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杂粮杂豆种质资源创新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2021-02-27 18:30焦少杰
奋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杂豆杂粮种业

■ 焦少杰

我国历来有“五谷为养”的传统理念,杂粮杂豆的作用不能小视,更不能忽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我国人民亚健康问题与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全谷物食品摄入越来越少紧密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吃饱问题,还有吃好和吃得健康问题,因此不能忽视杂粮杂豆的重要作用及其种质资源的创新发展。

一、杂粮杂豆作物的重要作用

杂粮杂豆的范畴较广,主要包括高粱、谷子、糜子、食用豆、大麦、燕麦、荞麦等,其中食用豆又包括芸豆、绿豆、红小豆、豌豆、鲜食大豆等不同种类。黑龙江省杂粮杂豆年均种植面积超过50~70 万公顷,在全省旱作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需求。杂粮杂豆普遍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等特点,在我省的风沙、干旱、盐碱、低洼易涝地区广泛种植,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起着巨大的作用。我省中低产田超过1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干旱、盐碱、沙化土壤3800 万亩,杂粮杂豆种植在这部分耕地中比较效益明显。

2.救灾减灾需求。我省幅员辽阔,春季气候多变,干旱、洪涝、风害、终霜期延迟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杂粮杂豆类型丰富,大多播种期较晚,生长期较短,因此又是救灾作物,农民查田补种、毁种及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播期明显推迟时,大多选种杂粮杂豆。

3.加工产业的原料需求。高粱是我国酿造产业中的优质原料。众所周知,我国生产的优质白酒,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优质食用醋,如山西陈醋、双城烤醋等都用高粱做主要原料。食用豆是罐装食品的重要原料,小米、黄米、绿豆、红小豆、鲜食大豆等都已成为杂粮深加工的主要原料。

4.膳食需求。随着人民群众日益注重食粮丰富化、口感多样化、营养均衡化、食品健康化,杂粮渐渐回到餐桌,成为优质的佐餐食品。小米粥、绿豆粥、八宝粥、红豆饭、黏豆包等也逐渐成为人民调剂膳食营养的主要方式。

5.种植结构调整需求。我省在玉米、大豆种植结构面临调整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杂粮杂豆作物。

6.出口创汇需求。黑龙江省是我国芸豆、红小豆主要产区,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很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生产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的省份。

二、当前杂粮杂豆种业发展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杂粮杂豆生产、消费、出口大国,每年的种植面积在1000 万公顷左右,年生产杂粮杂豆2000 万吨以上,生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均处于第一位。黑龙江省作为杂粮杂豆生产大省,目前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杂粮杂豆生产的经济效益仍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杂粮杂豆生产的不断发展变化,品种和生产技术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杂粮杂豆生产在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同时,应重点向优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要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1.在杂粮杂豆新品种上要突出体现优质与专用。目前的杂粮杂豆品种,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还不够优、不够专。要通过创新育种方法和手段,使田间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品质分析、抗病鉴定同步进行,使新品种不仅高产,而且兼具优质、广适、专用等特性,使育成的高粱新品种更适于酿造,谷子新品种更营养更好吃,杂豆新品种更有营养并具有商品属性,为优质优价奠定基础,为加工企业建立优质专用的原料基地做好品种储备,满足生产、加工、贸易的需要。

2.将新品种与绿色生产技术结合,解决杂粮杂豆食品安全问题。将现有的绿色生产技术与杂粮杂豆新品种进行组装配套,良种良法相结合,形成最优生产技术规程,在技术上确保生产出的杂粮杂豆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等级。

3.从品种到技术,始终遵循轻简高效原则。杂粮杂豆的轻简高效生产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最直接地体现在机械化生产上。从育种开始,首先,选育的新品种要满足机械化栽培的轻简高效生产方式,因此选育的新品种高粱要矮秆、耐密、抗倒,谷子要矮秆、直立、抗倒,食用豆要直立、抗倒。目前在谷子生产中,植株太高不适宜机械化收获,育成矮秆品种就需要矮秆的种质资源,而在我省春谷类型中,矮秆资源非常有限;选育直立型红小豆和绿豆,难度很大,因为其种质资源多为匍匐型,直立型的资源十分匮乏。其次,要能抗或能耐符合绿色生产要求的除草剂,特别是谷子要培育出抗拿捕净等禾本科除草剂的品种,既能防治草,又能解决间苗问题,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成本。再次,选育的新品种要抗病抗虫,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生产,选用的农药、化肥就要受到限制,可选择的种类就少,价格就可能高,因此在技术组装上要克服高成本的风险,才能实现高效益。

4.解决好试验示范与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目前,杂粮杂豆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显示度不够,即使在示范区种植,也多是组织农民观摩。如今的杂粮杂豆产业已经是环环相扣,形成了产业链条,如果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就会出现供需关系失衡,价格就会随之大起大落,对供需造成很大影响。要将种业、种植、加工、贸易等与杂粮杂豆产业链相关的行业领域组织到一起,通过成果的试验、示范、展示和讲座培训,培植全产业链思维,使大家融入到产业链中,互相关联,才能使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促进杂粮杂豆产业升级,从而进一步优化全省农业产业结构。

三、推动杂粮杂豆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政府扶持发展杂粮杂豆种业发展的角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育种人才队伍建设。育种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一个新品种的育成,不经历10 多年的检验是无法完成的,一个成熟的育种科技工作者不经过10 年、20 年的磨炼,也不能成为中流砥柱。这里固然有工资、待遇、经费、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但拥有育种工作情怀很关键,这种情怀就是热爱农业、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它可以使育种科技工作者不受外界干扰,坚持扎根在育种事业上。因此,在加强育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更加注重育种情怀的培养和教育,构筑种业发展的思想根基。

2.稳定种质创新与新品种研发经费。育种工作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因此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撑,只有稳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保证育种工作的连续性。如果经费间断了,前期工作选育的育种材料保存不好,就会丧失活力,前功尽弃。

3.提高认识,加大种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要将杂粮杂豆产业与国家粮食安全高度融合,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举措中要有杂粮杂豆一席之地。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加大省级财政扶持力度,将种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连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投入杂粮杂豆种业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种业投融资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提升杂粮杂豆种业向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发展。

从杂粮杂豆种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杂粮杂豆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全面普查全省杂粮杂豆种质资源,加大优良特异资源的收集、保护力度,特别是优质、抗病、抗旱、耐低温、耐涝、适于机械化栽培等资源的收集,确保我省特色杂粮杂豆种质资源不丧失。建立完善的全省杂粮杂豆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形成上下有效衔接的保护机制。开展全省杂粮杂豆种质资源登记保存与鉴定、评价工作,实现杂粮杂豆种质资源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促进杂粮杂豆种质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杂粮杂豆种业原始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不断夯实杂粮杂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新种质创制的研究基础,为科学高效利用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2.进一步优化育种目标,使新品种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农作物种子是种植业的基础,种子的好坏,不仅看产量的高低、抗性的好坏,更重要的要看其内在品质,内在品质决定其加工利用的最终用途。因此,选育的杂粮杂豆新品种,不但要满足农艺需求,更应该满足粮食的加工需求,选育出适合产业链要求的专用品种,拓宽杂粮杂豆的消化路径,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3.不断加强对新的育种技术和手段的学习,提高杂粮杂豆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基因标记到克隆技术,从转基因到基因编辑,新的生物技术不断促进育种技术和效率的提升,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效果。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育种工作中。

4.加强联合攻关,提升杂粮杂豆新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专业化越来越突出的时代,加强联合攻关往往事半功倍。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平台,建立完善的杂粮杂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开展杂粮杂豆新品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形成科技支撑合力。探索建立品种资源、技术成果有条件共享和权益按比例分配的开发利用机制,推动科研育种人才、资源向企业流动,调动杂粮杂豆种业创新积极性,将我省杂粮杂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促进杂粮杂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杂豆杂粮种业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雁门关地区杂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杂豆主食化研究进展
细粮VS杂粮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杂粮小镇之歌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