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第一峰

2021-02-22 05:19李奇钊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峰天都峰峰顶

○李奇钊

群仙所都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意为“黄帝之山”。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天都峰是黄山第三主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高达1 810 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高度虽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因此,尽管其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登峰造极

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纳上百人。站在天都峰峰顶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俯瞰群山,千峰竞秀,万水奔腾,美不胜收。古代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有民谣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天都峰为游黄山必游之地。天都峰有鲫鱼背、仙人把洞门、天桥、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非常值得游览观赏。

天都峰之鲫鱼背

天都峰有一段长10 余米,宽仅1 米的“鲫鱼背”,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 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游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难通”的感慨。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鲫鱼,每年都要跟着鲤鱼去黄河跳“龙门”。据说鱼只要能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鲫鱼当然也想变成龙,所以绝不放过跳的机会。但是它不知跳了多少次,总是跳不过去,它多么羡慕那一条条已跳过龙门的鲤鱼啊!于是就去请教神仙。神仙告诉它:“你必须为人间办一件好事,积了功德,才可以跳过龙门。”“怎样才能为人间办一件好事呢?”它边游边想,不知不觉游到了号称“黄海”的黄山。它看到通往天都峰的道路被一条峡谷割断,云水阻隔,游人无法攀登。它脑子一转,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多么需要搭一座桥啊!”于是,它置身峡谷间的云水中,耸起脊背,给游人当桥。百年千年过去了,也不知有多少游人从它脊背上走过,去饱览天都峰顶的无限风光。有一天,那位指点它的神仙突然来到天都峰上,对它说:“小鲫鱼,你已积满了功德可以去跳龙门变成龙了。”但是这时小鲫鱼改变了主意,它愿一辈子为天都峰的游人服务,再也不想去跳什么“龙门”了。

迥入天都里

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

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上天都峰的人开始越来越多。1937年,天都峰建登峰梯道,长3 里,有1 564 级台阶,194 根石栏杆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现如今,天都峰景区每天都在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希望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爬天都峰,亲眼目睹一下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猜你喜欢
主峰天都峰峰顶
峰顶“不许留”
登主峰,抓纲领
重返老山主峰碑
巅峰时刻
傅占魁
爬天都峰
巧绘“环境”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
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