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itizen Archivist”项目研究:驱动因素、业务内容、启示借鉴

2021-03-02 07:51姚明
档案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模式分析公众参与

摘  要:通过对美国“Citizen Archivist”项目进行研究,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视角。概述了美国“Citizen Archivist”项目开展情况,认为传统支撑、政策鼓励、技术驱动、思维拓展是项目开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信息链视角分析了项目“公民档案保管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认为工作内容实现了信息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有4个方面启示:推动档案意识的再启蒙与觉醒,推进档案整理与利用社会化,激发个体档案记录行为,利用公益化机构推动档案整理模式革新。

关键词:公民档案保管员;公民档案保管员计划;美国国家档案馆;公众参与;模式分析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Citizen Archivist proj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cause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 Archivist proj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summarize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traditional support policy encouraging technology-driven thought expansion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work contents of the project 'citizen archiv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chain, and holds that the work contents have realized the evolution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There are four inspir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in China: promoting the re-enlightenment and awakening of Archives consciousness, promot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Archives Arrangement and utilization, stimulating individual Archives recording behavior, using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mode innovation.

Keywords: Citizen Archivist; The plan of Citizen Archivist plan; Archives Nationals; Public participation; Pattern analysis

2010年4月12日,美國国家档案馆暨文件管理署署长David Sean Ferriero[1]在其官方博客上首次以官方名义提出“Citizen Archivist”,在借鉴“citizen scientists”(公民科学家)的经验基础上,译为“公民档案保管员”,之后,美国国家档案馆就开通了“our Archives”,[2]推动开展了对美国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巨大的“Citizen Archivist”项目,造就了一大批公民档案保管员。

1 项目的驱动因素

1.1 传统支撑:个人档案保存传统。从“五月花号”的“The Mayflower Compact”,到美国立国至今,一直非常重视“契约精神”,由此也衍生出对于文本与契约的保存传统也一直延续。[3]如1814年以来建立的联邦托管图书馆体系,已经成功运行了200年多年,成为是美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最基本的途径和服务模式,[4]如从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时提出设立保管总统文件的相应机构的计划,集中管理历届联邦政府各个机关的档案,之后历任总统都在离任后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来保存私人文件、历史资料和口述档案、个人档案和实物档案。[5]

这些都深刻影响了美国人民的档案文书保存观念,催生了美国的家庭长期保持了管理个人档案的传统,并逐步生发了合理保管的意识,个人档案开始被重视并且成为撰写家族与家庭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个人档案因为其非公共性而不能进入公共的档案馆保存,很多政府与非政府机构都撰写与出版了相应的书刊与手册来指导公民个人更好地管理个人档案。

1.2 政策鼓励:新公共服务重视公民参与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协商来协调公民、社区、团体之间的关系与利益,进而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一致的行为准则,以达成建设公共、私人和非营利机构的联盟,进而满足相互一致的需求合作型结构的目的,由内部和外部共同领导,十分注重公民的参与,成为欧美政府管理的主流理念。[6]由此催生了“开放政府指令”(Copen government directive)的颁布,在“透明”“参与”“合作”原则下通过互联网,进一步通过数据的公开加强政府行政的公开化、透明化。通过在线交流吸纳公民参与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中来,无论是社会团体、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受到政府的“邀请”,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

作为管理美国联邦政府文件和档案的官方机构的国家档案馆,按照“开放政府指令”精神对自身所掌握的档案资源进行了开放,引导民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利用与开发之中。

1.3 技术驱动:互联网技术普及

1945年7月,Bush在 《大西洋月刊》发表 《诚若所思》,提出机器自动检索的天才构想[7]、1946年诺依曼发明电子计算机[8]以及克林顿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再到奥巴马时期推动互联网办公,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9][10]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民的思想与创意实现无缝链接的“全球脑”正在形成。[11]

公民档案管理员项目正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形成公民广泛参与的档案管理网络空间。

1.4 思维拓展:公民科学家理念

美国的图书档案教育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传统力量很强。[12]美国的“公民科学家”项目,是早期互联网思维的典型应用,其主旨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协作,通过组织来自各个领域的项目参与者进行对话,同时组织“头脑风暴”,引发群体思考的碰撞,进而激发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隐性知识”,达到“聚揽智慧”的目的。[13]

如美国地质勘探局所组织的“北美候鸟”项目,就是通过在各个领域招募志愿者,以在线分享与在线参与的方式,引导志愿者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完成了数万张候鸟迁移信息的卡片。[14]

档案领域也借鉴了这一项目的有益经验。Ri chard J. Cox,[15][16]提出在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是档案工作者(we are all archivists),基于互联网,将私人档案管理与公众的档案意识结合起来,强化公众的档案意识的延伸,使其扩展到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层次。

之后,美国国家档案David Sean Ferriero以官方名义提出“Citizen Archivist”这一概念,并以普利策奖获得者T. J. Stiles及其著作《Cornelius Vanderbilt,the First Tycoon》为例,论述了公民个人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或是专长所在,充分利用国家的档案资源进行研究、创作,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国家的、社会的档案资源的价值。美国国家档案馆也开通了“our Archives”项目,使其成为“公民科学家”项目理念下的领域延伸。

2 公民档案保管员工作分析

2.1 “记录→数据”档案记录数据化:Transcribe

将手写的档案材料全部进行数字化,对美国国家档案馆而言是相当艰巨的任务。[17]为此,他们通过在线用户与为了利用目的而扫描或复制档案的实体用户,实现档案的数字化与内容转录。[18]

同时,他们将这些数字化的档案原件上传到网站,由公民档案保管员与其他公众一起对这些历史手稿进行识别,并将之进行转录,不同转录版本之间进行对比甄别,从而实现档案内容从文本“记录”到可利用的“数据”[19]的转化,为下一步的开放利用奠定基础。

2.2 “数据→信息”档案信息标引:Tag

档案著录均是由专业的档案工作者完成的。[20]随着数字化趋势的深入,在互联网时代档案由以往的“孤本”通过数字化变成了“N本”,相应的标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出来。

人性化的大众分类法[21]使得以往只有一两个档案工作者才能参与的工作,转变为吸纳普通人的参与,实现协同合作。原有的通過“数据”方式以“杂乱无章”分布形态的“数据”通过“标引”等方式,实现了“有序化”。

2.3 “信息→知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Edit articles

网站“Our Archives”借鉴了维基百科的相关功能以wiki技术,允许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在网站上进行观点和文献的分享。

通过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放利用,实现了将分布存储在大众脑海中的“隐性知识”的激活,形成了“显性知识”表达。

2.4 “知识→智慧”档案内容深度研究:History Hub

美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数量十分庞大,据统计约有90亿张原文档案、720万张地图图表及建筑图画、2000万张照片、数以亿计的仪器可读数据集,36.5万多卷胶片和11万盘录像带。[22]

他们先后建立了家谱研究、立法文件梳理、总统文件整理等网络社区。网络社区由相关领域的卓有成果的专家学者担任网络社区的管理者,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交流与协同工作。

网络平台提供讨论板块、博客等工具将专家和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研究者集中起来推动公民参与,达到“理念碰撞”“观点集合”“头脑风暴”和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变的目标。

3 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启示

3.1 推动档案意识的再启蒙与觉醒

档案是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与直接反映,呈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生活情态和思想作风。[23]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大量文件档案通过官方网站对公众开放,并且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知情权。

档案所承载的大量信息资源,具有知晓性、凭证性价值、应用型价值。[24]这些价值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牵头,通过举办特定的档案项目,对民众进行档案意识的启蒙与培养,实现档案信息价值,推动公民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3.2 推进档案整理与利用社会化

美国公民档案管理员项目的实施,内含着很多先进的理念。美国联邦政府认为公众的知识与力量可以帮助解决政府在工作中无法应对的问题并认为档案工作者并非无所不能,因而需将公众视作档案系统内部组成,通过志愿者活动增进档案馆和用户间深入了解、促进双赢。[25]

这些理念是推动项目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如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将民众的“大脑”链接起来的“全球脑”理念;如注重民众参与的新公共服务理念;如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服务理念等;如社群信息学理念等。

这些理念为探索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档案工作新模式提供了借鉴,包括社交媒体、网络社区、公众参与、互联互通和公开获取等。

3.3 激发个体档案记录行为

记忆本身对现在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过去的知识和对过去的了解,微软Gordon Bell曾尝试制造世界上第一台Memex,实现在一台机器中“储存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信息”,将“个人记忆”融入“社会记忆”之中。[26]

在“公民档案保管员”项目中,对档案的征集收集与整理面向内容涉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个人档案,种类多样内容繁杂。这些庞大的无论是传统的纸质类的个人档案,或是数字时代下的各种数字化档案,都是他们在社会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产生的。

公民档案管理员项目无疑是一次“档案保存”与“记忆唤醒”的社会启蒙运动,这一项目唤醒了大众对个人档案认知的提升。

个人档案的保存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档案记录行为的激发与激活,使得社会所能触及的信息资源数量呈现数量级上的跃迁。随着个人档案的整理与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将大大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与综合国力。

3.4 利用公益化机构推动档案整理模式革新

美国国家档案馆基金会作为倡导公共教育的独立性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该组织从1992年开始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会合伙人,并与国家档案馆联合成立了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受到委员会的领导,资金筹措主要通过社会募捐的方式进行。

基金会对公民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给予相应的补贴补助,使国家档案馆的网络访问者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民间档案。

美国国家档案馆基金会对项目的积极推动,激发了更多机构团体组织和个人通过加入该基金会会员或单独提供赞助,共同支持了美国档案事业发展。公益化机构推动成为美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27]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项目:“政府惠农信息乡村传播效能演化、测度及提升研究”(72060407)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文学作品版本发掘、整理与研究(17BZW18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AOTUS.Collector in Chief[EB/OL].[2020-10-01].http://blogs.Archives. gov/aotus/.

[2]OUR ARCHIVES[EB/OL].[2020-10-01].http://www.ourArchives. wikispaces.net/.

[3]许爱军.《五月花号公约》和美国精神[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01): 112-117.

[4]罗贤春,黄俊锋.数字环境下FDLP功能拓展及启示[J].图书馆,2013(01): 47-51.

[5]张玮.浅析美国总统图书馆历史沿革及特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4): 85-86.

[6]竺乾威.官僚化、去官僚化及其平衡:对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一种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10(04): 47-50.

[7]Bush V.As we may think[J].atlantic Monthly.1945.176 (01): 101-108.

[8]罗贤春,余波,姚明.信息链视角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06): 35-40.

[9]赵屹,陈晓晖,方世敏.Web2.0应用: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3(05):74-81.研究,2013(05): 74-81.

[10]姚琦,马华维,阎欢,陈琦.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 1647-1659.

[11]朱丽君,朱元貴,曹河圻,董尔丹.全球脑研究计划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3,27(06): 359-362.

[12]周亚.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13]许林玉.开放科学:公民在研究活动中的作用与贡献[J].世界科学,2018(02): 43-47.

[14]施少钦. 社会记忆的守护者——“公民档案保管员”[J].兰台世界,2011(04): 9-10+7.

[15]Richard J.Cox.Personal Archives and a new archival calling:readings,reflections and ruminadons[M].Duluth:Litwin Books,2008.

[16]Richard.Cox.Digital Curation and the Citizen Archivist.Digital Curation:Practice,Promises&Prospects [EB/OL].[2020-10-01].http://d-scholarship.pitt.edu/2692/.

[17]施少钦.美国国家档案馆“ Citizen Archivist”项目研究及其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8]闫静.档案事业公众参与特点及新趋势探析——基于英国“档案志愿者”和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4(03): 81-84.

[19]马费成.情报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沿课题[J].图书情报知识,2013(02): 4-12.

[20]刘晓英,叶文青,文庭孝.知识地图学——论现代目录学的本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03): 336-341.

[21]张云中,张丛昱.专家分类法、大众分类法和本体的融合架构与演进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3): 99-105.

[22]翟楠,耿越,吴霜,周文泓.公众参与框架下的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研究[J].兰台世界,2017(11): 19-23.

[23]覃兆刿,孟月.论档案与国家软权力[J].档案学研究,2019(03): 10-15.

[24]罗贤春,姚明.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测度视角及路径[J].图书情报知识,2016(04): 18-26.

[25]李福君,徐琴.诺顿的档案思想研究[J].北京档案,2019(06): 18-21.

[26]张大卫.戈登·贝尔——小型机时代的开拓者[J].微电脑世界,1997(04): 155-156.

[27]王玉珏,张晨文,陈洁.美国国家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的发展[J].档案学研究,2017(05): 106-112.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 来稿日期:2020-10-13)

猜你喜欢
模式分析公众参与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模式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
物流行业发展中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赫山区黄脊竹蝗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模式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项目全程的高职装饰工程专业实训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