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需把握好五个关系

2021-02-09 01:59张国瑞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阳城县阳城特色学校

张国瑞

编者按:近年来,阳城县教育局紧紧围绕阳城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教育名城”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打造名牌学校、品牌教师、金牌学生为突破口,通过持续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努力把阳城教育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在《阳城县建设教育名城行动计划(2020-2022)》的指引下,阳城县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厚植文化土壤,精准定位特色文化,让校长、教师在特色文化创建中更加专业、更加快乐,使学生在特色文化涵养中得以更加全面地发展。

目前,阳城县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已经从创设文化环境的初级阶段,走向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发展阶段;从德智体美劳相对割裂的初级阶段,走向了五育融合的发展阶段;从个别学校一枝独秀的初级阶段,走向了县域学校群帆竞发的发展阶段。

本期集中呈现阳城县部分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经验与做法。

阳城教育底蕴厚重,薪火传承。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建设教育名城的宏大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打造一批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特色学校。经过持续努力,全县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已经从创设文化环境的初级阶段,走向了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德智体美劳相对割裂的初级阶段,走向了五育融合的发展阶段;已经从个别学校一支独秀的初级阶段,走向全县学校群帆竞发的发展阶段。

一、把握好规范与特色的关系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是要规范,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校舍、装备、师资等建设配备标准来建设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来管理学校,严格按照学校章程来治理学校。同时也要认真落实上级的相关规范性的改革和管理意见,这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在规范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有自己的自选动作,形成自己的文化气质、自己的办学风格。比如下伏小学的趣食文化,探究沁河流域独有的八八宴,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情,这就是德育特色;学生在制作中计算各类食材的用量,知道加工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这就是智育特色;学生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增强科学饮食的理念,这就是体育特色;学生画美食、讲美食、品美食,这就是美育特色;学生参加八八宴的制作过程,参与一些食材的种植过程,这就是劳育特色。把学生参加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列入对学生成长的整体评价,这就是对评价制度的改革探索。

规范与特色,这是学校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没有规范抓特色,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只有规范没特色,就会千校一面、毫无生机。只有统筹抓,特色学校创建才能事半功倍。

二、把握好前瞻和本土的关系

近两年来,我们经常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大家参观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学校,“看得非常心动”。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县以及部分学校的特色发展进行了指导,“干得非常激动”。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是为了保证创建学校特色定位准、起点高、进度快,掌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开始复制先进经验,有些复制得就非常成功,有些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甚至有的还走了弯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特色必须是先进理念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那绝对不是特色。午亭中学的陈廷敬文化、下伏小学的八八饮食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所在地域特有的,别的学校抄袭不了。当然还有阳城三中的三品教育、次营中学的五彩教育、芹池小学的厚道文化、李家小学的勤朴文化、蟒河小学的生态文化、寺头小学的蚕桑文化等等,都在深入地挖掘本乡本土文化。这些东西学生最熟悉,家长也熟悉,容易引起共鸣,育人效果也更加深刻,也在用阳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三、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一个学校是有气质和性格的,学校的气质和性格就是它的特色文化。学校打造特色、积淀气质的过程,就是追求内涵发展、品质教育的过程。

每个名校都有它始终传承的特色文化,比如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就是由一任又一任的校长、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共同塑造的。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明白“传承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不是另起爐灶”,必须在萃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进而创建出自己的特色。

阳城县的所有学校都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且通过教代会的形式确定下来。无论校长和教师如何变换,都坚持认准一个目标,坚定一个信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为特色学校文化集聚深厚底蕴。

四、把握好全员和个体的关系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首先校长要三问:一是校长所倡导的特色文化,是否也是全体教师共同追求的?二是全体教师追求的特色,是否同时也是学生所追求的?三是学校所追求的特色,是否也是家长和社会所理解、参与和支持的?

如果这三个问题能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学校特色就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经过时间积淀,一定能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下伏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不仅在校内形成共识,而且与家长形成共识,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进来,比如宿舍文化创设,很多工作都是家长们干的,家长布置的宿舍,肯定会有“家”的温馨、“家”的味道。

学校特色,虽然与校长的思想、气质密不可分,但绝对不是校长一个人一厢情愿、单打独斗就能形成的,一定要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激活师生家长各类要素,把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变成汇集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

五、把握好特色与质量的关系

特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有特色没质量,特色就是自欺欺人的花架子;有质量没特色,质量的影响力有限,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说,质量和特色,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特色创建不是提几个概念喊几句口号,文化环境不是写几个标语挂几个牌匾。如何实现特色创建与质量提升相统一,这里面必须注重两个关键:

一是必须树立科学的、全面的质量观,不能只盯在学生的分数上,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是必须将特色创建课程化。阳城的一些学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种植花生可以成为课程,全域旅游可以成为课程,学做拉面可以成为课程,陈氏家训可以成为课程,等等。这样的学校,就是有内涵的学校;这样的发展,就是有品质的发展。

(作者系阳城县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猜你喜欢
阳城县阳城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阳城县民间社火舞蹈文化的调查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阳城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天下为家
矮奴
阳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阳城县高瓦斯矿区水源井施工的探索与思考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山西阳城焙面娃娃发展现状及其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