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澳门地区城市居民绿色交通出行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2021-02-12 02:35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王诗莹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私家车城市居民敏感度

文/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王诗莹 曾 磊

0 引言

随着我国澳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地位与功能日益增强,城市空间的拓展导致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人们普遍倾向于选择便利的私家车出行。在我国澳门地区,机动车持有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3月已达24.135万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接踵而至。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是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不同选择结果的集聚反映。因此,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营造绿色、节约型城市出行结构有利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

1 交通出行

1.1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支撑,融个体与机动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系统。通过多元化利用,相互之间协调发展,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当前,绿色交通是全新的交通理念,也是未来城市交通良性发展的方向,其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环境影响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绿色交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出行人员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及可达性,还要考虑交通行为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是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

1.2 出行选择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呈多样化特征。交通出行结构是指各种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出行量在交通出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可有效降低出行能耗与污染,是一种优化城市环境并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但在实际生活中,居民还是普遍倾向机动车出行。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本质上是研究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的选择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并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1.3 环境敏感度

部分专家表示,将环境敏感度表示为情感特质,可使人们从响应角度应对环境变化。环境敏感度是城市居民对环境的保护程度,主要影响出行者的出行方式。环保敏感度高的出行者,将在环境保护的情感需求下,对出行环保性有较高要求。基于此概念,人们的出行分为基本出行方式与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既能满足人们对出行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和可达性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心理需求。

2 我国澳门地区绿色出行

2.1 出行方式

在我国澳门地区,有步行、电单车、巴士、娱乐场接驳车、的士、私家车等出行方式,不同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及适用范围。通过比对我国澳门居民出行结构数据,得出巴士与私家车在居民出行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私家车出行增长态势依旧坚挺,故需制定必要的策略指引,倡导居民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2.2 绿色出行心理与行为分析

环境敏感度分为两个方面:人们认识到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的程度、人们关心环境问题的程度。从环境敏感度理论分析,环境责任取决于环境敏感度,环境敏感度对人的行为产生意图指向。环境责任是指人们在环境整体维护中应承担的责任,而环境行为意图由人的情感态度所决定,环境责任在环境敏感度和环境行为意图之间起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

环境敏感性理论表明,由于人们感知和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与态度不同,故其对于环境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个体对环境感受的差异使更敏感的个体在不满当前环境现状的前提下,对环境保护有了更高诉求。

城市居民绿色出行决策分为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共性心理所体现的需求是大多数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时的普遍心理状态;个性心理是每个出行者作为单独的个体,在对环境保护持有不同态度的情况下,满足自身及环境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出行者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群体内的其他个体出行选择被作为一种社会现实,无形中影响其个性心理状态。对于城市居民绿色出行选择,其个性心理在共性心理的基础上,通常表现为对共性心理需求的强度差异(见图1)。

图1 绿色出行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2.3 绿色出行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澳门地区城市居民出行影响因素可从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进行对比探讨。

1)个人层面 包括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及距离、出行需求、年龄、经济收入、交通工具拥有度和环保敏感度等。出行目的及距离是出行者在出行活动中首要考虑的影响因子,直接影响出行者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针对公共交通改善、慢行系统优化、车辆使用管理和车辆增长控制等4项议题,向居民提出“基础发展”“渐进管理”“总量控制”3种不同组合方案。此项政策的出台利用经济手段间接控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态势,达到控制私家车数量的目的,不足之处为缺乏对具体私家车类型管控及数量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对澳门地区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包含公交服务改善、绿色出行政策及车辆管理等,并全方位调研居民对当前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及建议。

2)社会层面 城市整体布局要素及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因素对城市居民绿色出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城市特征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城市交通规划等,而部分城市特征并不对城市居民绿色出行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通过出行需求、出行距离等间接影响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根据《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我国澳门地区以“新城、旧区、历史核心区”3个分区来实施交通政策;整体交通运输政策是以“公交优先”为核心,以轻轨为主干,巴士、的士为基础,从空间、时间、资讯与服务4个层面提升公交品质,并给予财政保障;以法律与经济手段适量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优化慢行及绿色出行环境;配套设施层面进一步完善综合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巴士线路与资讯提供等;逐步推广环保车辆,强化基础设施,并向居民普及城市安全教育。

2.4 策略指引

分析其他国家的城市为鼓励绿色出行采取的措施,从行政限制性政策、经济限制性手段、鼓励性政策和智慧交通4个方面进行案例阐述(见表1),提出我国澳门地区推广绿色出行的建议。

表1 其他国家的城市鼓励绿色出行的措施

1)行政限制性政策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市场车辆数量增长,或减少停车位等基础设施以控制路面车辆数量,或控制公务车使用。

2)经济限制性手段 通过灵活并长时间收取汽车拥有者税费,增加私家车使用成本等途径控制车辆增长。

3)鼓励性政策 出行服务软政策是重要措施,可普遍改善人们的出行行为,如通过绿色出行宣传周、个人营销等;可建立平等对话以提升人们绿色出行意识,通过信息反馈引导城市居民改变出行模式,实现绿色出行。

4)智慧交通 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广公共交通发展策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出行服务平台等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实现绿色智慧出行。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形成共享共治、安全便捷性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并为私家车的使用提供替代方案,以此扩大居民的绿色出行比例。

3 结语

当前,绿色交通理念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出行方式。本文将城市环境敏感度与交通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分析实现绿色交通的构想。其主要行为表现为唤醒公民“环境敏感度”意识;加强对非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行政管控;完善私家车税收制度;扩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等。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目的,并形成相对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减少私家车出行概率,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引导人们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

猜你喜欢
私家车城市居民敏感度
乘坐私家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图说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