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刻艺术风格刍议

2021-03-05 07:44刘金铎金铎瓷艺馆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刻瓷艺术风格刻画

刘金铎 金铎瓷艺馆

一、刻瓷艺术的起源

关于刻瓷艺术起源,业内人士持有不同的观点。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观点是秦汉时期开始便有了剥凿瓷釉的艺术,俗称“剥玉”。随着瓷器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精美瓷器相继问世。上至皇帝大臣,下到文人墨客在把玩瓷器之余都想把自己的诗文墨迹留存在瓷器之上,得以永久保存。当时的制瓷匠人便在施釉之前用刀具将诗文书画刻于瓷器之上,然后再施釉烧制,这是最初的刻瓷。宋代的官窑瓷器大多都是采用这种在坯胎上刻出装饰花纹再施釉烧制。事实上胎体上刻画与釉面上雕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暂且不说使用工具、工艺技巧的差异,光是胎体与釉面的强度就相差甚远。第二种观点认为刻瓷艺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康乾盛世”时期,统治者对汉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陶瓷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尤其是乾隆皇帝,甚是钟爱唐宋及明代的瓷器,凡喜爱之瓷器必定会吟诗作赋赞颂,并将其书之瓷器之上,为了将皇帝的亲笔提词永久留存,宫中的能工巧匠用刀具雕刻,并将之附着墨色,墨色沿着刻痕渗入瓷胎,经久不褪色。自此,刻瓷艺术便出现了。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的明清两代的刻瓷精品,其中有一件乾隆时期的笔洗,上面刻有“乾隆甲午春御题”及“双龙乾卦”组成的圆章,这是迄今为止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刻瓷艺术品。

二、刻瓷的艺术风格

刻瓷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的刺绣艺术。刻瓷的题材广泛,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刻瓷工艺吸收了中国书画和西方素描的工艺精髓,又借鉴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将中国画、篆刻与素描等手法灵活运用,大胆创新与突破。刻瓷从瓷器釉色方面区分,分为阴刻与阳刻,阴刻就是在白色瓷器上进行雕刻,再借助颜料显色;而阳刻就是用刀在彩色瓷器上进行雕刻出层次与立体感。无需借助颜料显色。刻瓷是刀尖上的艺术,瓷刻艺人娴熟的运用点刻、线刻、面刻等几十种刀法,细致的刻画出强弱浓淡各不相同的线条,刻出丰富的层次空间。刻瓷与绘画不同,刻瓷一刀下去便无法修改,讲究的是耐力、眼力、手力与精力的巧妙配合。瓷器易碎,一个不小心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的的辛苦便付诸东流。

刻瓷的工艺形式比较特殊,整个过程大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挑选瓷器,第二步在瓷器上用刻刀作画,第三步上矿物质颜料,第四步封瓷。一件作品在动刀之前要先仔细打量,根据瓷器釉质的特征为其量身定制雕刻方案,先在釉面上打下草稿,再进行雕凿,先雕出大致的轮廓后再由上及下或者由左到右进行细致的雕刻。最后的细致雕刻是刻瓷工艺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每一刀的深浅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成败。

刻瓷有两大艺术手法,分别是刻和绘。精湛的雕刻技巧,坚实的书画功底和通透的悟性是刻瓷艺人必备的素质。除此之外,刻瓷艺术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对瓷质、材料的要求更为严苛与复杂,要经得起水与火的考验,这无论是对瓷器还是对刻瓷艺人都是一种考验与历练。

刻瓷作品的艺术风格多样,有错落有致的山水主题,有恬适宁静的静物主题,也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和动物主题。这些作品风格或粗旷、或细腻、或写意、或工笔,既能体现精湛的雕刻技法,又富含浓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件刻瓷作品都是一刀一刀雕刻上去的,因此每一件刻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细微之处,越能体现出真功夫,其中人物肖像是最考验雕工的。花鸟虫鱼稍微变形和走样还不太明显,但是人物的五官雕刻就容不得半点的差错,在方圆几十公分的瓷盘中既要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又要刻画头发、皱纹甚至是衣服的纹理,没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陶瓷刻画功底是很难完成的。

三、结语

一件普通的陶瓷在瓷刻匠人的手中,经过细致线条的刻画,反复的雕琢,最终变成一件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刻瓷精品,工艺过程极其不易。“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说的便是刻瓷艺术。刻瓷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是集书法、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陶瓷艺术,刻瓷艺术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多样,既吸收了中国书画和西方素描的工艺灵魂,又借鉴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精髓,因此,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刻瓷艺术风格刻画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刻瓷艺术浅谈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董善习《刻瓷艺术》于9月淄博陶博会期间发行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