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套式的铁路编组站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研究

2021-03-03 06:54马滨博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嵌套预控危险源

马滨博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肃宁分公司,河北肃宁062350)

1 编组站作业安全风险研究

通过对黄骅港车站2020年发生的379 件“三违”问题(其中A 类问题3 件,B 类问题37 件,C 类问题339件)以及全路编组站作业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威胁编组站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人员和管理因素引起的。黄骅港站作业内容包括列车车列对位、编组、摘解和甩挂,拥有完善的铁路作业设备,车、机、工、电、通信、供电各个专业的设备分布在黄骅港车站的四级七场内,设备数量多种类多决定了设备的状态会对黄骅港车站的作业安全造成影响。由于黄骅港车站位于出海口,潮湿、风吹暴晒等气候条件都有可能影响作业设备的状态进而影响作业安全,同时由于地处渤海湾,易受到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影响而影响作业安全。所以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也会对黄骅港站的作业安全造成影响。影响编组站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人员、设施、环境、管理四个方面[1]。

作为编组站,黄骅港车站一直致力于智能调车技术的发展,但是现阶段黄骅港车站作业的主体依然是人员,作业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传递、沟通以及现场操作都是由调车人员和行车人员完成。在编组站作业中,人员依旧占主导地位,因此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技能操作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生理心理状况等因素都与编组站的作业安全有着密切联系。

人、环境和设备等不同要素通过管理因素实现统一,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使整个系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达到最优化。在这个系统中,管理者扮演的不仅是决策者的角色,同时还是系统的一部分,是参与者。黄骅港车站于2020年发生的“三违”问题表面上是由于部分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业务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经验主义等造成的,但从深层次上说,是因为安全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实际,使其未能发挥作用造成的。管理不是孤立的,而是针对整个系统做全方位的统筹安排,哪怕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事故。由于黄骅港车站作业人员所引发“三违”问题居多,并且人员在编组站作业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管理[2]。

本文将影响编组站作业安全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天气状况以及编组站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和气候等可能对编组站现场线路条件和各种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社会环境一方面包括编组站站场设计的合理性、设备技术水平等通过影响线路和设备从而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另一方面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等通过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总的来说,环境因素是通过影响设备、人员而影响作业安全,对编组站作业安全形成威胁。

2 编组站风险预控实施

上文以国能朔黄铁路黄骅港站为例分析影响编组站作业安全的因素,为了提高编组站作业安全,结合安全科学工程理论以及超前管理、事前预防的管理理念,设计嵌套式的风险预控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能对危险源提前进行控制,将隐患尽早消除是风险预控的特点。

编组站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贯穿于整个由发现为隐患再发展为事故的过程中。其中包括三个层次:通过核心层的危险源辨识发现编组站作业过程中的根源危险源,以及由根源危险源引发的状态危险源;通过处在中间位置的防护层可以防止危险源在外界扰动的作用下形成事故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处在该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最外层的是防护层,防护层存在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长效且科学的防护机制,以保障编组站的作业安全。这三个层次形成了层层递进、层层约束、层层嵌套的风险预控体系。其对进一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减少铁路编组站作业安全事故,改善安全状况,建立铁路编组站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3]。

3 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的实施

编组站的作业是一个相对稳定且重复性较高的作业过程,所以可以通过信息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三个阶段完成对编组站作业安全的危险源辨识。结合安全科学系统理论中的4M(Man,Machine,Media,Management)分析方法,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角度出发对编组站作业过程进行危险源辨识,并且将编组站主要的作业过程也考虑在内,以便编组站内部形成作业安全危险源清单,然后对危险源按照类别进行划分,从中选取发生概率大、危害系数高的危险源,以便车站管理层制定相应防护措施,从而对危险源加以预防和抑制。

防护层分为风险控制管理和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防护层通过对由核心层得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监测,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对危险源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实现预警功能。首先,根据评估、监测结果推出管理措施并实施;其次,对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危险源清单进行更新,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且锁闭的过程,使事故隐患通过防护层的循环过程被全面消灭,从而实现编组站的作业安全[4]。

处在最外层的保障层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并且持续有效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铁路编组站的风险预控。保障层有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信息标准化,组织、制度、资金、技术和安全文化五大保障以及检查、审核、管理评审的三级监控措施。实行信息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编组站人员作业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调度中心、作业人员和防护人员间的沟通效率,提高作业安全。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制定高效科学的制度,提高作业安全技术,制定合理的奖惩方案,从组织、制度、技术和资金四个方面为编组站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使“安全在自己、安全为自己;违章就是事故、细节决定安全”等安全理念,不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成为编组站作业人员内心的自觉意识,融入其价值观。检查、审核、管理评审3 级监控是编组站风险预控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检查作为第1 级监控措施,其目的是对编组站日常作业过程进行监督,问题一旦暴露就可以及时解决;审核是第2 级监控措,主要对系统内其他要素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检查,集中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管理评审是3 级监控中作为重要的一环,主要目的是对编组站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方针进行审核,管理层对重大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由专门设立的审查机构对整改意见进行审核,提高整改意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如图1所示。

图1 编组站嵌套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其联系

该嵌套式风险预控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过程性,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贯穿事故致因机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贯穿于编组站作业全过程,针对事故形成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措施,从而实现风险预;递阶性,从最内层的危险源辨识到最外层长效机制的建立,对编组站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的控制与预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都是在一步步加强;连续统一性,该风险预控模式层层递进,层层约束,不是孤立的,是一个连续的全过程,也是一个将事后管理、应急管理、缺陷管理和预控管理统一在一起的统一体。

4 结语

对危险源进行超前的管理,杜绝隐患乃至事故的发生,就是实行风险预控体系的目的。嵌套式风险预控体系是以传统的风险预控管理为内核,通过将风险预控体系分层优化,来构建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管理有效性的一种风险预控体系。通过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形成一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的主线,其他层次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发挥作用。这三个层次各司其职,可以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安全管理革新的功能,这样编组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三自”机制,从而提高铁路编组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铁路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嵌套预控危险源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兼具高自由度低互耦的间距约束稀疏阵列设计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材幕墙外墙干挂施工问题与预控
论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内涵与类型
嵌套交易如何实现逆市盈利
巧用嵌套交易实现逆市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