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在儿科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21-03-05 10:17廖惠玲黄园园刘梅钟雯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入评判儿科

廖惠玲,黄园园,刘梅,钟雯雯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新入职护士是护理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新入职护士在校期间学习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由于儿科服务对象及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家长的期望值高,儿科新入职护士初涉临床,仍然面临着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及角色转变等严峻问题,其临床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等均较薄弱,因此,儿科新入职护士培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1]。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案例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查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对事件、情境进行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2]。我科2017 年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开展CBL 教学法,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发现新护士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心灵图,最早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思维工具[3]。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上具备独特的优势[4]。目前,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科新护士培训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新护士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探讨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新护士培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新入职的10 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共10 名新护士,女9 名,男1 名,平均年龄(20.38±0.21)岁。2019 年新入职的12 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共12 名新护士,女11 名,男1 名,平均年龄(20.34±0.18)岁。所有新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病人管理,两组新护士培训时间、地点及带教老师的资历均相同,新入职护士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CBL 教学法

即以案例为基础,老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案例由带教老师评估并选择,选择标准: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新入院患者,排除重症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者。由带教老师对新入职护士完成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的教学指导,教学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医嘱执行、治疗及护理文件书写。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了思维导图培训

①首先带教老师给新入职护士进行了思维导图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思维导图的起源、作用和绘制方法,并要求每位新护士需要独立完成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思维导图绘制。②采用了和对照组一致的CBL 教学法进行培训。③新入职护士独立完成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思维导图绘制。④新入职护士围绕案例进行小组汇报,带教老师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以及护理评价五个环节进行临床指导,同时将护患沟通技巧等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强调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将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相结合。⑤由新入职护士完善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思维导图绘制(如图1)。

1.3 效果评价

两组护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都进行了4 项测试,比较两组护士4 项测试改善的程度。

①自制相关理论知识考核 题型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满分为100 分,采用试卷考核方式,考核范围为儿科基本理论知识。

②病人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由四川省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部分考核护士对病人管理能力,满分为100 分。

③自我导向学习等级评定量表(SRSSDL) 由英国的Williamson 研制,经沈玉琴和胡雁检验[5],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五个纬度,每个纬度12 个条目,共60 个条目,采用Likert5 级计分法,分值范围为1 分~5 分,新护士根据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感受,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分值越高,表明自我导向学习等级越高。

④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CTDI-CV) 采用彭美慈等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6],该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 个纬度,每个维度包含10 个条目,共70 个条目,采用Likert6 级评分制,分值范围为1 分~6 分,新护士根据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感受,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分值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进行统计描述,参数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思维导图

2 结果

2.1 观察组理论成绩及病人管理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学习策略,学习行为,这两个纬度的改善幅度是明显的。

2.3 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分析能力的改善幅度是最明显的。

表1 两组新护士理论及病人管理考核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新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各项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项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培训可提高儿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

临床护理能力是护理人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能力,需要护士具备相关基本知识,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7]。由于患儿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哭闹、烦躁,也不能正确表达自己需求,且病情变化快,儿科的护理操作及护患沟通等存在特殊性,因此需要培养儿科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上具备独特的优势[4]。思维导图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有效地组织、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众多相关知识内容梳理,搭建一张清晰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将知识点进行提炼,把原本枯燥抽象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提纲契领的图画形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成绩及病人管理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培训,结合案例将工作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罗列,帮助新入职护士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和核心,将临床工作中重点、难点串联在一起,促使新护士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保证了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3.2 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培训可以提高儿科新入职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提高幅度最明显

自我导向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 SDL) 是指在不论有无外力的帮助下, 学习者主动地制定学习需求及学习目标、利用有效资源、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并评价学习效果[8]。当今医学知识的频繁更新,尤其儿科患者的年龄跨度大,家长的知识需求强烈,儿科护理培训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儿科护理人员具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升自我学习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新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学习策略,学习行为两个纬度的提高幅度最显著。思维导图结合CBL 培训过程中,新护士需要结合案例情况完成新入院病人护理管理思维导图绘制,从而激发新护士学习兴趣,只有新护士拥有强烈的动机,有强烈的我要学的念头,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什么”“怎么学”,才能促使新护士改变学习行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护士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动者[9],亲自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思维导图具备发散性特点,通过提纲契领形式将内容组织在一起,改变新护士以往机械记忆的学习策略形式,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因此,采用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培训可以改变新护士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新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3.3 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培训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尤其是临床分析能力的提高幅度最大

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具体情景中,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并做出正确判断和抉择的过程。从护理角度看,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针对临床护理问题而进行的反思、判断、推理及决策过程[6]。儿科病情千变万化,儿科护士需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敏锐反应和准确判断,为医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为患儿提供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分析能力的改善幅度是最明显的。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新护士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延伸,主动地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以及以往的经验,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明确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建立各个护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不断挖掘问题,对案例的发生、发展进行主动思考和整合分析,从而促进新护士形成临床分析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10]。

4 小结

培养合格的儿科护士,是满足社会医疗护理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儿科和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也是儿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11]。我科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采用思维导图结合CBL 教学法有利于儿科新入职护士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助于发展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猜你喜欢
新入评判儿科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结对名师 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