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申遗成功接下来该怎么打

2021-03-03 14:35
新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录太极太极拳

太极拳成为高品质知识产权

严双军

温县太极拳申报非遗领导小组副组长

太极拳申遗的过程一波三折。2006年5月,太极拳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准备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年有了新的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报两项,太极拳没有被列入。再后来,申遗规则又变了。直到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

这时候的环境和10年前不同了。2006年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武氏太极拳列入名录,2014年,和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李氏太极拳和王其和太极拳也列入清单。2018年,七个流派联合起来共同申遗。

申遗成功,大家都非常高兴,觉得太极拳成为非遗实至名归。此次申遗成功,最明显的是能促进文旅业发展,各派太极的发源地有了更加响亮的旅游品牌。另外,太极服、练习太极拳使用的刀枪剑戟等拳械器材的生产,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河南温县正在建设太极拳的专业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培养高质量的教练和传拳人才。焦作挖掘、收集、整理太极拳相关历史文献和珍贵史料,建立了太极拳数据库。

太极拳在推广中用准确的语言沟通解释,仍然存在很大障碍。希望太极拳传承人以后也要学习其他语言,把中文的意思用准确的外语来表达。也希望专业部门加以研究,做出标准翻译,就像词典一样。申遗不是终点,最终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认同、热爱太极拳和傳播太极拳,让太极拳为更多人的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打好“太极+”组合拳

徐衣显

焦作市市长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近4亿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太极拳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太极拳今后如何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太极拳+文化”创新突破,把文化作为太极拳发展的灵魂,创作太极传奇、中华太极拳等多部文艺作品,扎实推进太极拳祖祠祖林和陈王廷等名人名师故居项目建设,建成太极拳主题博物馆,打造太极拳文化新高地。其次,“太极拳+旅游”蓬勃兴起,站位区域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大局。再次,要加快“太极拳+体育”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坚持以赛为媒、以拳会友,举办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太极拳精英大奖赛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

太极拳应加强管理

陈斌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代传人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我是陈家沟人,5岁开始跟着父亲陈正雷学习太极拳,他是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我第一次开门收徒,到现在总共收了三批,有三十多人,其中有三个外国人。他们是武术爱好者,经常来河南学习,也邀请我到国外讲学。

太极拳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遗后,传承人要从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和国家级,一级一级往上报。省级传承人申报国家级有明确要求,要有6代以上清晰的师承关系,综合考量传承人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社会广泛认知等因素。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陈家沟村创编以来,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个流派,现有80多套拳术、器械套路和20多种推手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流派简化了动作。虽然套路和动作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的大原则和基本拳理,大家都要遵守。

这几年出现了一些借太极哗众取宠的事件,习练者很多,业余爱好者开宗立派,这种乱象背后是利益驱动,有一招半式的人都有市场,忽悠人。这种事件会让外界对太极拳造成误读。

申遗成功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力。它是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相信能得到进一步推广,希望更多人能共享太极、共享健康。建议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使太极拳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名录太极太极拳
参展商名录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光影视界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