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18《毛针织品》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2021-02-24 09:28吴超霞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1年6期
关键词:旧版针织纱线

吴超霞

(上海偶帛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上海 201615)

0 引言

随着毛针织品的消费群体、社会生活方式及毛针织品服装市场发展的变化,人们在注重其品质的同时,更是把目光聚焦于儿童毛针织品的质量安全上面,家长们更是带着疑惑为自家孩子购买此类产品。此外,毛针织服装的款式(拼接服装的出现)、穿着时的刺痒感、抗菌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人们所关心的毛针织品的穿着舒服性、安全性等问题,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士再次对毛针织品的产品标准进行了修订。经过多方努力,2021 年4 月19日正式发布了FZ/T 73018—2021《毛针织品》(以下简称新版标准),且已于7 月1 日开始实施,以替代FZ/T 73018—2012《毛针织品》(以下简称旧版标准)。本文从毛针织品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分等规定、安全性、外观质量、内在质量评等方面对新旧版标准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希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加强对毛针织品品质的控制,更好地指导消费者选购所需的毛针织品服装。

1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变化

修改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内在质量评等、水洗尺寸变化率考核指标、部分指标的试验方法、外观质量样本抽取、标志等,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毛针织产品的分类、耐光色牢度等多个试验方法,新增了对产品抗菌性和刺痒感性能的要求。此外,新版标准还强化了对儿童毛针织品的安全性考核要求,使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各类喜爱穿毛针织品服装的人群,促进了毛针织品类服装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了整个毛针织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

2 新旧标准存在的差异

2.1 适用范围及分等规定

为了适应毛针织品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新版标准对毛针织产品的分类及分等规定进行了调整。在旧版标准分类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衣、西服、衬衫、拼接服装类毛针织产品,并将毛针织品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这比旧版标准中的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等外品(低于二等品)的划分更加合理。此外,标准还明确指出,毛针织品的品等由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综合评定,并以最低一项定等。

2.2 安全性要求

鉴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安全性,新版标准要求毛针织产品除了满足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外,儿童产品还必须满足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2.3 外观质量

在毛针织产品的外观评等方面,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增加了缝迹伸长率试验结果判定,修改了领圈拉开尺寸和外观疵点的考核要求,以及注释的内容。

虽然对毛针织品缝迹伸长率的要求没有变化[平缝≥10%,包缝≥20%,链缝≥30%(包括手缝)],但对缝迹伸长率试验结果判定做了明确的要求,即:一旦产品出现缝线断裂或织物破裂的现象,则判定为不合格。这方面比旧版要求更加全面、严格。

旧版标准对毛针织产品领圈拉开尺寸要求按小童(≥26 cm)、中童(≥28 cm)、成人(≥30 cm)进行了划分;而新版标准则按成人及儿童进行了划分,并要求:7岁以下儿童的领圈拉开尺寸≥28 cm,而≥7 岁的儿童及成人的领圈子拉开尺寸≥30 cm。对儿童领圈拉开尺寸的调整,是考虑到现代儿童骨格发育总体上要比过去偏大。

如图1所示,作用72 h后,2‐DG及Met可浓度相关性的抑制HepG2细胞生长,其中2‐DG的IC50值为2.45 mmol/L(图1A),Met的IC50值为16.35 mmol/L(图1B)。因联合用药涉及两种药物,无法计算IC50值,采用金氏公式Q值来衡量效果。由图1C可知,联合用药后可显著的增加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与同浓度2‐D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组Q值均大于1.15,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表1)。为了体现联合应用的效果,采用较低生长抑制作用下的2‐DG(1 mmol/L)及Met(3 mmol/L)进行后续研究。

对于外观疵点方面的评等要求,新旧版标准均从原料、编织和裁缝整理疵点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且对应的疵点名称也未有变化,但新版标准对纱线接头疵点的要求更加严格,即:优等品不允许出现纱线接头,一等品允许出现纱线接头的个数≤2个,合格品允许出现纱线接头的个数≤4个。而旧版标准优等品允许出现纱线接头个数≤2 个,一等品允许出现纱线接头的个数≤4 个,合格品允许出现纱线接头的个数≤7 个。可见,新版标准允许各等品出现的纱线接头个数明显比旧版标准要求的少。同时,新版标准中的纱线接头和露线头疵点是不允许出现在产品的外表面的。此外,新版标准对外观色差疵点的要求也稍有变化(去除旧版标准中的≥),增加了“拼接面料之间不考核色差”的注释。

2.4 内在质量

2.4.1 纤维含量

随着国家标准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的正式实施,行业标准FZ/T 01053—2007《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随即作废。因此,新版标准在修订时及时将纤维含量由“按FZ/T 01053 执行”调整为“按GB/T 29862 执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规范毛针织产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2.4.2 化学性指标

旧版标准只要求对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进行考核,而新版标准除要求对二氯甲烷进行考核之外,还增加了对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的考核要求,明确规定(NP+OP)的限量值<10 mg/kg,(NP+OP+NPEO+OPEO)的总限量值<100 mg/kg。此外,对于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只考核动物毛质量分数≥30%的粗梳部分,不考核含聚酯纤维、丙纶、二醋酯纤维或三醋酯纤维的产品。

2.4.3 物理性指标

新版标准将“顶破强度”考核指标更改为“胀破强力”,对精梳类和粗梳类毛针织品的顶破强力值要求维持不变,且胀破强力只考核平针部分面积≥30%的产品,不考核背心和小件服饰类的胀破强力。纱线线密度是指编织所用纱线的总体线密度。

对于毛针织品的起球性能要求,新版标准与旧版标准要求基本一致,但强调不考核重缩绒、镂空、长浮线、拉毛等特殊工艺产品和袜子、小件服饰类产品的起球性能,只考核拼接服装的毛针织部分。

对新增的考核指标干洗尺寸变化率,新版标准明确要求产品长、宽方向的变化率要控制在-5.0%~+5.0%,但对于使用说明中标注“不可干洗”的产品不作考核要求。

对于毛针织产品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的考核要求,新旧版标准因所用洗衣机的号型规格不同,因而选用的洗涤程序也就不同,但对相关产品的尺寸变化率要求并无明显差异。此外,还需特别注意:对于使用说明中标注了“不可水洗”的产品,不考核其小心手洗类和可机洗类;只考核平针产品宽度方向的松驰尺寸变化率;只考核小心手洗类中开衫、套衫、背心类的非重缩绒产品的松弛和毡化尺寸变化率,而重缩绒产品只考核总尺寸变化。

2.4.4 色牢度

对于毛针织产品的色牢度考核要求,新旧版标准在项目标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详见表1(旧版标准)和表2(新版标准)。

由表1 和表2 可知:旧版标准从毛针织产品的色泽变化、毛布沾色和其他贴衬沾色3个方面对耐洗、耐汗渍(酸、碱)和耐水色牢度进行了考核,从色泽变化和溶剂沾色两方面对产品的耐干洗色牢度进行了考核;而新版标准从变色和沾色两个方面对产品的耐洗、耐汗渍(酸、碱)、耐水和耐干洗色牢度进行了考核。

表1 旧版标准对产品色牢度的要求

表2 新版标准对产品色牢度的要求

2.5 新增功能性考核项目及指标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对毛针织品的抗菌性和刺痒感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求毛针织品的抗菌性需要达到: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70%,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70%,对白念球菌的抑菌率≥60%,其他抗菌性卫生要求还应满足GB/T 31713—2015《抗菌纺织品安全性技术要求》的要求。

对于毛针织品的刺痒性能要求:运动用毛针织品的刺痒感数值≤320,非运动产品的刺痒感数值≤510。

2.6 试验方法

新版标准对纤维含量、胀破强力、耐光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等考核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起球试验对照相关标准样照评级的要求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干洗尺寸变化的试验方法,还增加了GB 31701 安全性要求检验,下述列出了变化明显项目的试验方法。

安全性除需按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项目及试验方法执行外,儿童产品的安全性还应按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项目和试验方法执行。

胀破强力试验方法按GB/T 7742.1—2005《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和GB/T 7742.2—2015《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2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气压法》执行。如出现产品需要仲裁,则按GB/T 7742.1执行。

起球试验按GB/T 4802.3—2008《纺织品 织物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执行,精梳产品转动14 400 r,并对照GSB 19-2923《精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进行评级;粗梳产品转动7 000 r,对照GSB 19-2922《粗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进行评级。

产品的干洗尺寸变化率检验方法按GB/T 19981.2—2014《纺织品 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执行,使用特敏材料干洗程序洗涤1 次,不整烫,且试样制备需按FZ/T 70009—2021《毛纺织产品经洗涤后松弛尺寸变化率和毡化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执行。

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 8427—201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中方法3执行。

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 12490—2014 执行,小心手洗类产品执行A1S 条件,可机洗类产品执行B2S条件,测试时均不加钢珠。

拼接类产品的互染色牢度的检验方法按GB/T 31127—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拼接互染色牢度》方法A 执行。对于试样大小达不到(100±2)mm×(40±2)mm 要求的面料,可按实际试样的最大尺寸剪取,然后再将两块试样沿短边缘合成组合试样。

刺痒感性能检验方法按IWTO-66—2017《纺织品 织物刺痒感性能试验方法》执行。

抗菌性试验方法按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执行。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试验方法按GB/T 23322—2018《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执行。

3 结论

(1)新版标准FZ/T 73018—2021《毛针织品》的制订和实施,不仅完善了旧版标准考核指标的要求,尤其对儿童产品安全性的强化,更是贴近了消费者的需求,符合毛针织品市场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还可为生产企业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毛针织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消费者购买到穿着放心的优质产品。

(2)面对标准的更新实施,生产企业除了需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质量外,还要对产品设计及时调整,只有综合考虑儿童消费者的特殊要求,才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3)标准制订时综合考虑了标准编写和技术上的规范编辑要求,总体编写技术水平比旧版标准有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旧版针织纱线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与旧版内容对照(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