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2021-02-24 01:36夏志红
中国民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夏志红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特有的组织机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新常态经济形势的到来,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制度上,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避免徇私舞弊、以公谋私的现象出现。因此,想要促进事业单位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及风险防范。本文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强化内控风险防范,使事业单位更好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服务社会和人民。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在经济建设上,事业单位所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形势,推动经济发展,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基层事业单位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对单位经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但在改革和工作思路调整过程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强及风险防范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发展,也浪费了公共资源。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对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通过规范单位行为,通过各类规章制度约束事业单位权利,防止贪污腐败、财务风险等现象发生,从而更好服务社会。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一)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防止权力失衡,降低决策风险

内部控制的优化,能完善单位不相容职位分离机制,利用组织架构实现权力制约。同时,和其他组织、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及公益性,其提供的产品大部分为公共性产品,即使风险超出合理范围,事业单位也需要承担并提供服务,所以,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对风险复杂。如社保基金、农业税全免等政策,即使相关单位偿付能力不足,也必须履行。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合理规劃单位各项决策。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促进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

和现代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经营目的首先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其内容也大多为非营利性的公共产品,所以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成本控制没有过多重视。但随着经济发展,内部控制重要性逐步显现,良好的内控环境有利于促进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防止因资源闲置而导致业务开展缓慢。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依旧是公共经济的主导者,对社会和人民提供了太多服务。而这些服务大多是由政府买单。事业单位自身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效益,也不需要考虑经济成本,其工作的最终目的以及上级部门的评价标准,便是服务水平。因此,一些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及强化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者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上具有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忽视管理职能的现象,简单的将财务管控上的管理方法用于内部控制上,没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需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只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开展工作;部分单位即使建立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缺少监管和落地管理,缺乏执行力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浮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早在2015年,就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但实际上,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借鉴,一些单位盲目模仿企业内控制度,没有有效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在财务管理预算编制上,一些事业单位只是简单编制了单位年度预算,但并没有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各部门、各业务,使预算缺乏科学性。如很多事业单位常常会追加预算文件,由于预算审批流程不完善也时而出现批复口径粗放等问题,使事业单位实际支出情况和预算差别较大,发生超预算情况,提高了年终财务工作难度。最后,在内部控制资金管理上,部分事业单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建立健全定期资产盘查制度,对资产缺乏详细的数据统计,造成国有资产浪费,甚至流失。很多事业单位对资产入库、使用、维修、报废等流程没有进行严格管理,盘查结果书面报告比较简陋,无法真正体现资产价值。

(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外部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事业单位相关制度也进行了大的改革。但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缓慢过程,就内部审计制度来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各种经济活动潜在风险。但实际上,从我国事业单位实际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甚至部分单位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审计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及专业审计人员。所以在开展监督审计工作时,对内部制度及业务上存在的风险不能准确把握,审计工作规范性欠缺,监督机制作用不能准确发挥。同时,一些审计部门职责没有做好合理分配,造成审计猫腻。监督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障,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四)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管理重要内容,也是财务风险防范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资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事业单位资产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重要比例。但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是事业单位存在的最为普遍且不争的事实。和企业相比,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无论是资金预算、还是年底“突击消费”,很多事业单位都会把固定资产作用重要的一种手段。同时,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专人库存管理制度、使用登记制度等,从而造成了资产流失、浪费,甚至账实不符。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率高,造成了资产严重浪费。如在农业种植管理上,一些农业工具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加快,很多单位闲置了大量老化或上一代工具,造成了固定资产浪费,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控意识

首先,事业单位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及认识。目前,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条例而言,我国财政部等多个部门颁布了多个相关文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又如《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事业单位可以针对这些文件,定期开展教育学习,从而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内部控制相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其次,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最后,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事业单位要把内部控制和职工绩效结合起来,对于优秀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从而提高职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维护内部控制尊严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工作内容往往会与决策、执行、实行、监管等权力息息相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权利限制,让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相互制衡、相互监督。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财政部门下发文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强内部各部门预算编制管理,优化编制流程,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预算小组,通过对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的业务活动,在编制预算计划时,严格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整合、二上二下的编制原则,确保预算编制对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从而加强单位成本控制。第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事业单位要实施内部控制责任机制,以全面为核心,加强对各个业务环节风险的重视,特别是在资金管理上,单位要实施集体民主制原则,避免出现重大问题的出现。此外,事业单位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优化。在内控中,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客观规则和精细化管理,所以单位要理顺流程、明确责任、简化管理内容,才能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执行。

(三)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建立一支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部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变化,其内控监督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杜绝一些腐败分子对内部资产进行贪污挪用等情况的发生。首先,事业单位要健全审计机制,加强审计力度,让审计人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标准。其次,事业单位应定期举办审计监督培训课程,提高监督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如新型的审计手段、监督方法等。最后,事业单位要落实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尤其是预算执行及资金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相关人员要书写情况报告,阐明原因,防止贪污腐败情况发生。通过监督审计,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白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中所发挥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审批、使用、报废、维修、处置等制度,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好预算表,统计好各个部门实际需求情况,对一些量大、使用频繁、价值低的固定资产,也要科学统计,防止过度购买而导致的资产闲置。最后,要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借出与使用,当固定资产借出时,一定要明确其用途、时限,并登记好管理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此外,单位还需要对闲置资产按程序进行上报,推动固定资产调剂共享,防止资产浪费。

五、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想要继续发挥其经济作用,履行其社会职能,更好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事业单位要创新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施全面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督,通过信息技术水平实现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时管理,不仅能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达到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改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防范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2):44-45.

[2]李春金.关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5):222-223.

[3]唐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探讨[J].中國乡镇企业会计,2020(02):194-195.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