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干线公路隧道口滑坡灾害及工程处治技术研究

2021-03-05 01:28张永刚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抗滑桩钢管滑坡

张永刚

(山西昔榆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1 公路隧道项目背景

此国省干线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的是上下分离式双车道,隧道衬砌宽度是10.86 m,要穿过低山丘陵,而且地形起伏相对比较大。公路隧道围岩是粉砂质泥岩+砂岩+未胶结砾岩,同时岩石节理裂隙表现较为发育。此国省干线公路隧道洞口段选择的是SA5a型支护方式,初期支护选择的是I18型钢(布设间距为0.75 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 cm)+φ25 mm注浆锚杆(长度为3.5 m),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厚度为45 cm),同时预留的变形量是10 cm,超前支护选择的是管棚(规格为φ108 mm×6 mm)。

2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灾害及处治

2.1 洞口滑坡情况

公路隧道工程的右洞洞口桩号是K50+135,其中明洞的长度是5 m,暗洞的进洞桩号是K50+140,选择的进洞方式是“长管棚+护拱”,工程原设计采用的施工方式是台阶法。当公路隧道工程开挖至10 m时,隧道洞口的左侧仰坡发生了失稳问题,且仰坡地表形成了多条裂缝。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最后决定选择微型桩处治方案,于右线隧道的左侧滑坡位置建立微型桩(共6排),而微型桩以是钢管(规格是φ108 mm×6 mm)为核心,选择梅花布设方式,各个钢管的间距是1.0 m×1.0 m,各排之间的距离是1.0 m,保证钢管嵌入岩石的深度≥土层厚度的1/3。钢管的内部设置一束钢筋(直径是22 mm,数量是3根),且长度和钢管的长度一致,从而提高钢管桩自身抗剪性能,同时进行钢管钻孔、注浆,其中注浆孔的直径是15 mm,间距是30 cm,初始注浆压力应控制为0.5 MPa,终止压力则控制为2.5 MPa。

边坡选择微型桩处治方案,然后进行右线隧道开挖施工,当掌子面掘进长度未达到20 m,边坡就出现了滑坡灾害,由右线隧道的左侧向YK50+100方向滑动,导致右线隧道护拱被挤压成为了V形,因此只能停止施工。

2.2 滑坡灾害成因

在公路隧道洞口出现滑坡灾害之后,建设单位展开了滑坡体全面勘察与调查,经过研究发现此区域具备老滑坡体特点,也是出现滑坡灾害的重要内因。在右线隧道开始进洞之前,需要完成边坡与仰坡的开挖,而这导致边坡体失去了平衡,坡脚切除影响了滑坡前缘抵抗力,同时隧道洞口作业引发的岩体移动、降雨与爆破振动等都会诱发滑坡灾害。

前期微型桩方案存在问题:在选用处治方案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实地勘察与计算不全面,关于微型桩的优势与特征认识不全,虽然微型桩具备良好的经济性、施工便捷性等优势,然而其抗弯能力相对较弱。此外,钢管桩不具备连系顶梁,未构成总体结构,插入深度未满足预期规定要求。

总而言之,虽然当出现滑坡迹象后,及时采用了微型桩处治方案,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3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处治方案

滑坡灾害处治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减滑,例如削坡减载,或是滑坡后缘建立排水沟等;第二类是抗滑加固,一般采用抗滑桩、预应力锚杆以及挡土墙等。建设单位全面分析此公路隧道工程滑坡病害特点、边坡情况与桩、墙以及锚等的相关处治方案,最后决定选择刚度大、插入深度达标的大直径混凝土抗滑桩处治方案,并制定了下述几项措施:(1)选择YK50+240与ZK50+280山坡建立环形截水沟,以免山坡地表水流入公路隧道。选择距离>左右侧明洞仰坡5 m的位置建立截水沟,从而实现地表径流的有效截排;(2)将右洞进口的开挖仰坡土层进行卸载,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隧道顶部、路堑段滑坡体的卸载与重新刷坡,其中土体刷坡率≥1∶2;(3)选择YK50+80与YK50+145段建立路堑挡墙,高度为4 m。同时隧道明洞仰坡选择“注浆钢导管(φ42 mm×4 mm)+注浆(长度是4.5 m,间距是1.5 m×1.5 m)”的防护模式;(4)科学优化隧道作业流程,调整施工技术方案,选择CRD方法,降低隧道作业对滑坡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滑坡方向相垂直,建立抗滑桩(数量是7根),桩身的尺寸与桩长具体如下:1#至3#的桩长是25 m,截面是2.5 m×3.5 m;4#至5#桩长是22 m,截面是2 m×2.5 m;6#~7#桩长是14 m,截面是1.75 m×2.0 m。此外,抗滑桩的平面位置情况详见图1。

图1 抗滑桩平面位置

2.4 公路隧道设计变更

处治滑坡体之后,虽然主滑坡建立了抗滑桩,但是抗滑桩可能无法阻止仰坡继续滑移,若是继续对隧道洞口进行开挖施工,发生滑坡失稳问题就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所以为了严格控制隧道开挖施工变形,降低施工对滑坡体的不利影响,需要制定下述几项措施:(1)隧道洞口实施地表注浆。而注浆施工的纵向长度是20 m,横向宽度是20 m,选择的注浆管是钢管(规格是φ60 mm×4 mm),管身是梅花形,并设置注浆孔(φ12 mm),孔的间距需要控制在20 cm。浆液选择的是水泥浆液,具体参数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确定;(2)隧道洞身衬砌必须以SA5 h支护作为基准。也就是超前钢管为φ60 mm×4 mm,环向间距控制为30 cm,根据拱顶132°圆心角进行布局,长度是3 m,仰角是20°。初期支护选择的是H175型钢,挂设双层钢筋网,同时喷射混凝土(厚度是25 cm),径向选择的是“钢管(φ42 mm×4 mm)+注浆”,此外钢管的环向与纵向间距分别为100 cm、50 cm,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厚度是60 cm),主筋选择的是φ25 mm钢筋,间距控制为20 cm;(3)选择CRD法,以人工方式进行开挖,并建立临时的仰拱与核心柱,其中仰拱选择的是I18型钢,喷射C25混凝土(厚度是20 cm)。

此方案的设计与贯彻,实现了有序、有效施工,保证了隧道与边坡安全。

3 抗滑措施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了微型桩与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处治技术。

3.1 技术性

微型桩的主要特点是:(1)拉压承载力相对较高,抗弯承载力比较低,尤其是单根钢管桩自身承载力与刚度十分有限,必须选择连系梁、桩前建立支撑结构等方式强化微型桩抗滑性能;(2)安全性、经济性较为突出,适用领域比较宽;(3)工程现场要求相对偏低,作业效率高,是抢险工程的首选。综合微型桩的一系列优势,其在滑坡处治、基坑支护等领域应用的较为普遍。

抗滑桩的主要特点是:(1)桩截面具备良好的刚度,且抗弯能力比较强;(2)作业方式比较多,比如静压、人工成孔以及机械钻孔等;(3)若是工程现场条件复杂,大型机械难以进场,就会更加施工难度;(4)安全可靠,效果突出;(5)成本高。

此公路隧道工程前期,隧道洞口发生了滑坡现象,综合分析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情况,以抢险为视角,需要及时有效处治滑坡灾害,而抗滑桩处治方案受工程条件影响,必须选择人工成孔方式,施工效率低,所以工程前期最后选择了微型桩处治技术方案。

3.2 工程造价

微型桩与抗滑桩处治方案的工程造价情况详见表1。

表1 微型桩与抗滑桩处治方案工程造价

根据表1可知,在成本造价方面微型桩处治方案明显优于抗滑桩处治方案。

4 总 结

在公路隧道边坡发生失稳病害问题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用有效的处治方案,以免滑坡灾害进一步演化、恶化,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在微型桩与抗滑桩处治方案比选时,需要综合分析技术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相关要素,针对微型桩的抗滑能力弱、刚度小劣势要充分重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公路隧道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抗滑桩钢管滑坡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