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三步落实法初探

2021-02-16 17:41潘学艺
成功密码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要素习题

潘学艺

新改版的统编教材无论在形式还是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它采用“双线并进”的形式来组织编排单元内容,一条线索是“内容主题”,也就是“人文”主线;另一条线索是近年提出并广受关注的“语文要素”主线。统编教材将各种语文要素组成的基本点,比如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策略等,细分成无数个小“点”,从易到难,由浅及深,编排于各册各单元之中。这样一来,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都十分明晰,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些什么,清楚明了。那么,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一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落实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落实语文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关注“单元导语”,初步明确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面都安排了导读,简洁明了的“单元导语”直接揭示了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在开始每个单元学习之前,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细读“单元导语”,掌握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素。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导读页面上标注了两个要素: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不难看出,第一个要素所指向的是阅读。学生只有理解了难懂的句子,才能充分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课文的核心内涵,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第二个要素指向的是习作。多彩的童年是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教材根据这个主题精心挑选了四篇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反映了名人或者学生身边的童年生活事例。这样的编排与后面的习作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学生顺利完成本次习作创设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步:重视“课后习题”,扎实训练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个学段要求,细化了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分布到各个年级各个单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中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两到四道课后练习题,确保落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这些课后练习题,是编者编写意图的直接表达,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们在课堂上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比如课文《掌声》后有这样一道习题:如果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请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有的老师可能会在教学中直接忽视,为了节省时间而把它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学行为。我们不妨从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来探究编者设计这道课后习题的意图及其背后的价值。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向阅读)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指向写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是在“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转述性言语实践,为学生从“读”到“写”架起了桥梁。由此可见,这道课后习题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教,还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教。

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在三篇精读课文的后面,都分别安排了三四道课后练习题。虽然每篇课文的习题内容各不相同,但均有一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个句子的含义,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并且方法各异,这正好凸显了语文要素中的“运用多种方法”要求。但是,课后习题并不是唯一的呈现方式,有的课文偶尔会采用“泡泡图”或“阅读提示”的形式来展示。同样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编排习题,只在课文前面呈现了“阅读提示”,在“阅读提示”中明确提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毫无疑问,这也是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

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课后的习题。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绝对不能仅仅把课后的习题作为可有可无的简单问答题,而是要着眼于大局,统筹协调,尤其是要紧紧围绕那些涉及语文学习要素的课后习题,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切记,课后习题与课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悉心解读课后习题,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确保语文要素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步:融合“交流平台”,巩固强化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交流平台”栏目, 引入了学习伙伴,让他们通过交流和汇报等具体、活泼的途径,将该单元语文要素再次聚合。其形式灵活多样,有成果展示式、对话交流式、我的发现式……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大多是对本单元语文学习要素的梳理与总结,是对课后习题的整理和归纳,也是对整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再次呈现和聚焦。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为例,学习伙伴提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与前面单元导语中提示的语文要素遥相呼应,是在明确地告诉老师,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任务。

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既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归纳与梳理,也是对课后习题的整理和总结,为老师有步骤地进行语言文字訓练提供抓手。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一要素呢? “交流平台”揭晓了答案:首先,整体感知,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其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弄清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最后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教学中,要严格地遵循教学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培养学生,学生们就能真正读懂一篇寓言故事,从中学到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从而得益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交流平台”的出现,为巩固强化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善用巧用它。“交流平台”虽然安排在“语文园地”中,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把课文和“交流平台”进行融合,处理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可以在整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交流平台”的自主学习,也可以在教完一篇重点课文后就开展“交流平台”的讨论。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而“交流平台”则以学习伙伴的形式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几种批注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牛和鹅》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交流平台”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在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巩固强化,直至融会贯通,并积极主动运用于课外的语文实践之中。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把课文教学与“交流平台”栏目融为一体,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语文要素,将粗浅的认识提高上升为内在的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统编版教材“双线并行”的独特之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敏锐性,从语文新课堂实情出发,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谋求阅读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多线并举,步步为营,明确语文学习要素,厘清教学脉络,准确定位“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让语文要素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要素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交流平台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