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曾国藩家风建设中的经济思想

2021-02-21 08:39那威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曾国藩家风

那威

摘 要:曾国藩家风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写给家人的书信中。曾国藩家书的产生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耕读传家的家庭生产观、勤俭持家的家庭消费观、淡泊钱财的金钱观、洋为中用的经世致用观。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曾国藩家书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当今,我们面临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冲击,正是重建家风家训文化、夯实中华文化根基的重要时机。

关键词:曾国藩;家风;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2-0154-03

传统家风文化是我国百姓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基本基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经历了从萌芽、产生到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转衰的过程。

曾国藩传奇的一生充满争议,学者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曾国藩的家风建设思想却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并真实记录在其写给家人的一封封书信之中。《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生活经历,是他为官、治军、治家、治学、处事之道的生动反映。该书以其广博的内容、从容的行文、朴实的语言成为研究晚清历史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史料。透过《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感受到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的封建士大夫近乎严苛的自我修炼,了解到传统家训达到顶峰后而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它的影响大大地超越了他的家庭和时代,不断地被人们所推崇和借鉴。曾国藩家书独特的之处在于它集传统文化之精华而不囿于传统,同时传递了具有开拓品质的思想。本文拟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对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加以考察分析,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家风建设提供借鉴。

一、曾国藩家风思想产生的独特社会历史条件

(一)独特的社会历史轉型时期造就了曾国藩的家风思想

在19世纪下半叶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上传统封建社会逐步解体,向近代社会转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向商品经济时代转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独立自主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从封建社会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曾国藩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探索国家出路作出了最后的努力。曾国藩在抵抗外侮与寻求自保的过程中,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融入自己的家书以及治家理念中,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最后的探索与坚守。

(二)近代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科技的变革,为曾国藩家风建设提供重要机遇

以家书训诫弟子家人,虽然古已有之,但由于受到时代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并未盛行,直到近代这种情况才发生改观。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客居他乡,书信成了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受到传统文化浸润的地主阶级也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变动,一部分久居乡村的地主开始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迁移到城市,演变为城居地主;另一部分地主响应朝廷号召,创办地方团练,对抗农民起义。这部分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起家的地主被称为军功地主,很显然曾国藩正是军功地主的代表。曾国藩由于长期在外做官,忙于与太平军作战,军务、政务繁忙,不可能撰写系统的家训著作,只好采取家书的方式对子弟家人予以教育、指导。曾国藩的几百封书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随想随写、随写随寄,而后编撰成集的。二是随着科技进步,交通和邮政电报业务的发展为书信传递的便捷与频繁提供可能。特别是洋务运动的期间,中国邮政业务的逐渐兴起使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书信往来的沟通成为可能。

(三)曾国藩作为封建家族大家长的独特地位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居其首。长兄如父,通过一封封家书,他全面担负起了教导家庭成员们在读书、做人、修身、处世等方面的重任。曾国藩善于以身垂范,为兄弟子侄树立榜样,在曾氏一族中充当了一个合格而负责的封建大家长角色。细读这些家书会发现,其中很少有严厉的训斥或苛责,更多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明理劝诫,其中充满了曾国藩在人生阅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及他的看法与见解。这些思想他都愿意拿来与家人分享,避免家人再走弯路。

二、曾国藩家风建设中的经济思想

曾国藩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宋明理学、湖湘文化、祖训遗风和良师益友的影响,其家书传递的思想,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新的内容。曾国藩家书实际上充当了曾氏家训的角色。在封建社会末期,曾氏家族人才辈出、和睦安定,曾氏家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曾国藩家书不仅具备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特征,并且达到了传统封建社会仕官家训的顶峰。曾国藩家书的内容丰富、感情质朴、文字平实。曾国藩家书数量众多,篇幅虽长短不一,但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读书治学、修身做人、忠孝观念、勤劳节俭、仁义思想、报国恤民、治家理财、待人处事、和睦乡党、兄弟和睦、耕读传家等内容,还增加了养生健康、学诗作文、书法艺术等诸多方面内容。其中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引起人们更多重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读传家的家庭生产观

曾国藩一贯倡导耕读传家,他认为做官不是根本,是暂时的,只有农桑才是根本的持家之法,“内人帅儿妇辈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1]326实际上在传统社会,耕读具有特定的含义。耕即耕作土地,是指从事农业劳动以谋生;读即读诗书知礼仪,就是学文以修身立德。曾国藩出身农家,后虽居高官,但不轻视体力劳动,强调耕与读必须并重,要干农活、做家务,也要读书学习做人。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无论何时耕读不可偏废,家中女性不可不会做菜、针织等家务。惟耕读才能使家庭传之久远。曾国藩将治家之道总结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横写八字,此法最好,余必遵办。”[1]256这八个字中的蔬、鱼、猪、早、扫,反映的都是农村家庭的农业生产内容和居家之道。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堂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1]241可以看出,即使在他为官时,家里也仍然要种田、养鱼、养猪。作为农民家庭应该从事的田园生产,他都要求一一行之。曾国藩把这些生产活动作为观测一个家庭兴衰的标志。应该说,像曾府这样的家庭,是可以不必靠农业生产过日子的,曾国藩之所以重视农业生产,是从精神价值上来考虑的。曾国藩研究者唐浩明认为,曾国藩这种行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气氛上,在精神上,在观念意识上,与形而下的生存物资相比较,其形而上的文化意义更为重大”[2]。曾国藩要家庭保持农业生产,其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他希望通过让子侄从事农业生产,来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避免流入“骄奢”一途。

(二)勤俭持家的家庭消费观

曾国藩反复告诫子侄崇俭戒奢,勤俭益德。要保持耕读之家的精神和品格,只有“勤俭”一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断无不兴之理。”[1]244因此,他时刻督促兄弟子侄不忘家庭生产劳作。“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人一家庭不可丢失勤俭的本质。此外,他还教化子孙要惜福,戒骄戒傲,告诫诸位弟弟做人要谦谨,做事要勤劳,要戒掉骄躁之气。为了使子侄懂得勤劳毋逸的重要性.曾国藩采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现实资料,进行正反比较,说明生活艰难、衣食不易。

(三)淡泊钱财的金钱观

曾国藩一生仕途通达、官运亨通,但始终清廉自律,没有利用手中权力广揽钱财,这与他的金钱观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父母者总是想方设法来为子孙聚敛钱财,以求家族的兴旺延续。曾国藩却跳出了这份执念,不仅自己淡泊钱财,更是反对为子孙积聚财富。首先,他认为人不要过分贪恋钱财。“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4]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还告诫儿子:“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5]其次,散财济人的思想。曾国藩表示决不留钱与后人,如果钱有剩余,就去周济那些穷亲戚。曾国藩告诫家人,“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1]190钱多而后子弟骄奢淫逸,最后必将导致家败名裂。曾国藩认识到官宦子弟大多养尊处优、不事劳作,家族衰败不可避免,因此他强调,不留钱财与子孙的用意是要求子孙自强自立、自食其力。

(四)洋为中用的经世致用观

突破夷夏之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把兴办洋务纳入经世体系之中,是曾国藩经世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些思想体现在他们的奏折、文件中,也体现在他们的家训中。他教育子女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要与社会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并且设立了翻译官,创办技术学校,派遣留学生赴美等。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在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一批开明派官僚,他们看到了洋人的优势,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要想维护统治就必须做出变革。但又不敢触碰封建统治制度,只能在技术层面进行一些变革,所以兴办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正是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作为洋务派代表,在守旧中出新,在自强求富的道路上挣扎前行的真实写照。“死生祸福,不甚介意,惟接到英吉利、法郎西、米利坚各国通商条款,大局已坏,令人心灰。”[1]266强烈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曾国藩在内的封建士大夫阶层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使命感,坚定了其学习西方、兴办洋务的信念,传统经世思想的内涵也因此得到了升华。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洋务派们开始自己研发制造西式武器,正如曾国藩所说“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洋务派们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思潮。

三、曾国藩家风建设的启示

曾国藩的家风思想既具有一般仕官世家教导子弟承继祖业的传统性,又有动荡年代求生存图发展的创新性。前者表现出文化底蕴深,说理透彻;后者表现出致力于真才实学,见用于时,从而使纲常名教的训教有所淡化。曾国藩家书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士大夫阶层在迷路中探索,在清王朝大厦降倾之际力挽狂澜,守护大清王朝最后的荣耀,坚持封建士大夫最后的尊严;但也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倡导洋务。

今天,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包括《曾国藩家书》在内的传统家风家训的生存土壤发生巨大改变,其中的诸多理念和思想观点已不合时宜,不仅遭遇了断层更遭遇了严峻挑战。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冲击之下,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对利益的追捧、对奢靡的追求,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也许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回过头来细细品读传统家风文化的思想精华,发现和甄别传统家风家训中所阐发的深层意蕴,并且进行创造性诠释与转化,进而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李鸿章,校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2]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08.

[3]  曾国藩.曾國藩家书[M].钟叔河,整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441.

[4]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5:1329.

[5]  钟叔河,选辑.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97.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曾国藩家风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背书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