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3-05 13:48张进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病难治性

张进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性疾病,患者常伴有感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项障碍,其活动模式多与环境不协调[1]。该病起病缓慢,疗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因就诊和治疗的比例较低,治疗往往不及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比较公认的是病程>5年,正规足量(相当于400~600 mg/d氯丙嗪等效剂量)服用两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6周后,症状无好转或改善者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感知觉、思维及情感等多方面出现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活动表现为不协调,属于一种多症状综合征,这种病症以青少年为多发人群,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目前是我国社会和经济负担最重的一种精神疾病。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治疗时主要选择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方案,而临床研究认为,虽然非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不良反应,但总体来说属于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物理干预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引发后续治疗困难。因此,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病症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利培酮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相较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更好。但这种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可能会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异常的风险,所以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观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通过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17~68(42.29±9.71)岁。常规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6~69(42.65±9.3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根据临床诊断符合相关标准;无其他血液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个体状况稳定,可耐受后续试验。排除标准:患者或家属不接受试验操作或后续调查需求;妊娠期患者;患者在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疾病治疗或接受其他试验。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查明身体不适情况,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3]。研究组采用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808;规格:1 mg×20片)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1 mg,每天2次;第2天增加至每次2 mg,每天2次;第3天增加至每次3 mg,每天2次,此后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体情况进一步调整[4],但不可超过6 mg/d[5]。常规组患者采用氯氮平片(湖南洞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0571;规格:25 mg×100片)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天2~3次,逐渐增加至200~400 mg/d,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0 mg/d[6]。2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PANSS量表评分标准:阳性症状量表评分范围7~49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范围7~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为16个项目得分总和,分值范围16~122分,总分为30项得分总和,得分越高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

1.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未见复发或持续性发作;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明显控制,在日常生活中认知功能正常,在偶发刺激状况下出现认知异常状况,但通过用药可进行有效控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无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异常,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常规组患者的50.00%(χ2=3.956,P=0.047)。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常规组患者的45.00%(χ2=4.286,P=0.038)。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0%~30%的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7]。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进行药物调整[8]。精神分裂症以患者精神功能及活动减退为主要症状表现,包括情感迟钝、情感退缩及不协调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较多的被动症状,如对事物缺乏热情、社会退缩和难以进行常规抽象思维等,是精神分裂症的五维症状之一。约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在患者疾病的间歇期内持续存在,即使患者不会表现明显的阳性症状,也会出现明显的社交和职业功能受损,所以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直接决定患者的愈后与结局,关乎患者是否能在治疗完成后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关系。现代临床研究认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病症,但具体用药类型及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调整。

利培酮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非典型药物,相较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部分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时运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各种代谢指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9]。而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药物对D2、5HT1D、5HT2A均有拮抗作用,影响患者脑内的多种受体,不仅对患者的阴性症状起到有效的调节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氯氮平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与利培酮片联合给药治疗一方面可提升疗效,另一方面同时给药减小单一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谭江[11]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为94.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与本研究中采用利培酮治疗的研究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但也应考虑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更佳。除此之外,本研究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进一步PANS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说明利培酮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和用量调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利培酮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轻度锥体外系症状,大部分患者需应用拮抗药物进行治疗,且轻度反应不会影响患者后续应用利培酮。若患者病情严重,且存在未见好转的状况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利培酮的应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具有科学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病难治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都有精神病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