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运动性疲劳调查研究

2021-02-07 01:41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训练量被调查者消防员

一、运动性疲劳及其影响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现象。消防救援队伍实行24小时执勤战备,职能定位多,训练任务重,高温环境热应激以及消防装备的不利影响,都会使消防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消防员出现运动性疲劳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势必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训练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训练事故。如果消防员在灾害事故现场出现严重的运动性疲劳,体力不支,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二、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分为基本信息和疲劳情况两个部分。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参与调查者的年龄、工作时间、执勤消防站工作岗位、年出警次数、年战备次数、训练强度、周训练时间等信息;疲劳情况包括了疲劳类型调查、疲劳部位调查、疲劳程度调查、疲劳恢复调查、疲劳原因调查、疲劳防治调查等六类问题。所有被调查的消防员都是基层执勤消防站参加灭火救援战斗和日常训练的消防员。

(二)结果分析

对题目“您在训练中哪些部位出现过疲劳?”进行统计,选择腰部疲劳的消防员为654人,占总人数的57.98%,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大腿、小腿、肩部、大臂、背部、膝盖、颈部、腹部、小臂、脚踝、胸部、手腕、肘部、手指、足趾。

通过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身体部位中,腰部疲劳的比例最高,有不少基层中队消防员患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防员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在从事强度较大的训练安排或是体力劳动时,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二是消防员在完成一些训练科目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姿势,包括各种难以避免的非生理性姿势,这就要求脊椎及椎间盘应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来压力[1],如超出其承受能力或一时未能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更容易遭受外伤或累积性损伤[2]。例如在400米疏散物资操中,背假人、翻轮胎都是非常容易引起腰部疲劳的姿势动作。

除腰部以外,大腿、小腿、颈部、背部、肩部、膝盖、大臂、小臂等部位的疲劳发生率也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消防员的日常出警训练和体力劳动均为全身性运动,几乎全身上下每个部位都得参与其中,因此疲劳分布比较广泛。

而手腕、手指、足趾这些身体部位在球类、舞蹈等运动中发生率较高,在消防员日常出警训练和体力劳动中发生率较低。

图1 调查对象疲劳部位统计

在疲劳程度调查中,只有5.14%的被调查者很少感受到或从未感觉到疲劳,45.56%的被调查者很少感觉到,50.3%的被调查者经常感觉到疲劳或总是感觉疲劳。

在疲劳恢复调查中,33.79%的被调查者表示,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感,在短时间休息、睡眠后能够完全恢复;66.21%的被调查者表示,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感在短时间休息、睡眠后未能完全恢复,再次训练时疲劳加重,34.35%的被调查者在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感觉后,需要三天以上才能完全消除。

在疲劳原因调查中,超过75.16%的被调查者认为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因素(见图2),而训练因素中训练量过大选项比例最高,达到了67.58%,其次依次为训练时间过长、训练强度过大、休息时间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等(见图3)。最容易发生运动性疲劳的训练类型为体能训练,选择该选项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92.24%,其次依次为班(组)合成训练、综合演练、基本技能训练、高空训练等训练类型(见图4)。

图2 调查对象疲劳原因统计

图3 调查对象疲劳训练因素统计

图4 调查对象疲劳训练类型统计

在疲劳防治调查中,超过85.26%的被调查者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50.23%的被调查者在训练中不佩戴护具来保护易疲劳的部位,68.74%的被调查者在训练后采取了积极的放松调节活动,48.25的被调查者不了解疲劳程度的主观判断方法和相关知识。被调查者对易疲劳部位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调查对象疲劳部位的处理方法统计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超过半数的消防员经常感觉到疲劳或总是感觉疲劳,极少数消防员很少感受到或从未感觉到疲劳。

(二)消防员最容易感到运动性疲劳的部位为腰部,其次依次为大腿、小腿、颈部、背部、肩部、膝盖、大臂、小臂。

(三)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感,在短时间休息、睡眠后能够完全恢复,如果未经休息再次训练,疲劳感会加重。

(四)消防员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因素,训练量过大比重最高,其次依次为训练时间过长、训练强度过大、休息时间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最容易发生运动性疲劳的训练类型为体能训练,其次依次为班(组)合成训练、综合演练、基本技能训练、高空训练等训练类型。

(五)大部分消防员较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并采取了积极的放松调节活动,但还有小部分消防员产生疲劳后处理不当。

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训练计划

对于消防员来说,运动性疲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理现象。它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监测、可量化、可预防的,战训部门和组训人员应重视运动性疲劳这一生理现象,根据消防员运动性疲劳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例如在运动训练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训练强度;训练强度不变,但训练量下调;对于疲劳的消防员,在训练中训练量不变,但留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如果消防员还表现出其他安静测试疲劳的征象,则要让消防员休息[3]。

(二)组织恢复性拉伸练习

拉伸是消防员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训练后拉伸的好处是增强本次运动的训练效果,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并缩短肌肉恢复的时间,减少肌肉紧张度。当消防员进行高空、负重等消防训练(如:大绳斜上、攀爬横渡、拉梯与挂钩梯联用、400m 疏散物资操)后可对腰部进行恢复性拉伸;进行以跑动、跳动为基础动作的体能、技能训练(如:5公里跑、负重上十楼、百米障碍、400 接力供水操)后可对腿部进行恢复性拉伸;进行消防员背部负重、支撑的消防训练(如:负重登高、攀登6m 拉梯)后可对背部进行恢复性拉伸。

(三)补充膳食营养

引起消防员运动能力下降,出现运动性疲劳的营养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能源物质的不足;2.脱水和电解质的缺失;3.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4]。因此,对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消防员进行营养补充是十分必要的。采用营养辅助手段主要是通过相应营养物质的摄入,补充机体在运动训练中所需要的营养,从而提高肌肉的能量供应,促进和提高运动机体的功能。

猜你喜欢
训练量被调查者消防员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