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琳新身份新挑战

2021-03-03 14:35李连博王健舒吴梓玉
新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速滑队冰场滑冰

李连博 王健舒 吴梓玉

金牌的意义

2010年2月25日,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

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4分06秒610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取得金牌。这是中国在短道速滑接力项目的第一枚金牌,终结了这一项目韩国人高高在上16年的局面。

取得金牌的过程十分曲折。比赛中,韩国选手金敏静强切内道时,甩臂阻挡孙琳琳前行。孙琳琳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保持冷静,以强大的控制力全速滑行,紧咬对手。正是她的坚持,被迫降速的中国队仍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对于碰撞时那零点几秒的状况,孙琳琳坦言已很难去回忆那个瞬间,但在那一刻,她的第一反应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与队友交接,她坚信队友们一定会完成翻盘。孙琳琳说:“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打倒,因为身上承载了太多。十几年的等待,这枚金牌对我们意义重大。”

裁判宣布韩国队犯规,中国队获得冠军。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四朵金花滑向场边,与教练、领队相拥,举起国旗向观众致意。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孙琳琳依然热血沸腾:“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儿,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幕,因为那是我的目标和信仰。那种快乐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就像一个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内心无比喜悦。”

和自己较劲

1987年,孙琳琳出生在“短道速滑之乡”黑龙江七台河。1996年4月,她还在上小学,就被教练赵小兵一眼相中,自此接受短道速滑训练。赵小兵曾培养出世界冠军王伟、青奥会冠军徐爱丽。孙琳琳的天赋很快得以展现,两年后进入了著名教练孟庆余执教的哈尔滨重点班训练。2001年,孙琳琳进入黑龙江省队集训。她在青年集训营成绩突出,那年夏天被招入辛庆山任主教练的国家队。虽然年龄不大,但孙琳琳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很快站稳了脚跟。首个赛季,她就在世界杯韩国站比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得接力比赛的亚军。

提起与短道速滑的结缘,孙琳琳笑道:“小时候我跑得快,入选了学校田径队。当时有滑冰教练来学校选人,让我参加跑、跳和柔韧性方面的测试。滑冰教练发现我还不错,就让我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从此,我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欢上这项运动。”

虽然年纪轻轻就被选中,孙琳琳在国家队的发展不如之前那样一帆风顺。她说:“2008-09赛季时,我表现还不错,国内的大小比赛都名列前茅。但由于种种原因,出国比赛的名单里总是没有我。”回想起那段经历,她很感慨:“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我不服气,想让队友、对手和教练看到,我是可以胜任这个位置的,为什么不让我去?那时候我很年轻,训练上的痛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最痛苦的是内心的争斗,要自己想办法调整。”

终于,调整好心态的孙琳琳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前夕,志在实现突破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雄心勃勃,但主力刘秋宏由于在训练中意外受伤,不得不退出冬奥会,中国队争冠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关键时刻,23岁的孙琳琳挺身而出,承担起帮助中国队冲击女子3000米接力奥运金牌的重任。

孙琳琳年少入队,身经百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健。她的这一特点被主教练李琰看重。孙琳琳顶住压力,和队友一起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打破了韩国选手长期以来的优势。

如今回首运动生涯的艰难时刻,孙琳琳淡然了许多:“其实,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更多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不留遗憾

温哥华冬奥会后,孙琳琳淡出赛场,赴美深造。许多人不理解她刚拿到奥运冠军,为何在巅峰选择退隐。其实,这是她早已规划好的成熟决定:“运动员的生活有些局限,随着年龄增长,提高成绩没那么快了,心很累。当时我就在想,退役后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事去做。”

于是,2010年下半年,孙琳琳与队友王濛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班学习,2011年初转学到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继续进修语言。孙琳琳还是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研究生冠军班的一员。求学期间,她仍一直关注短道速滑。

美国有许多培养青少年的滑冰俱乐部,比较出色的孩子未来会接受专业训练,甚至受到美国队征召。孙琳琳就读的学校附近就有一家。受朋友邀请,她经常到俱乐部去教小孩子滑冰。在这个过程中,孙琳琳发现自己对冰场的热爱没有衰减。她说:“因为这样,我回到了冰场。其实,我一直都在冰雪圈里面。”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孙琳琳打心眼里感到骄傲和自豪,期待回国效力。2019年,她放弃了在美国滑冰协会任短道项目主管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成为国家队教练组成员。她认为,能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献出绵薄之力,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孙琳琳说:“让我回到冰场的是凝聚力,还有对这个项目的情怀与初心。尽管大洋彼岸再三挽留,但我觉得还是要回来。冬奥会少了我也许没什么不同,但身为一个中国人和冰雪运动从业者,错过北京冬奥会将是一生的遗憾。”

投身冬奥

成为短道速滑教练后,孙琳琳对教练这个身份有了新的理解:“当教练比当运动员难。运动员没有选择,让练就练,是被推着前进的。那时,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但成为教练后,才发现原来什么都不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尽管还是在这块冰场工作,考虑问题的角度却完全不同。”

在申办冬奥时,我国提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冰雪运动的推广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比如场地、专业人员缺乏等。对此,孙琳琳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在很多方面有巨大的进步,甚至有些部分超出了她的预期:“回国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国现在有这么多的冰雪场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冰雪,爱上冰雪。短道速滑是冰雪项目的排头兵,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喜欢这项运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孙琳琳热切期待着,也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离冬奥会已经不足400天,孙琳琳希望中国短道速滑队解决好细节,脚踏实地,延续、超越以往的辉煌,在主场北京为祖国争得荣誉。

猜你喜欢
速滑队冰场滑冰
滑冰大比拼
安贤洙谈中国队和“争议判罚”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张晶 敢爱敢恨
小老鼠滑冰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再爆丑闻,韩短道速滑队遭驱逐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