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杀菌剂对荒漠绿洲麦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2021-02-15 09:26周婷婷沈煜洋路子峰崔燕华赵海燕高海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氟环唑条锈病悬浮剂

陈 利,周婷婷,沈煜洋,路子峰,崔燕华,赵海燕,刘 琦,高海峰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农林有害生物监测与安全防控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3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4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乌鲁木齐 830012;5新疆九圣禾种子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昌吉 831100)

0 引言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病害大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1]。小麦条锈病在新疆具有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大区流行等特点,尤其是昌吉州东三县、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及阿克苏地区部分县市病害发生最严重,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2-4]。因此,开展小麦条锈病药剂筛选试验研究,对筛选适宜新疆生产实际的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号称“国病”,已有研究表明,多品种混播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措施之一[5];很多学者针对其在抗病育种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将Yr5、Yr10、Yr18等抗性基因运用于抗病品种培育中[6-8];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新冬17号’等抗病材料中的抗条锈病基因不断被发掘与利用[9-11]。选育与推广抗条锈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快,大多数品种很容易被条锈菌新的小种所克服,导致抗性丧失[7,12]。因此,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主要且最常用的手段,氟环唑、烯唑醇、嘧菌酯、醚菌酯、氟硅唑、三唑酮、丙环唑、环丙唑醇等是防治小麦条锈病常用单一的化学药剂[3,13-14],唑醚·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多菌灵+三唑酮、氟环唑+三唑酮、粉唑醇+三唑酮及添加助剂激健等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常用复配混用药剂[15-17]。有关新疆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的研究较少,实际应用还较为薄弱,加上小麦条锈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的趋势,急需创建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且持效期长的化学防控技术,以有效控制条锈病的危害,保障新疆小麦生产安全。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化学药剂,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条锈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新春16号’。防治对象: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

试验药剂为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240 g/L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巴斯夫欧洲公司),42%苯菌酮悬浮剂(巴斯夫欧洲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尔股份有限公司),430g/L戊唑醇悬浮剂(拜尔股份有限公司),43%氟嘧·戊唑醇悬浮剂(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北美有限公司)以及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条件

试验于2020年6月25日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昭苏镇进行,该地土壤肥力较好,管理栽培条件一致。使用3WBS-16型喷雾器施药,2次稀释配药,药液量为450 kg/hm2。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10个处理(表1),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设保护行。

表1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每小区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1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下2片叶。施药当天及药后7、10、14天分别调查各小区发病叶片数,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见公式(1)、(2)。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I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I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Office 2016和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Duncan's法进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施药后7天观察发现,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叶片颜色、株高等方面与清水对照区无差异,未见药害及生长发育异常情况。

2.2 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药后7天(表2),处理4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76.23%,处理2、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1和处理3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1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73.54%,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3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66.72%,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7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5、处理6和处理8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6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63.86%,显著高于处理2的防效,与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药后10天(表2),处理4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82.64%,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1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1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77.28%,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3和处理6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处理3和处理6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6%和70.93%,高于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但各处理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药后14天(表2),处理4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74.29%,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1、处理3和处理6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1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71.25%,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5、处理7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3、处理6和处理8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处理3和处理6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10%和69.88%,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9的防效,与处理5、处理7和处理8的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2、处理5、处理7、处理8和处理9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防效为60.10%~62.74%。

3 结论

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 180.00 g/hm2、19%啶氧·丙环唑SC 199.50 g/hm2、23%醚菌·氟环唑SC 103.50 g/hm2和75%肟菌·戊唑醇WG 202.50 g/hm2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120.00g/hm2、42%苯菌酮SC 189.00 g/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SC 129.00 g/hm2、43%氟嘧·戊唑醇SC 129.00 g/hm2和48%苯甲·嘧菌酯SC 216.00 g/hm2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最高为61.11%~64.89%,且对小麦生产安全,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4 讨论

小麦条锈病喜凉怕热,主要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区域越夏,但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海拔669 m处可以越夏,这可能是造成近年来伊犁河谷区域该病害大爆发的原因之一[18]。甘肃陇南、陇东地区小麦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量大,很容易造成翌年春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19-20]。昌吉州东三县、伊犁河谷、塔额盆地是新疆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冬、春小麦混播,增大了病菌越夏存活、秋苗传染、越冬侵染,造成翌年病害爆发有关。现小麦条锈病主要防治方式以培育抗病品种为主,但新疆在抗病育种方面进展缓慢,研究表明在46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仅发现‘新冬17号’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10[10],因此,药剂防治依然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有效的手段。本研究发现药后10天,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 180.00 g/hm2、19%啶氧·丙环唑SC 199.50 g/hm2、23%醚菌·氟环唑SC 103.50 g/hm2和75%肟菌·戊唑醇WG 202.50 g/hm2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2.64%、77.28%、71.36%和70.93%。药后14天各药剂的防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当地防治小麦条锈病普遍施药2次,即第一次施药后7~10天进行第二次施药,可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本研究只考察了不同杀菌剂施药1次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开展2次施药后防效评价、小麦条锈病抗药性监测、农药减施及加强栽培品种、栽培方式、耕作制度等不同生态因子对小麦条锈病防效的影响,进而在农业生产上优化组合各种生态因子,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建立麦田病害科学高效防控体系,保障新疆粮食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氟环唑条锈病悬浮剂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法国将撤销所有氟环唑产品登记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