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一维条码与二维码

2021-02-14 03:49郑兆聪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条码二维码编码

郑兆聪/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选购商品时,扫一扫包装上的一维条码;结账时,扫一扫店家的二维码或出示手机的二维码,人们逐渐养成了扫码的生活习惯。今年2月1日中国银联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95后的男性,平均达到了每日四付的支付频次。生活中常见的一维条码与二维码,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未来,二维码会取代一维条码吗?笔者逐一分析。

术语与定义

根据GB 12905-2019《条码术语》标准中的定义:

条码(Bar Code),有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组成的符号,可供机器识读,用以表示一切信息,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码;

一维条码(Linear Bar Code),仅在一个维度方向上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二维码(Two Dimensional Bar Code),在两个维度方向上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商品条码(Bar Code For Commodity),用于标识商品的全球通用的条码符号,包括零售商品、储运包装商品、物流单元、资产、服务关系、参与方位置等的编码与条码表示;

商品二维码(Two Dimensional Code For Commodity),用于标识商品及商品特征属性、商品相关网址等信息的二维码。

由上述定义及结合实际,可知:一维条码可以用于表示一切信息;生活中常见的一维条码(广泛印刷在包装上,用于识别商品的条码),是用于表示零售商品的商品条码(EAN-13条码);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用于收/付款、添加好友/群、商品介绍等由个人或商家生成的二维码),属于二维码,但不是商品二维码(部分商品在包装上印刷的追溯二维码,属于商品二维码,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商品有,故本文不在此讨论)。

各自的应用

当前人们经常扫读的一维条码和二维码,有不同的分工,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维条码,作为商品的身份证,遵循一品一码的原则,具有唯一性,其自身代表关键信息——某个具体的商品。商家通过扫读一维条码,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这是哪个产品、单价多少,并进行结算。如果商家建有库存系统,以一维条码关联产品,便可看到实时的库存量。消费者通过扫读一维条码,浏览到商品所属的企业在其所在地编码分支机构依法报备的商品信息。

二维码,则更多地作为一个端口,利用手机或其他设备对其扫读,获得其包含的信息或进入其关联的程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形成不同的二维码,并发挥特有的积极作用:例如商品结算环节,它可以形成收/付款码,实现无接触的电子支付,避免了现金结算要找零的繁琐,提高了交易效率,尤其在疫情期间,这种无接触的支付方式,明显更安全,更有利于防疫;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扫读代表个人/群名片的二维码,添加好友/入群,取代了互递名片的习惯,人们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厚重的名片薄,也不再需要把名片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录入手机通讯录,同时还节省了纸张的使用;在宣传推广中,二维码的背后,可以是某产品的介绍,可以是一个公众号,也可以是一个网址链接,还可以是一个小程序等,商家把精心准备好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以其中一种方式投放到二维码里,消费者用手机扫读二维码,可便捷地浏览到相关内容。

另外,一维条码的印制质量受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的约束,符号等级必须达到1.5以上,否则就属于不合格。因此,编码分支机构会建议企业使用官方编制的条码胶片,不要自行生成一维条码。

目前,大部分二维码都由商家或个人通过手机(或电脑)的APP(或软件)生成。几乎所有和二维码(无论是商品二维码还是其他二维码)相关的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包括但不限于:GB/T 33993-2017《商品二维码》、GB/T 27766-2011《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GB/T 27767-2011《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GB/T 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等。检验二维码的印制质量时,检验机构可以指出该样品二维码哪个参数不符合相关要求,但不能作合格与否的判定。但因二维码自身的优势可以纠错、能抗污损,所以只要不是印刷质量过低,一般都能正确识读。

另外,当机器无法识读时,我们可以通过供人识别字符手动输入13位数字,通过一维条码完成识读,继续下一步的操作。但二维码因某些原因,污损面积过大就无法正确识读。

二维码目前更多是应用于商品以外的其他场景,随着二维码普遍应用,未来它大举进军商品领域,会取代一维条码吗?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各自的应用场景不同。一维条码多用于商品结算、运输包装上,低成本,首次识读率高,识读速度快。二维码没有供人识别字符,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正确识读,无论人工还是机器都毫无办法,虽然概率很小,但在交易或结算过程中,这个问题非常致命。其次,一维条码相比于二维码,官方属性更强,更规范。目前,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大部分是商家或个人自行生成的,其编辑内容,尤其是涉及宣传的,容易存在夸大、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的问题。而一维条码自身承载的信息量较小,扫读一维条码得到多少信息,完全取决于用什么载体扫读以及对应后台的数据库。比如,同一个产品包装上的一维条码,用普通扫描枪扫读,只能读出13位数字,用商家前台结算的扫描仪扫读,还能读出产品名称、零售单价等商家提前录入的关联信息,用手机“条码追溯”小程序扫读,则能读出企业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报备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商标等产品信息。

编码中心针对一维条码已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且这些数据也被深挖应用于很多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效益。此外,编码中心推行“商品源数据”项目,通过标签信息提取、图片拍摄、尺寸重量测量等标准化采集方式将商品实物转化为数字信息,为一维条码赋予更多的内涵。

随着“商品源数据”项目的逐步推广,一维条码的内涵将得到极大的丰富,一维条码工作也将焕发出新活力,而二维码则将在各行各业持续发光发热,且随着法规标准的完善,逐步变得规范。即使商品二维码逐渐崛起并流行,也不会取代一维条码,而是起到补充的作用,让生产/销售企业能够通过包装上的二维码向消费者传递更多样的内容,以一维条码为基础,二维码在上面添砖加瓦,共同构建摩天大楼。

猜你喜欢
条码二维码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
热线互动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