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

2021-02-21 08:42李秀刚
今日财富 2021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专业

李秀刚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受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叠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对策。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模式由线下转为了线上。同时,疫情也暴露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迫切需要重新审视。

一、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此次疫情对上半年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制造业、建筑业等实体经济影响较大,许多企业的招聘计划随之调整或延期,部分企业缩减了招聘人数。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考面试处于停顿状态,就业进程受阻,导致毕业生无法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拟出国(境)毕业生来说,托福、GRE等各种考试纷纷取消或推延,加之国外疫情严重,导致部分同学延期或取消出国(境)。对欲创业毕业生来说,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未来发展的具体影响,同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市场方面支持不足,部分同学选择推迟创业计划,短期内以就业为目标。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是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面向所有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要保障其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以结果为导向是要求就业指导要重视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的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贡献。持续改进是要求建立反馈回访机制,对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和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然后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进。因此,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就业指导工作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且贯穿整个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而不仅是传统的就业形势政策的宣传及求职技巧的传授。

三、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都设立有就业指导机构,但市场需求、学生特性等方面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其职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亟需改善。就业指导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然而,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制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而且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这使得其制度职能无法充分发挥,执行力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执行力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参差不齐,大多是以行政人员、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队伍为主,专职老师很少甚至没有。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中,加上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一直处于培养锻炼新人的局面。专职老师也大多没有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的教育背景,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老师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兼职老师还承担着其他工作,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中,这使得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仍需丰富

从形式上来看,当前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内容较为单一,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主要是通过课程或讲座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普遍较差,就业指导的形式亟需进行改革。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上来看,就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主,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基本可以归为理论教学方面。

(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方法与方式缺乏个性化

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通过就业动员大会或讲座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与培训,而且注重的多是线下的求职应聘技艺方法的传授,缺乏全方位及个性化及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这种指导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如师生对网络教学的不适应,学生对线上求职存在畏惧心理,对新的求职方式无所适从,部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对新的工作模式感到手忙脚乱,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对现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四、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就业服务制度

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机制,提高学校就业工作的站位。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从就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如对具体的工作流程以产出为导向进行科学的反向设计。强化用人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长效的毕业生跟踪调研机制,实时收集更新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抓好就业制度的落实,根据国家和地方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建立奖励机制,在评优评先、人事考核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调动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在学校层面上,制定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和教职工参与到就业服务工作中,不断壮大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和提高整体水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可以是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心理辅导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素质,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打通就业工作人员职称评审、晋升晋级途径,稳定就业指导队伍,加强队伍的职业化。在教师层面上,打造就业指导优质课程,充分发挥课程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就业困难、少数民族、心理障碍等重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三)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就业的需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要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学怎样”开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从学生需求、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导向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达成预期的职业诉求[2]。而且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大一开设就业形势、专业前景等方面的課程或讲座。大二开设包括专业实习、企业用工及专业就业情况调查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大三开设笔试及面试指导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课程、学生能力要求相关讲座等。大四进行就业氛围的营造和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学校通过在校园主干道、教学区、宿舍区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就业氛围的营造,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四)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方法

一是创新就业服务手段。利用大数据,根据学生的求职行为和求职期望,定向推送个性化的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学生的就业过程,即时送达精准帮扶的服务,直至学生成功实现就业。二是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开展模拟、案例、体验、演练、分组讨论和游戏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课,发挥学生社团等力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就业讲座、就业实践活动;组织就业指导咨询活动,邀请专家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服务;举办职业规划、求职等就业相关大赛,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就业沙龙,给学生提供更多与优秀校友、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等社会精英交流的机会。三是进行跟踪反馈。对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和企业用人需求。如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回访,了解其工作情况,及时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改进方向。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或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建议,指导实际教学和就业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0年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基于专业认证的视角》(项目编号:2020XGYJ0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