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颜色地膜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21-02-08 07:17黄永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露地栽培种薯黑色

黄永强

(博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玉林 537600)

0 引言

马铃薯又名土豆,茄科茄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但是中国马铃薯产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何选择合理的覆膜方式,达到省工省力、增产增效,是当前马铃薯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2015年冬季我进行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费乌瑞它,在博白县农贸市场购买。

1.2 试验地点

于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3月4日在博白县东平镇富门村进行试验。

1.3 试验条件

试验地前茬作物是水稻,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上。播种前后为低温天气。博白县属亚热带季风季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雨量达1 400 mm,全年无霜期高达350~360天。

1.4 试验处理及设计

本试验共设3种不同覆盖方式:①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②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③传统露地栽培(CK)。每种方式重复3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7.2 m2(6 m×1.2 m)。

2.5 种薯的处理

2.5.1 精选种薯。选择薯形规整,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60~110 g大小适中的健康马铃薯做种。

2.5.2 种薯消毒。用赤霉素和多菌灵混合液浸泡种薯15 min,促进发芽及预防病害。

2.5.3 种薯的切块。进行种薯切块。切块时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每个薯块必须带有1~2个健壮的芽。切块后应在薯块的伤口黏些石灰,以避免切口感染。

2.5.4 沙床催芽。在播种前6~9天,将切好的薯块或整薯均匀的铺在湿润的沙床上,然后在薯块上再铺上2~4 cm厚的细沙。之后用洒水壶均匀的将水洒在沙床上。后用薄膜将沙床盖好。忌淋水过多,底部积水。播种时,掀开薄膜要进行第二轮的选种。

2.6 主要栽培管理

播种时,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和钾肥相结合。①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和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则均实行开沟摆播,之后用白地膜和黑地膜覆盖畦面,一边盖膜一边用泥土将薄膜周围压实密封。出苗后人工破膜,让幼苗长出地面。②传统露地栽培(CK)是穴施,将马铃薯摆好,盖上5 cm厚的细土。其它管理措施均相同。

2.7 观察项目

2.7.1 出苗情况。出苗日期,出苗率,统计各处理的出苗数占播种总数的百分率。

2.7.2 植株长势。采用顺序抽样法,分别对每个处理抽取30株作为样本,测量其株高和主茎粗,求其平均值。

2.7.3 小区产量。采收后,称量各小区的产量(并计算折合成公顷产量)。

2.8 试验过程

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垄,播种前整好地,超薄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播种盖土后覆盖白地膜或黑地膜至收获;传统露地栽培(CK)处理:播种后盖土。露地栽培的中耕除草一次,培土一次。种植密度为40 cm×25 cm。收获时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进行考种,实收测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结果

表1结果表明,单产以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最高,产量为38 366.4 kg/hm2,较对照增产56.59%;其次是黑地膜覆盖栽培,产量为34 350.5 kg/hm2,较对照增产40.20%。

3.2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按1元/kg的单价计算,每公顷总收入最高的处理为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收入高达38 366.4元/hm2;每公顷收入最低的处理为传统露地栽培(CK),收入为24 501.13元/hm2。公顷纯收入最高的为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纯收入为29 116.4元/hm2,较对照增效68.29%,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纯收入为25 200.5元/hm2,较对照增效45.66%。传统露地栽培处理纯收入为17 301.13元/hm2。

表1 各处理产量结果

3.3 各处理生育期表现

本试验各处理都于2015年12月16日播种,但是其出苗期和出苗率都有差别。表2结果表明,出苗期以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最早。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分别较对照早5天和4天。成苗率以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最好,成苗率为91.87%。其次是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其成苗率为90.32%。影响其出苗快慢的原因:一是由于冬种马铃薯生长前期地温较低;二是各种覆盖方式的保温性能不同,以黑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保温性较好,因而其种薯发芽早,出苗快;三是传统露地栽培因受雨水影响,土壤易板结,出苗比较困难。

3.4 各处理植株性状的表现

3.4.1 地上部分。表3结果可以看出,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茎粗最粗,分枝个数最多,株高排第三。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株高最高,但是它的茎粗和分枝个数都低于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田间地上部分植株性状均优于对照处理,以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最好,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次之。

3.4.2 地下部分。从表4可以看出,单株马铃薯重量以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最重,重量为383.5 g,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重量为343.3 g,各处理的单株马铃薯重均大于传统露地栽培(CK)的单株马玲薯的重量232.8 g。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块茎外观表现为光滑、鲜嫩;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茎块外观表现较光滑;而传统露地栽培(CK)处理的茎块外观基本光滑,损伤率比较高。

表2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表3 各处理生育期表现

表4 各处理经济性状表现

4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各方面表现最优,产量最高,纯收入最高。它的增产效果是三种栽培方式中最明显的,每1 hm2的产量较传统露地栽培(CK)增产56.59%,值得推广应用。

产量以超薄白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最高,产量高达38 366.4 kg/hm2。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产量为34 350.5 kg/hm2排名第二。由于是免耕,无需耕地,从而减少了劳动用工,且块茎光滑、无破损。经济效益比传统露地栽培(CK)增效35.73%,纯收入为23 482.38元/hm2,且做到了稻草还田,可培肥地力。超薄白色地膜和超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性能好,出苗期较早,成苗率最高。传统露地栽培(CK),由于其不需要用到地膜,有效地减少了成本的开支。但由于是覆盖泥土,在播种后下过雨,土壤稍有板结状况,从而影响了出苗期,后期的成苗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露地栽培种薯黑色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漆黑一片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