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永权用万张佚名照构建真实

2021-03-02 10:40梁辰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旧货中国青年报照相馆

梁辰

20年來,晋永权跑遍了全国几十座城市的旧货、旧书市场和废品店,收集了3万多张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的老照片,从中选出1500张进行整理、分类和研究,编著成《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一书,于2020年11月出版。

另一种影像的存在

晋永权曾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现为《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多年与“影像”打交道,接触的多是出版物中、展厅里、研讨会上出现的“经典照片”,他时常在想,摄影究竟是什么?除了这些“经典照片”,还有没有另一种类型的影像存在?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旧货市场的地摊上看到成堆的旧书和残瓷碎片旁边,零星散落着几张记录人们日常生活的老照片。从此,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每到一个城市,晋永权都要去当地的旧货市场转转。

如何将收集来的杂乱无序的照片分类、解码并归纳出理性的秩序,是晋永权遇到的最大挑战。他按照“摄影”产生的两个条件——空间和时间,将照片分为“在户外”“照相馆里”“时代(上)”“时代(下)”等几个部分。画面中人物的服饰——列宁装、墨镜、高跟鞋、短裙、泳装,以及与此相关的体态、表情和生活方式——站姿、化妆、野炊、跳舞、拥抱等,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文本。

晋永权希望呈现一个纯粹由影像建构起来的世界,“无数张佚名,反而构建起一个更大的真实。”

如今,3万张整理好的照片还存放在家中,晋永权曾想象着它们未来的去处——被博物馆或大学收藏,供后人研究。晋永权决定将它们无偿捐赠。

一位摄影人的沉思

晋永权1967年出生于安徽,从小跟着家人在皖北一带迁徙过很多地方。1990年,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研究生。读研究生的过程中,苏联解体了,东欧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毕业后,他有机会去了一趟俄罗斯,实地看到的无法完全用书本的知识解释。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现实,晋永权萌生了做一名记者的想法。

随后,晋永权进入《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实习,从此开始了十多年的新闻摄影记者生涯。

担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后,晋永权无法像之前那样到处拍照,他开始研究新闻摄影史。2009年,他推出新作《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的中国摄影争辩》,红底黄字的标题上写着一行小字:一部中国摄影的断代史,一位摄影人的沉思录。

晋永权认为《佚名照》可以算作《红旗照相馆》的姊妹篇。出于多年的习惯,如今路过旧货市场,他还会走进去看看老照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旧货中国青年报照相馆
建设性新闻的文本建构与内容生产
潘家园旧货市场掠影
这些“文物”是认真的吗
A LONG LENS
高校校园旧货市场系统的研发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照相
莹莹照相馆
我用“旧货”赚“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