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21-02-16 04:32高凌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3期
关键词:血气通气综合征

高凌云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商丘 476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因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以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可引起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1]。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常通过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式治疗。固尔苏作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维持机体肺泡的稳定,避免肺泡在呼气末萎陷,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2]。但固尔苏不易维持活性,需要重复给药,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需联合其他方式共同治疗以提高疗效。高频振荡通气能够促进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并减少肺部损伤,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与固尔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 审(11)号]。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于医院就诊的60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长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与《儿科学》第9 版[4]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出生体质量<1.5 kg;经胸部X 线检查两肺透过度降低。(2)排除标准:先天性肺功能异常的患儿;无法耐受基础药物治疗的患儿;合并遗传性疾病患儿。采用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胎龄27~33 周,平均胎龄(29.78±0.84)周;出生体质量956~1 485 g,平均(1 298.58±64.03)g。观察组男18例,女12 例;胎龄27~34 周,平均胎龄(29.84±0.87)周;出生体质量964~1 499 g,平均(1 303.12±65.20)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参照《儿科学》[4]相关治疗准则给予维持体温、控制液体量、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气管内滴入固尔苏(猪肺磷脂注射液,注册证号H20181201)治疗,240 mg/次,每次间隔12 h,用药后5 h 内禁止吸痰。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伟康医疗产品(深圳)有限公司,型号:Dorma 500 Auto]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参数设置:FiO20.4,振荡频率15 Hz,振荡压力幅度35 cm H2O,偏置气流7 L/min,待患儿自主呼吸良好,胸部X 线片好转,血气分析正常即可撤除无创呼吸机。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评价指标(1)临床疗效: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判定疗效,患儿吸奶好,精神状态好,呼吸正常,无缺氧现象,胸部X 线片正常,视为治愈;患儿各症状、体征减轻,胸片尚未恢复正常,视为好转;未达以上标准,甚至病情出现恶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血气指标:分别于患儿治疗前、治疗1 周后采集动脉血2 ml,应用血气分析仪(深圳市麦迪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BG-800A)检测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3)并发症:统计两组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3.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 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PO2、P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O2升高,PCO2下降,且观察组PO2比对照组高,PCO2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mm Hg,)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基因变异及缺陷等因素均可诱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发展,易引发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需及时进行救治[6]。固尔苏常被临床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补充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症状[7]。但机体肺泡中的蛋白质可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降低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需联合其他方式共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高频振荡通气与固尔苏治疗联合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PO2比对照组高,PCO2比对照组低,说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疗效佳,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分析原因在于,高频振荡通气通过无创的方式将高频率、低潮气量气流输送进气道内,可产生持续的膨胀压力,并通过振荡与机体的自主呼吸相结合,使得振荡频率恒定并具有主动呼气相,且连续的气道压可扩张支气管,避免细支气管发生气道陷闭,促使机体通气量增大,通气/血流比例得到改善,动脉血PO2提高,进而有效排出肺泡内残余CO2,达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的目的[8]。固尔苏能够补充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促进机体肺部气体的交换,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相关症状,且固尔苏可减少肺毛细血管内血清蛋白向外渗出,有利于改善患儿动脉血气[9]。因此,将高频振荡通气与固尔苏联合应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高频振荡通气与固尔苏治疗联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利于患儿病情的控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且高频振荡通气利用低潮气量气流进入气道,可减小气道峰压,有效复张塌陷的肺泡,并避免肺气压伤和容积伤,达到肺保护的目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0]。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疗效佳,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血气通气综合征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