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对5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1-03-03 08:34吴亮亮张建宏黄伟吴岸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封包症候痛风

吴亮亮 张建宏 黄伟 吴岸峰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因多为长时间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尿酸排泄减少会导致体内尿酸浓度升高,高于其溶解度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于关节周围组织中,导致相关炎性因子激活,进而引发痛风的急性发作[2]。若痛风未及时干预,疾病发展可在四肢关节处生成痛风石,不断侵蚀周围正常组织,致使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后期更可能引发肾脏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3]。痛风当前并无根治性疗法,易反复发作,因此,长期合理规范化的治疗尤为重要,西医治疗主要以分期治疗为主,对于急性发作期,多采用消炎、镇痛等治疗方案,但西药具有较为明显副作用,且长期用药对肝脏有一定损伤,患者依从性不高[4]。本病属中医学“痛风”“通痹”等范畴,病机不外风寒湿毒乘虚侵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利湿、除痹止痛为主[5]。本研究对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中药痹痛方封包外敷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文献[6]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抗风湿联盟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中医符合文献[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诊断标准,分型为寒湿痹阻型;(2)急性发作病程≤48 h;(3)急性发作后未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哮喘疾病;(2)合并痛风性肾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4)对本研究拟用药物过敏或过敏性体质;(5)封包外敷区域存在皮肤感染、破损等影响封包外敷;(6)合并精神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响研究效果判定;(7)痛风已出现严重关节畸形导致功能丧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52.96±5.11)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2.17±0.39)年;急性发作病程 2~46 h,平均(23.71±1.64)h。中医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4~67岁,平均(53.16±5.2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10±0.41)年;急性发作病程0.5~45 h,平均(23.58±1.69)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签署相关书面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建议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与良好心态;每日饮水量≥2.5 L,若既往疾病导致饮水量不足,至少应保证每日饮水量>2 L;膳食方面禁止饮用果汁类、含糖、含酒类饮品,可饮用牛奶与无糖苏打水;饮食禁动物内脏、海产品,以低嘌呤食物为主。给予美洛昔康片(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17,规格:7.5 mg),1 片 /次,2 次 /d;兰索拉唑胶囊(生产厂家:湖北潜龙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84570,规格:15 mg),2 粒 /次,1 次 /d,治疗 7 d。

1.2.2 中医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痹痛方封包外敷,组方:透骨草、伸筋草、川芎、威灵仙、制草乌、独活、当归、千年健、桂枝、续断、青风藤、薄荷、苏木、五加皮20 g,打磨成粉,装入10 cm×10 cm棉布袋,外敷于患处,稍按压,确保与皮肤紧密贴合,用3M布胶固定,每日更换1~2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7 d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0~10分,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8]。(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情况。0分为无肿胀;3分为关节位置皮肤纹理完全消失,肿胀最高位置高于骨突,明显关节积液,影响关节功能;分值越高代表肿胀程度越严重[9]。(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更甚,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主症与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对应0、2、4、6分与0、1、2、3分。(5)比较两组疗效。参考文献[7]中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拟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下降≥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候积分下降≥70%且<95%;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症候积分下降≥30%且<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7]。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6)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心慌、腹胀、皮肤过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7 d,两组 VAS评分低于治疗1 d,且治疗7 d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4 d,且中医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 4 d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 1 d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4 d 治疗7 d常规组(n=50) 7.50±1.42 6.59±1.25 5.12±1.36#3.77±0.80*#中医组(n=50) 7.61±1.45 6.72±1.36 3.29±0.74#1.49±0.43*#t值 0.383 0.241 3.729 12.063 P值 0.702 0.836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50) 2.30±0.33 1.84±0.40*中医组(n=50) 2.35±0.37 0.76±0.17*t值 0.331 6.438 P值 0.794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UA、ES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50) 493.72±37.43 453.73±33.56* 28.51±6.44 22.76±4.35* 40.37±6.44 29.34±4.71*中医组(n=50) 495.64±40.08 439.69±30.37* 28.59±6.58 18.16±3.41* 41.19±6.87 22.10±3.52*t值 0.246 2.193 0.275 5.620 0.257 6.856 P值 0.806 0.031 0.789 0.000 0.811 0.000组别 UA(μmol/L)ESR(mm/h)CRP(mg/L)

2.4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50) 19.44±3.25 6.73±1.71*中医组(n=50) 19.98±4.00 4.46±1.39*t值 0.741 10.313 P值 0.461 0.000

2.5 两组疗效比较

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两组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常规组发生恶心1例、心慌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中医组发生心慌1例、腹胀1例、皮肤过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00%(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

3 讨论

痛风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生化基础,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机体内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关系密切。西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大多采用药物快速止痛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外治法善从大局出发,辨证施治,结合人体阴阳五行,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特色疗法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已取得满意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7 d中医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中医组关节肿胀评分,UA、ESR、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症候积分低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痹痛方封包外敷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关节肿胀程度,安全性高。文献[10-12]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痛风属“痹病”范畴,发病与机体运化失司相关,素体本弱或后天失于调摄,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畅,损伤肝、脾、肾。三脏失司则水谷运化、水液代谢无力,暗生痰浊,日久则瘀滞于关节、筋膜、肌腠之间,感受外邪或瘀阻过盛则发病。本研究中采用自拟痹痛方进行封包贴敷,方组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止痛通络,采用外敷患处并用3M胶布固定,药物经肌腠可直达病所。

综上所述,中药痹痛方封包外敷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关节肿胀程度,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UA、ESR、CRP水平相关。

猜你喜欢
封包症候痛风
更正说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痛风的治疗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护肤 巧用保鲜膜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