草膜,其他区域留草。除草区(常规管理):定期喷施除草剂,保持地面基本无草生长。具体为2017年10月1日喷第一次草胺膦,以后每2个月喷一次,平时人工清除地表零星草本植物(见图1)。

图1 柑桔园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植被状况

1.5 调查方法每种试验区随机选择2行,中间间隔1行;每行先随机选定1株柑桔,然后按等距取样法(间隔1株)分别确定4株和5株,共确定9株进行调查。采用定点调查和肉眼直接观察法[5],对柑桔树枝和叶片上的有害生物进行目测调查(围树走一周,逐枝调查)和记录。不能现场鉴定的物种,采集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每月调查1次。

1.6 计算方法频度(F)=某种有害生物出现的植株数/调查总植株数[6]。优势度(D)=某种有害生物的个体数/全部有害生物个体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害生物种类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供试果园中共调查发现有害生物25种,分属于3纲7目18科(见表1)。为害较严重的有柑桔潜叶蛾、蚜虫类(桔蚜和桃蚜)和红蜘蛛类(柑桔全爪螨和柑桔始叶螨),其他种类为害较轻,潜在危害最大的是柑桔木虱。

2.2 不同地面管理有害生物差异性有害生物种类差异:柑桔有害生物种类在3种栽培区稍有差异,其中,留草区和除草区均为22种,半留草区为18种。除草栽培不会减少害虫种类,甚至会增加害虫种类,如:中华稻蝗、恶性叶甲和同型巴蜗牛仅发现在除草区为害柑桔。这可能是因为如果果园地面有草,食物充足时,某些害虫可能不上果树为害。随着种植年份增加,留草区和半留草区的害虫种类变化很少,但除草区的害虫种类会稍有增加,如:除草栽培第2年7月调查时,有害生物种类是11种,比上年同期的7种多4种。这表明,留草或半留草栽培能较好地维持害虫种类的稳定,除草栽培不利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可能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增加。

表1 试验柑桔果园有害生物种类

有害生物频度和优势度差异:在3种模式下,发生频度大于0.2的有害生物有柑桔潜叶蛾、红蛛蜘类、蚜虫类、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等5个种类。另外,柑桔木虱在留草区和半留草区发生频度分别为0.262和0.336,在除草区发生频度为0.121,均明显大于卷叶蛾类等其他种类害虫。这表明,防治柑桔木虱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易导致柑桔黄龙病在不同柑桔植株之间快速传播蔓延。优势度大于0.01的有害生物有柑桔潜叶蛾、红蜘蛛类、蚜虫类、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等5种类,此外,留草区和半留草区的柑桔木虱的优势度也大于0.01,这6种类害虫的优势度明显大于其他害虫。频度大于0.1且优势度大于0.008种类有柑桔潜叶蛾、红蜘蛛类、蚜虫类、柑桔粉虱、黑刺粉虱和柑桔木虱等6种类,它们是柑桔园的主要有害生物,但它们在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的排序不同(见图2)。结合有害生物发生特点,认为柑桔木虱、柑桔潜叶蛾和红蜘蛛类等3类是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治的有害生物。

注:蚜虫类指桔蚜和桃蚜,卷叶蛾类指褐带长卷叶蛾和拟小黄卷叶蛾,红蜘蛛类指柑桔全爪螨和柑桔始叶螨,缘蝽类指稻蛛缘蝽和稻棘缘蝽,因调查时难以分清,故合并统计。图2 柑桔园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各种有害生物频度和优势度

有害生物为害程度差异:不同地面管理下,柑桔有害生物为害程度不同,除草区有害生物总数量达12 412头(只、个),留草区和半留草区分别为8 150和8 722头(只、个),前者明显大于后两者。留草栽培虽然害虫种类数多,但受害程度轻。除草栽培不仅有害生物种类数多,而且受害程度也明显重。这表明,留草栽培可以减轻害虫为害程度。如:在留草区,8月和10月发现柑桔凤蝶卵块,但过了1个月未发现幼虫或成虫,估计得到天敌自然控制;在留草区,柑桔潜叶蛾、蚜虫类和红蜘蛛类等害虫能得到有效生态控制,未能对柑桔树造成明显为害,为害程度轻,在除草区则会对桔树造成明显为害,为害程度可达中等以上。

有害生物为害时间差异:在不同地面管理下,大多数柑桔有害生物为害时间的差异小。如:花雷蛆均为3月开始出现为害,柑桔潜叶蛾均为5月开始为害。个别种类出现的时间有一定差异。如:柑桔木虱在留草区于2月观察到,在半留草区于4月观察到,在除草区于5月才发现。分析认为,除草栽培可能对柑桔木虱的越冬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可能对减缓柑桔木虱的发生为害有一定作用。

2.3 重要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柑桔木虱:柑桔木虱作为柑桔生产园中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昆虫,其发生频度和优势度在25种害虫排名中靠前六,在广西是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治的柑桔害虫。在柑桔园中,2—12月可见柑桔木虱(1月未调查),其中,2—3月仅在留草区发现柑桔木虱。总体上,除草区受害植株量比留草区和半留草区明显要少。可能留草环境更有利于柑桔木虱生长繁殖。

柑桔潜叶蛾:为害叶片的主要害虫,不同地面管理下的发生频度均较高,均大于0.46。12月末至3月未见其为害或为害很轻。相比而言,除草区为害高峰期约提前20 d,除草区于4月突然为害加重,留草区和半留草区于5月突然为害加重,为害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0月份才开始减轻,11月至翌年4月初是为害低谷期。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柑桔潜叶蛾为害植株数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在除草区的为害程度明显重于留草区和半留草区。

红蜘蛛类: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红蜘蛛类的频度和优势度均大于0.40和0.51,在6种主要有害生物中排第一或第二。这表明,红蜘蛛类是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害虫。红蜘蛛类在除草区的频度和优势度都明显高于留草区和半留草区,这说明除草栽培会明显加重红蜘蛛类的发生为害。不同地面管理模式下,除9月份未发现红蜘蛛类外,其他各月均有发现。总体上看,红蜘蛛类为害一年呈现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2月(除草区于11月达到高峰,留草区和半留草区推迟约15 d到达高峰)和7月,但12月高峰期受害柑桔树数量明显多于7月;两个低谷期,分别为4月和9月。在四川省,12月和7月是红蜘蛛发生低谷期,5月和9月是红蜘蛛发生高峰期[8]。两地发生规律明显不同,可能与物候差异有关。除草区受红蜘蛛类为害的柑桔植株数大于留草区和半留草区,如:在11月除草区有7株受害,在其他区仅有1株受害。可见,除草栽培会引起红蜘蛛类为害高峰时间提前,为害程度加重,且会导致植株受害程度逐步加重,而留草或半留草栽培则能有效减缓红蜘蛛类为害,并将其为害程度控制在比较平衡的程度范围内。

3 讨论与结论

广西柑桔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分属于3纲8目18科,共25种。在留草或半留草栽培的幼龄园内,除柑桔木虱需要重点防治外,其他有害生物由于受自然天敌的调控,为害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植株造成严重为害,基本上不需施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地面管理模式对柑桔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影响不大,但对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时间和数量有明显影响,个别有害生物的差异还比较大,因此,不同的地面管理模式需要制订差异化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柑桔木虱作为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昆虫,在广西分布广、活动时间长,因此需要全年做好防控。在留草或半留草地面管理模式下,柑桔木虱数量比除草管理模式多,因此有草栽培更需要加强柑桔木虱的监测防治。

除草栽培会明显加重红蜘蛛类发生为害程度,留草栽培则会有效遏制红蜘蛛类的暴发成灾,因此建议果园不要实行全面除草,实施留草或半留草栽培能有效减轻红蜘蛛类的为害程度和防治难度。

本试验区是幼龄柑桔树,2019年才开始挂果,因此未发现实蝇类害虫。本研究仅在一个区域内进行,其他生境区域内各地面管理模式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差异尚待研究。

猜你喜欢
木虱红蜘蛛频度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气候变化对柑橘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
冬末春初是防治柑橘木虱好时期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柑橘木虱诱捕器诱捕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