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我国森林康养体系

2021-02-21 17:05昝林森
绿色中国·B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康养森林

昝林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进入21世纪,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不断明确,人民群众健康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及人群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生活范围狭小,圈居在城市,加之生活节奏加快,空气污染、食物安全、环境破坏等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存,亚健康人群数量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65%〜70%的人属于亚健康人群。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9》,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55亿,占总人口17.9%, 2055年达到峰值占总人口35.6%。三是“三高”疾病人群数量急剧增加。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原因,“三高”人群比例逐年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数量预计4.5亿人,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三高人群来说效果很差,不能治本。健康、快乐生活成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最大的诉求,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责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全民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社会产生出新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健康产业。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健康和自由的可贵,也唤醒了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森林康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改善受到普遍重视。以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三高”人群为重点的低免疫力人群、常见病患者,通过森林疗养、森林康复等活动,利用食物调节、睡眠调节、休息调节、锻炼调节、心情调节等综合手段,来修复和恢复身心健康,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起到抵御疾病的作用。在大健康背景下,森林康养极大契合了健康中國战略内涵。

森林康养的由来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科学、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林草资源,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意义重大。森林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宁静的环境以及负氧离子等,还可以分泌多种植物精气,亦称芬多精,具有抗肿瘤、降血压、舒缓减痛等多种理疗特性,十分适合亚健康、中老年及“三高”群体。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新业态,由于能促进身体康复、调节心理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森林康养活动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当德国提出森林康养概念后,迅速被全世界接受。据统计,目前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芬兰等国家都将“森林康养”列入全民保健的活动序列。其中,德国的森林疗养基地约为350余处,每年大约接待30万人,人均停留时间约为3周;其“森林医疗型”康养使全国公费医疗费用下降了30%。美国“森林保健型”康养年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日本“森林浴型”康养每年也有近8亿人次参加。

我国于2012年引进“森林康养”理念后,得到了不少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认可。国家出台了《森林康养技术规范》指导全国森林康养发展。四川是我国森林康养发起最早、推进力度最大、森林康养机构和场所最多的省份,每年去四川接受森林康养的人数大约为700多万人次。其中,2019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更是超过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人民币。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及人口老龄化,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和问题。一是我国森林康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森林康养认知不深,对森林具有独特功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层;对森林康养的实践,还存在模仿、套用国外经验的情况,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式开发;二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有些森林康养开发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水电设施、服务接待等滞后,严重影响游客的康养体验;三是森林资源利用、挖掘深度不够,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以森林观光旅游为主,没有充分将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融合,森林康养产品单一,不够精细;四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森林康养涉及林学、生物学、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心理学、哲学、传统文化和康复医学等学科,覆盖运动、医学、旅游等行业,是新型的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复合型产业,森林康养体验、森林康养功效取决于相应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我国森林康养起步较晚,虽然与国外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良好态势,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实践,努力推进森林资源与健康相关资源的深度融合,尤其在中国大健康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与普及,将助推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作为一项全新的产业模式,森林康养必将带动养老护理、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涵盖健康、医疗、娱乐的庞大的新型产业集群,必将为人民健康提供最可靠的庇护所,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建立和健全森林康养体系显得非常迫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我国森林康养的基础

1、森林资源优势

发展高度发达的森林康养产业,必然需要优质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总体面积高达2.2亿公顷,覆盖率已达23.04%,分布面积广,除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都有大面积森林分布,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拥有800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200多个自然保护区,12条国家森林步道(长度22000公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96个,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潜力巨大。

森林康养对于森林资源有着较高的依赖性,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排名前30的森林公园接待了全国超过20%的游客数量,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各地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有天然的优势。

森林康养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是新常态下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区域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

2、国家政策支持

在大健康背景下,国家从政策层面倡导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国民健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已经把建设“建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康养产业发展被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是重点林业项目,“十三五”期间,需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后,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同时将森林康养纳入了医疗卫生、中医药、养老等行业规划,并指导和推动各地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范围。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行了部署。森林康养极大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内涵,受到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9年在《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中,强调要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编制实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多层次市场为导向,科学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文化资源,大力新办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森林康养服务。建设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馆、康养步道、导引系统服务设施等。

3、消费群体巨大

2019年,我国人口总量突破14亿,排名世界第一,巨大的人口规模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收入决定消费,2019年末,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也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全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3岁,翻了一倍多,实现了70年人民生活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病有可医的“华丽转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森林康养产业不仅契合了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来临、亚健康人群和“三高”疾病人群数量急剧增长,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发展潜力巨大。

4、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走出去,亲近自然,低碳生活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森林康养产品代替传统的医疗及保健品,森林康养产业在绿色生活理念的影响、推动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

5、传统文化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人们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谐性,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诗歌、绘画、散文等作品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虫都折射出人们的情感。森林康养产业以森林资源和优质环境为依托,不仅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还满足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议

1、规范管理,构建森林康养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实践中没有系统的可供操作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建议协调林业、医药、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实施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森林康养特点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形成森林康养国家级、地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发展。

2、开拓创新,开展森林康养科学技术研究

森林康养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研究,包括林业、旅游、医学、环境及经济、管理、法律、传统文化等专业,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乃至哲学。建议高校、科研单位与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康养实践单位协同发展,组建集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有机整体,开展科学研究,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理论保障。

3、统筹谋划,推进特色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按照地区森林资源特征,建议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医学养生优势,融合各地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康养产品,构建类型丰富、不同层级、不同服务内容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

4、科学培育,提升森林康养环境质量

我国地域跨度大,森林、气候、水、温度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差异性大,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地资源特点,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更新、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林相,营造景观优美、生态优良、绿色安全、健康宜居的森林康养环境,增加消费人群的体验愉悦感和满意度。同时注重保护森林文化资源和森林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森林古道、古树名木等林业文化遗产和具有景观效果的森林群落的保护力度;在发展森林康养的同时,嚴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提质和可持续利用。

5、强化培训,构建森林康养人才队伍体系

森林康养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引导城市居民到森林里去体验,进而养成一种生活习惯,是打造“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关系到社会广泛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产业,还关系到疾病的预防或部分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国内的森林康养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和机制,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建议加强人才培养,让森林康养产业走向正规;建立健全森林康养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不仅要加快培养高层次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更要加强森林康养职业教育,满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需求。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