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稻5号品种特性及绿色栽培技术

2021-02-08 07:17杨居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层穗肥食味

杨 艳,严 贞,杨居银

(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淮安 2116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稻米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外观好、食味优的粳米。为此,科研工作者育种目标也由高产、优质、多抗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淮稻5号”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市农科所用复交材料7208与武运粳3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灌浆速度快,熟色好,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等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淮南稻麦两熟地区种植。

1 品种特性

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立,抗倒性较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成穗25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90~110粒,结实率95%以上,千粒重28 g左右。抗性:较抗白叶枯病,低感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轻。米质:据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检测,12项指标中有10项达部颁一级、二级优质米标准。产量表现:大田示范试种一般产600~650 kg/667m2,产量潜力在750 kg以上。

1.1 产量表现

2017—2019年淮稻5号在前锋镇、银涂镇等多个高产示范方均获得了成功(表1),平均实收产量为753 kg/667m2,产量构成上,平均有效穂数为24.10万穂/667m2,每穗粒数为119.54粒,结实率为96.42%,千粒重28.53 g。其产量与收益均优于面上推广的其他迟熟中粳品种,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

1.2 生育特性及综合抗性

淮稻5号在我县地区播种期为5月20—30日,6月10—20日移栽,10月15—30日收获,多年多点平均全生育期为150天。对田间病害调查可知,该品种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均表现良好的抗性,稻曲病轻,抗倒性较强。

1.3 品质表现

据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检测,12项指标中有10项达部颁一级、二级优质米标准。总评分比武育粳3号高4分。米饭洁白有光泽,口感好,省种子站组织的早、中、晚粳稻米食味评比中,居12个品种第四位。

综上可见,淮稻5号在淮南稻麦两熟地区多年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加工品质好、食味口感佳,可作为优质稻米推广种植。

2 绿色栽培技术

针对淮稻5号在苏中地区多年的种植表现,具体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精确移栽,早施分蘖肥、后期少施氮肥、补充镁、锌微肥,重视绿色防控。

2.1 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活力和种子发芽率,将稻种在阳光下晒1~2天,晒种时种子摊铺均匀,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度一致。选取粒大饱满、颗粒均匀的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并去掉浮在水上的秕谷。

2.2 适时播种

稻麦轮作是我县的主要的耕作模式,其面积占轮作制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小麦常年收获期为6月1—15日。考虑到收割、整地等农耗的情况下,毯苗机插水稻育秧适宜时间为5月15—31日。作直播稻栽培,宜于6月上旬播种。播前进行药剂浸种、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稻蓟马、灰飞虱等病虫害以及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浸种药剂可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加吡虫啉兑水浸种,或选用氰烯菌脂悬浮剂加吡虫啉悬浮剂兑清水浸种,浸种时间根据环境温度、水温等确定,原则上不少于48 h。也可采用药剂拌种,选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10 mL加水150~200 mL搅拌包衣稻种4~5 kg可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直播稻由于种子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发生早,应控制基本苗,优化中后期群体结构,使其在抽穗期保证适宜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基础上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粒叶比。

表1 2017—2019年淮稻5号在高产示范方的产量及构成

依据淮稻5号生育特性,毯苗机插水稻播种量以45~60 kg/hm2为宜,芽谷每盘125~140 g,防止播量过多形成弱苗,播种摆盘后,用无纺布覆盖,灌平沟水使秧板充分湿润后将水排放,以弥补秧板水分不足,并沿秧板四周雍土整好盘边。壮秧标准为秧苗整齐,成苗2~3株/cm2,基部粗扁有弹性,无病虫危害,白根数12~16条/株以上,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形如毯状。直播稻大田用种量70~80 kg/hm2。

2.3 精确移栽

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耕翻整地,一般大田耕翻深度应在15~20 cm,田面应平整、待沉实后移栽。毯苗机插秧龄控制在18~20天,叶龄为3.5~4叶适时移栽,苗高12~15 cm。薄水浅插,水层深度1~2 cm,秧苗不漂不倒以入泥0.5~1 cm为宜。行距为30 cm,株距为12 cm,栽植密度27.8万穴/hm2,肥力中等田块每穴3~4株苗,肥力较差的田块应适当增加基本苗,每穴4~5苗,保证基本苗在95万~110万苗/hm2。

2.4 定量施肥

移栽稻一般施纯氮270 kg/hm2,为保持其优良食味品质,宜少施氮肥,注重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基肥为复合肥,分蘖肥为尿素,穗肥为尿素+氯化钾,穗肥适当增施镁、锌肥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直播稻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适当控制氮肥用量,相应增加磷、钾肥用量,以防群体过大。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225~300 kg/hm2,1叶1心期施断奶肥尿素120~150 kg/hm2,4~6叶期结合化除分2次施用分蘖肥尿素225~300 kg/hm2,倒3叶期看田间长势施穗肥高浓度复混肥150~225 kg/hm2或尿素75~120 kg/hm2。

2.5 水分管理

稻田水层管理坚持“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保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的原则。栽插时,水层过浅容易伤秧和空插,保持薄水层1~2 cm,有利于清洗秧爪,又不飘不倒,降低漏穴。一般栽插深度为0.5~1 cm。在所插秧苗不倒、不漂的前提下,水稻机插秧深度浅有利于水稻低节位分蘖。栽插后灌水3~4 cm护苗活棵;栽后2~7天日灌夜排,间歇灌溉,促进根系发育;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除施肥、化除需保持水层以外,以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早发;中期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及时分次适度搁田,以有裂缝不陷脚为宜,控制高峰苗为预期穂数1.3倍,群体叶色上体现为“落黄”,即叶片含氮率下降;孕穗期保持水层,攻取大穗,叶色回升至“黑”;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保证上三叶“绿”。为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发生早衰,提高千粒重、结实率,一般于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造成早衰影响品质。

2.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移栽稻封闭处理 栽前封闭,移栽耙地前,应用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常规封闭处理第1封在水稻移栽后1~4天内,3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兑水均匀喷雾;封在移栽后7~10天,第210%或20%苄·丁微粒剂拌适量化肥或细泥撒施。也可以用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或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兑水,在移栽后10~15天进行封闭。协调生产与稻米安全和优质的关系,推广应用种植香根草、蜜源植物、性诱防治等绿色防控。

水稻苗期主要是稻蓟马、稻象甲和潜叶蝇的防治。在秧苗放青后做到常检查、勤观察,一旦发现虫情,立即用药防治。稻蓟马每亩用10%吡虫啉20 g,兑水30~50 kg喷雾。稻象甲和潜叶蝇每亩用40%毒死蜱100 mL,兑水40 kg喷雾。防治稻象甲可在现青后观察,发现田间有断秧时即用药防治,用药时田间要有浅水,以提高防治效果。后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直播稻由于后期群体大,稻株基部病虫害(如稻飞虱、纹枯病等)易于发生,防治难度大;麦茬直播稻或其他前作的直播稻由于播期比移栽稻迟,抽穗期也较迟,易遭稻瘟病为害,加强这两病一虫的防治,能确保水稻稳健生长、活熟高产。

猜你喜欢
水层穗肥食味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氮、钾穗肥使用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