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视角下医疗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以梅州东山医院为例

2021-02-12 02:35黎家骥郑启皓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2期
关键词:梅州东山通风

黎家骥,郑启皓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0 引言

院内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控制内容,一旦出现院内感染问题,将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直接威胁其生命。故预防院内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目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需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此工作不仅需医护人员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医疗建筑设计之初需有意识地围绕“感染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以提高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减少占用医疗资源,保证医护人员及院内患者的安全。

1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院内感染也被称为医院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受到的各种感染。若患者在入院前,就已出现感染或进入感染潜伏期,则不能被称为院内感染。若患者在住院期间已被感染,但在院内未发病,在出院后才发病,也可被称为院内感染。近些年,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对抗大型感染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遭受新冠病毒的侵袭,其中大多数均由院内感染所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很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操作不当、消毒不当及自我防护不当等。但医院作为各患者集中的场所,也为各种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存在较严重的抗生素药物滥用问题,促使各种致病菌及微生物出现变异,各种多重耐药菌及罕见的致病微生物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导致医院成为感染的高发区。

2 控制感染视角下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医疗建筑相比其他建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因此,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美观性、实用性,还需增强医疗建筑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使医疗建筑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医疗建筑的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医疗建筑科学设置急诊隔离区域,以更好地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另外,需加强对诊疗区域的通风消毒工作,在等待区及时对患者进行分流,避免人员密集扎堆。在病房区域,还要有专门的应急隔离病房,及时收治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同时,对发热门诊部门、急诊部门作出了明确要求。前者需能保障抢救室及留院观察室的通风,若使用的是机械通风,要对气流的方向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气流能够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后者则需医院严格遵守预检分诊制度,使疑似患者能够尽快到发热门诊接受诊治。

梅州东山医院是一所拥有1 500个床位、总建筑面积20余万m2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医院。笔者作为主要设计人之一,在东山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对如何控制与预防院内感染进行大量研究,反复与医疗工艺顾问、院方探讨与论证,最终取得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可总结为以下2点。

1)院内感染对医疗建筑的设计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疗建筑设计方式无法满足现今的感染防控要求,医院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加大成本支出,以更好地对抗疫情。

2)现代医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执行相关的设计要求,不仅满足国家标准,还要融入感染防控设计,以提高我国医疗建筑的设计水平。

2.1 医院建筑布局设计要点

1)医院有很多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设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才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问题。①医疗建筑整体布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医院的重点部门,根据重点部门的特点和作用,科学安置其位置;②医疗建筑的房间设计需要对其内部进行合理布局,保证患者的就医流程科学合理;③对不同科室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性进行科学的独立划分,保证医疗建筑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医疗建筑布局设计合理,可有效避免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如梅州东山医院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用地南侧江面及北侧山体之间的通风走向,在规划布局中将门诊楼、医技楼与内科楼呈主导风向角度摆放,使其形成通风廊道。将感染科设置通风廊道的下风向位置,感染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降至零(见图1)。同时,感染科位于医院门诊楼背立面端部,感染患者进出医院与其他主要门诊患者进出路径完全分离,避免了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

图1 梅州东山医院对感染科进行合理布局

2)医疗建筑的通风问题尤为关键,因为控制感染最为重要的措施即勤通风、勤消毒。保证医疗建筑的通风,可有效净化空气环境,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利于患者康复并对院内感染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医院通风,通常主张采用自然风,即根据医疗建筑所处的环境、季节及气温等多种因素,合理设计医疗建筑的通风口。对于自然风受限区域,可利用机械完成通风工作。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各部门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通风设计。结合各部门的感染风险,设计针对性的空气净化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院内感染问题。在梅州东山医院的设计中,所有候诊、主要公共空间均设置在通风廊道两侧,在建筑形体上采用导风板设计。使用风环境模拟软件可发现,最大限度地将来自江面的凉爽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在公共区域形成流动空气,从根本上避免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见图2)。欧美国家人口较少,他们的医院如此设计情有可原,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医院是人员聚集的主要场所,若在医院内缺乏自然通风,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大爆发。

图2 梅州东山医院设置有导风墙的自然通风设计

2.2 门诊部感染控制设计要点

门诊是医院的关键性部门,也是医院人员流动最大的部门。在门诊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相关的行业规范,还要围绕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问题。

1)儿科门诊设计 需充分考虑其便捷性及安全性,与普通诊区之间存在间隔,出入口也不能与普通门诊共享。儿童由于年龄原因,其自身免疫力较差,尤其是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受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故需特别注重对儿童的保护工作。

2)门诊部诊区设计 需保证诊区的效率性及合理性,既要方便患者就医,还要提高患者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呼吸科门诊收治的患者往往患有传染性疾病,为避免出现院内感染,需要将传染性门诊与非传染性门诊进行区分,还需做好门诊的通风和消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将传染性门诊单独放置到一栋楼内。

3)隔离门诊与普通门诊分开 不仅要在传染性疾病门诊设置隔离诊室,还需对一些传染病高发的诊室设置隔离区,不仅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院内感染,还可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紧急处理。

4)口腔科设计 口腔科虽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的高发科室,但是口腔科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往往会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故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器械消毒、发放及储存流水线,以防止出现院内感染。

2.3 急诊部感染控制设计要点

医院急诊是收治危重患者的部门,也是对发热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需要做好感染控制工作。以梅州东山医院为例,在设计急诊科时,首先保证其内部有充足的空间,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充分考虑院前急救工作,以提高急诊科的院前急救效率。设置宽敞停车区域,保证救护车可停在手术室及抢救大厅门前,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对患者的诊疗时间,还可避免患者长时间暴露,从而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同时,对护士站位置进行科学布置,提高了急诊分诊及筛查的效率。保证护士站设置在醒目的位置,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一旦发现疑似患者,可更快地转移到感染科室。另外,急诊科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位置科学合理,特别是合理控制急诊科与感染科的距离,方便对疑似或者确诊患者的分诊。同时还合理控制急诊科室与相关检查科室的距离,可以提高必要情况下急诊科室的医技检查能力(见图3)。

图3 梅州东山医院为急救区设置了宽敞的急救车停靠区域

2.4 医技部感染控制设计要点

在进行医技楼设计时,为有效地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需要缩短患者的行动路线。为实现该点,在梅州东山医院的设计中,首先保证的是医技楼的分布以及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患者在入院后往往需要接受各项检查,为了控制患者的流动性,东山医院将各种常用的检查科室设置在医技楼底层区域。对疑似或者确诊患者,为了能够对他们进行及时隔离,设置了传染病患者专用通道及专门的隔离等候区域。对易出现院内感染的科室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这些科室与其他科室适当地隔离,以减少他人的感染机会。

3 结语

院内感染不仅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故要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避免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医院是治疗感染患者的主要场所,需对医院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考虑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有效防控院内感染,以更好地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梅州东山通风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室内变电站通风散热、降噪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