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县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1-02-24 09:26冯莹莹李卫东肖永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产业结构四川省

□文/冯莹莹 李卫东 肖永青

(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

[提要] 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高速铁路规划网的实施无疑是当前经济形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将会带动不同行业的发展、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等,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四川省13 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探究高速铁路开通对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一、引言

1964 年,日本新干线的开通给当时被许多国家认为是夕阳产业的铁路带来希望。随后法国和德国等相继建设并开通TGV 东南线、ICE线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和货运方面的需求,我国铁路前后共经历6 次大提速,已经基本达到满负荷的状态。而高速铁路的出现开启交通运输行业的新里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动力。2003 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随后2008 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了高铁时代。截至2019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5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2/3,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高速铁路具有能耗少、速度快、舒适度高等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工具。高速铁路作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可以通过加速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来促进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同时高速铁路所具有的时空压缩效应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高铁的开通运营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情况都处于劣势地位,高铁的开通运营是否能够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我国高速铁路起步较晚,相应的对高铁与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也是从近些年来才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区域可达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方面。

在区域可达性方面,韩燕等(2018)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可达性系数和引力模型研究指出高铁开通对可达性有促进作用,增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宗会明、黄言(2019)采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可达性指数等四项指标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铁在促进成渝城市群整体可达性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边缘城市与优势区域的可达性水平差距;王豪、刘秀华(2018)以成渝高铁为例,指出高铁开通对不同城市可达性的改善率存在差异,其中在线路中间段的城市可达性提升的较为显著,而两端的城市可达性变化不大。

在经济增长方面,郑拓(2020)以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冀区域为例,通过构建高铁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明显;杨永辉等(2020)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分别从高铁建设和开通两方面分析了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指出高铁开通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陈俐锦、欧国立(2020)通过选取“四纵四横”高铁规划中的101 个站点城市作为样本数据,并将其划分为发达、发展和落后三个等级,从建设和运营两个角度指出了高铁对不同经济基础的城市发展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吴昊、张馨月(2020)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高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对于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郑林昌(2019)基于对已建高铁站点的248个地级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任晓红、王钰、但婷(2020)以100 万居住人口作为划分中小城市的标准,分析了高铁对我国县级市以及地级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高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不显著,且在短期内存在着一定的负向影响。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一览表

在产业结构方面,彭雪(2017)以京广高铁为例,并将样本划分为特大规模、大规模和中小规模城市,分别采用了双重差分法和偏离份额法从总体层面和结构层面分析了高铁通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不同规模城市的产业影响不同;张秋波、李卫东(2019)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建立线性回归和灰色预测模型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其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并没有对保定市的第一、第二产业起到积极作用;蒋华雄等(2017)通过修正市场潜力模型分析了高铁对制造业型和服务业型城市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均促进了两种类型的产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高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在探究高铁不同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时,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都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人文文化、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高铁对其影响也存在着不一致性。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高铁的开通运营是否能够更直接有效地带动其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高铁开通所带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尤其是在劳动力方面,对当地的就业水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针对特定地区来具体研究高铁的社会经济影响将会更具有针对性。

三、实证分析

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五大省份,在西南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运营,省内各城市之间以及省内外城市之间的发展联系也越来密切。2010 年成渝高速铁路的建设到如今的成昆高速铁路的运营,目前四川省已经开通运营了6 条高铁线路,基本形成地级县市铁路网格局,为其他省份建设高速铁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探究高铁对四川省的社会经济影响,本文将以四川省县域城市作为样本,深入探究高铁对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就业水平的影响。

(一)模型与数据。本文将以2007~2018 年作为时间跨度,通过四川省13 个开通高铁的县域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别分析高铁开通对其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Y 代表被解释变量,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水平;D为虚拟变量,高铁开通时D=1,否则D=0;X 为控制变量,包括公共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总值、人口数量;c 为截距项;u 为随机扰动项。

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将以2018 年的13 个地区的生产总值作为基期数据,从而得到实际的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于产业结构,本文将借鉴任晓红(2020)将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比来构建产业结构系数;对于就业水平,本文将采用地区就业人数来代表。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局网站上的《四川省统计年鉴》。(表1)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本文将采用Eviews8.0 软件来进行面板数据逐步回归,从而得到各个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并分别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三个方面来探究高速铁路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表2 高速铁路对经济的影响数据中可以看到,模型(1)、(2)、(3)、(4)中高铁开通的虚拟变量D 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高铁的开通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选取模型(3),我们可以看到公共财政支出、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通过模型(4),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入固定资产投资之后,公共财政支出和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不显著,但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向显著。这表明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劳动力生产要素能够促进产出的增加。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上,投资金额巨大,保证了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表2)

其次,我们从表3 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数据中可以看到,在模型(1)中,高铁的开通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但是在逐步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为负,这说明高铁的开通还没有显现促进四川省县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以及先天资源环境的影响,四川省县域城市的产业结构在调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相对于大城市较为成熟的服务业来说,县域城市的发展相对较慢,目前仍然需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从其他控制变量上来看,模型(2)、(3)显示在5%的水平下公共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存在着正向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公共财政支出中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产业的扶持,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模型(4)显示在10%的水平下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正,这表明增加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生产机器等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表3)

表2 高速铁路对经济的影响一览表

表3 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览表

最后,我们从表4 高速铁路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数据中可以看到,模型(1)、(2)、(3)均显示在10%的水平下,高铁的开通对就业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这可能主要是高铁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新产业,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需求能够起到连锁反应,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高铁的开通所具有的时空压缩效应更是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联系,社会生产分工更加细化,产生的规模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就业水平。从其他控制变量上来看,模型(2)显示人口公共财政支出在1%的水平下对就业水平存在正向显著影响,这表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通过刺激需求来提高就业水平。模型(3)、(4)显示人口数量对于就业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与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就业人数的增加。(表4)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文通过选取四川省2007~2018 年间开通高铁的13个县域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三个方面来分析高铁开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铁的开通对四川省县域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高铁的开通促进了资源的流动,大城市对周边城市产生了溢出效应。第二,高铁的开通对四川省县域城市的就业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逐步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不显著,甚至为负。这可能是由于高铁的开通加速了城市分工的细化,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而县域城市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的限制,需要先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这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来增大需求,并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表4 高速铁路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一览表

(二)建议。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继续完善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复杂性,目前四川省内仅有6 条高速铁路,大部分的县域城市尚未开通高铁,省内外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因此可以利用高铁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带动相关人力、资本等要素流动来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政府适当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四川省大部分的县域城市发展还相对缓慢,还没有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因此各地区政府应该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或通过相应的公共财政支出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不断细化专业分工中形成规模经济,逐步将经济发展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第三,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培养企业创新意识。由于四川省县域城市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的限制,高铁的开通将会使得部分县域城市的资源流向大城市,造成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住房落户和补贴等措施来不断引进相应的人才,并通过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产业结构四川省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