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翘楚丁建生的传奇经历

2021-03-03 10:30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万华化学

军 智

大风泱泱,大潮澎湃。开放发展的齐鲁大地,拥有着一大批国人熟知的优秀企业,也有着一大批不那么广为人知、实力却非常强劲的企业。在这些低调的企业中,总市值达到3001 亿元的化工巨头万华化学的一个小动作,都会引起全球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行业的价格波动。时间退回到30 多年前,万华化学还是一家经营困难的企业。从经营困难到市场巨头,这场翻天覆地变化的制造者,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万华化学的功臣、前董事长丁建生。

结缘MDI

1954 年,丁建生出生于山东青岛。 1978 年,24 岁的丁建生顺利地考取了青岛化工学院。也就是那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一份项目的文件上批示,“应当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大伙穿鞋问题就指望它了”“望快点谈成为好”。那个项目就是烟台合成革总厂(万华化学前身)从日本引进的3 套合成革设备,总预算4.6 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财政收入的4‰。什么东西如此重要,竟然引起总理的关注?原来引进的项目中包括与之配套的年产1 万吨的MDI。

MDI 是制备聚氨酯的关键原料。聚氨酯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优点,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等方面性能异常独特,从皮鞋、皮包,到汽车、冰箱,再到宇宙飞船、人工器官制造……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等领域。20 世纪80 年代, MDI 长期被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四国垄断,并严禁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公司转让相关技术。

命运的齿轮就这么阴差阳错。1982 年大学毕业后,丁建生被分配到了烟台合成革总厂。他用自己的勤勉和用心很快就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组长,4 年后被提拔为MDI 分厂的车间副主任。

4 亿多元引进的MDI 生产装置,是日本淘汰的落后设备,根本无法达到计划中的万吨产量,前面3 年还能每年勉强生产四五千吨,到了第4 年就隔三岔五闹罢工,而且生产出来的MDI 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烟台合成革总厂因此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MDI 市场需求却十分旺盛。

为了缓解国内市场需求,国家批准了4 套MDI 技术引进,但因其他国家对华封锁技术而搁浅。最后再次向日方求助,得到的回复却是,“新技术不行,只能转让旧技术,最多只能扩产到1.2 万吨”,还附加天价的技术转让费。

丁建生明白了:“真正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技术是换不来的”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 装置!”1993 年,已经是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给总厂领导打报告,提出自主研发MDI 技术。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1993 年,39 岁的丁建生要自研MDI 技术的消息一传出,就受到了无情的嘲笑。对于嘲笑和打击,丁建生并不在意,而是一头扎进了MDI技术的研发中。没有老师教,日本那几台旧设备就是最好的老师。他把原有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花了半年时间就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

没有技术团队,他就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当时,国家规定研究生待遇是650 块钱,根本没人愿意来烟台这家地方企业。丁建生就通过定向方式,按照3 万块钱一个研究生的标准,与大学合作培养。就这样,1995 年,第一个硕士来万华上班。一年后,丁建生终于拉起了一支10 人的科研小组。

MDI 设备的机械结构,丁建生和团队很快就摸清楚了,但是难在工艺流程和其中的化学反应。丁建生很快想到了利用计算机来解决。

当时我国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速度已经突破1 亿次。丁建生和团队在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MDI 工艺流程计算机模拟、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他还联合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一起攻关MDI 生产的核心技术。

经过1000 多个日夜、1 万多次的技术试验,用掉了可以装满几卡车的修改方案后,1996 年,丁建生带领团队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搞出国内首套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并且掌握了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3 大核心技术,并试产成功。

万华化学终于掌握了完整的MDI 技术,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西方长达40 多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5 个拥有MDI 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为了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王牌业务上,1995 年,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成“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32 个子公司只保留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1998 年,集中了MDI 优势资源和近400 名业务骨干的烟台万华化学聚氨酯公司(2013年更名为万华化学)正式挂牌,丁建生出任总经理。

在丁建生看来,人才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离开人才,一切创新活动都无从谈起。掌舵企业后,丁建生首先做的就是重用人才。尽管当时他自己年收入只有两万多元,住的是70平方米单元房,却给加盟万华的博士开出10 万元年薪,提供150 平方米海景房的待遇。

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他还做出承诺,只要研发出新产品并形成利润,就拿出20%-30%的利润作为奖金。一次,有个技改项目的带队工程师,一次就分到了21 万元奖金。彼时,万华全厂的工资才200 万元。

丁建生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不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民族企业就不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正是这种对技术、对人才、对事业的热爱,成就了如今的万华。

鏖战国际市场

2001 年,万华的MDI 产能由1.5万吨扩至4 万吨,又扩至8 万吨,产品质量媲美跨国巨头水平。也就是这一年,我国加入WTO。丁建生隐约感觉到,万华的春天要来了,但结果却是“狼”来了。2000 年美国IT 泡沫破灭,股市大跌,紧接着911 事件的爆发,让欧美化工巨头们的业绩雪上加霜。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进行低价倾销,“倾销幅度超过50%”。

丁建生果断向国家经贸委申请反倾销立案,这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化工行业第一起反倾销案。在申请反倾销立案的同时,丁建生一方面对原有的装置进行改造,确保稳产高产,另一方面,迅速在宁波建设了年产16 万吨的MDI 项目。

反倾销调查,为丁建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两年后,已经拿到“筹码”的丁建生主动撤诉,开始直面竞争,“量产一上来,价格一摊薄,就有了打价格战的底气”。2004 年,万华一举成为亚太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MDI 生产商。

为了与万华展开价格竞争,国际巨头们开始在中国建厂,压低生产成本。不过丁建生却反其道而行,决定到欧美、中东建厂。他这么想,有自己的判断,因为万华在2007 年前,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市场,而国际巨头的中国市场还不到全球的10%。对手进可攻,退可守,而万华一旦价格战失败,必将前功尽弃。

丁建生很快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2008 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出现告急,资金链条断裂,公司岌岌可危。为了抓住这次机会,2009 年9 月,丁建生兴冲冲跑到德国,面见博苏化学的大股东。结果他们经历10 个多小时、跨过半个地球的旅程,却只得到了5 分钟见面时间。“对方拿着笔,就在摆弄。你谈的内容,他根本没往脑子里去。另外再‘尝尝我们这里的cookie,尝尝我们的三明治’,就把我们打发走了。”丁建生后来回忆说。

这样的结果,让丁建生非常气恼,但也更坚定了他吃下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的决心。当晚,他拨通了国内几家银行行长的电话,获得了20 多亿欧元的贷款承诺。丁建生随即安排团队大量买进博苏化学的夹层债,5 天后,万华持有债券的比例猛增到67%,获得了对博苏化学重组方案的否决权。这下,对方不得不郑重邀请丁建生重返谈判桌。

经过9 个多月的拉锯式谈判,2011 年1 月,万华以近13 亿欧元收购了博苏化学。一年后,其股权比例提高到96%,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金融时报》当时有一篇文章评论说:中国人从来都是比较温和的,万华出来的这帮家伙,完全是西方的那种打法,非常强势。

就这样,丁建生在竞争对手的欧洲地盘上,不仅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MDI 产能立刻进入全球前三,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欧洲最大的供应商。

2016 年10 月28 日,丁建生因年龄原因,卸任万华化学的董事长,但凭着对化工的热爱、怀揣技术报国的心愿,他依然在其他化工领域带队攻坚,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汗水!

猜你喜欢
万华化学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万华化学中国地区MDI价格调整
这手机厉害
옌타이완화(煙臺萬華):개혁혁신으로 시대의 질문에 답하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艄公旷万华的摆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